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1-12-30 20:18

明 清篆 刻 史 国 际 学 术 研 讨 会

明 清篆 刻 史 国 际 学 术 研 讨 会


征 稿 启 事




明代中叶文彭开创 “吴门印派”,标志着中国印章艺术进入文人篆刻的发展阶段。明清篆刻艺术流派纷呈、风格多样,印学研究不断深入,涌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篆刻家和印学家,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明清文人篆刻及印学研究对近现代篆刻艺术发展的影响深刻,深入而系统地梳理明清篆刻史成为当代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007年,苏州成功举办了“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随后连续三年与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省文联共同主办“中国苏州书法史讲坛”,赢得海内外学术界、艺术界的好评。为进一步推动印学研究,弘扬篆刻文化,江苏省文联、西泠印社及苏州市方面拟于2012年秋季在苏州昆山举办“明清篆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诚祈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与会,共襄盛举。凡有关明清时期篆刻艺术流派、篆刻家、印学理论以及篆刻创作技法、收藏鉴赏、工具材料等研究论文均在征稿之列,涉及吴门篆刻史的论文尤为欢迎。具体事宜如下:


一、主办单位:

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泠印社、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二、承办单位:

西泠印社印学理论与社史研究室、苏州市书法家协会、昆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昆山书画院


三、媒体支持:

《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中国书法网、中国篆刻网、中国西泠网


四、征稿对象:

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及海外从事明清篆刻史研究者。欢迎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投稿。


五、撰稿细则:

  1、论文字数原则上在10000字以内,并请提供300字以内的内容提要及关键词。谢绝已发表的论文。

2、遵循学术规范,务必核对引文,注明出处(作者、篇名、书名、报刊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页码或卷数),注释采用脚注格式。

3、随文图版须清晰无误,并标明尺寸及出处。涉及版权归属之图片资料由作者负责处理。

4、文稿请用A4纸打印,并寄光盘;或用e-mail投稿。文稿中的附图除了随文插入word文档适当位置外,须将原图jpg格式标明序号制成单独的文件夹一并寄(发)。篇末要写明联系方式、邮政编码及电话号码。稿件录用与否,经由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评审后,组委会适时通知作者。每位入选作者发给论文集2册。

5、投稿者请附300字以内的个人学术背景资料(包括姓名、籍贯、工作单位、社会兼职、学历、学位、职称、获奖情况、参加学术会议及出版的专著(注明出版社)、发表的主要论文(注明刊物)等。


六、截稿日期:

2012年5月3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七、投稿地址及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215002)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1088号苏州市书法家协会
  联 系 人: 王国安   夏祖晗

电    话:0512-652289061306378613115298895958

e-mail: 549171813@qq.com(苏州市书法家协会)


八、附则:

入选论文作者应邀来苏州昆山参会的食宿由组委会负责安排,往返交通旅行费请自理。承办单位将按标准发给作者稿费。对于论文未入选者,组委会将邀请其中部分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自愿前来旁听,并给予每人400元人民币以内的资助(受资助人凭当日车票等票据报账),交通、食宿请自行安排。

如有未明事宜,敬请来电、来函垂询!



                                              明清篆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

                                                      2011年12月28日

万盛贾秀平 发表于 2011-12-30 21:21

{:1_107:}{:1_43:}

陈学高 发表于 2011-12-31 07:57

{:1_277:}{:1_27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 清篆 刻 史 国 际 学 术 研 讨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