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山蔡亮 发表于 2012-4-8 21:11

传承 • 拓展——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工作室师生作品展

本帖最后由 栖山蔡亮 于 2012-4-8 21:15 编辑

传承拓展
——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工作室师生作品展前言


      
       山水之美,托体证道。道中宏旨,千古不移。
    老子有论:“致虚极,守静笃”,又言“静胜燥,寒胜热,清静以为天下正”,这个“静”大约是山水画的灵魂。清代渐江云“静则专,专则为孤、为洁、为简、为密、无妙弗臻”。中国的山水画,无不致力于社会的变革,只作用于人心的调剂,让一颗心静下来,淡下来,褪去火气与污浊,从而高尚其志并祛病增寿,体现着艺术的终极价值。
    山川造化永恒,心与天地相通。刻意求新地挑战自然,殚精竭虑地张扬自我,在中国古代先哲看来是一种焦虑。山水画不是为“画”,是写心。形只是手段,以“形”媚道。于是便有了论画的箴言——“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谢赫)“萧散简远,平淡天真”(米芾)“作画贵有古意······古意既亏,百病丛生”(赵孟頫)“画家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石涛)“笔墨贪奇,多造林丘之恶境;丹青竞胜,反失山水之真容”(汤贻汾)这些声音被唯“新”是举的20世纪否定了。于是,当代中国画远离了诗意、书法和人之所以为人的终极价值。山水画被赋予意识形态使命并背起了市场的重负,离自身的规律越来越远。
    “画求内美,不务外观”是宾虹老人的话。也是中国画的至高境界。内美是淡于功利的美。从容静穆的美,是修为的流露,而不是刻意的追求。体悟到内美,也就体味到了中国山水画的玄机。在山水画的规律面前,一切的张力追求,视觉冲击,形式至上乃至个性的打造和张扬就像如来佛掌心里的那个齐天大圣不可能有大名堂。
    内美是毕生的追求,平淡是生命的至乐,山水画的玄机大约在此。
                                                                                                      程大利壬辰于紫庐师心居



传承   弘扬    续接文脉
——程大利师生作品展好评如潮

    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学会、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传承拓展——程大利师生作品展在徐州艺术馆隆重开幕以来连续获得好评,参展画家有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导师程大利先生,助理导师岳黔山、郭不先生以及历届学员王子龄、刘玉惠、廖勤俭、王贵民、赖昌平、李佰虎、翁芳友、盛国兴、黄国民、李雨阳、田占峰、梁成东、程阳阳、蔡韬、蔡亮、林慧生等19人,展出作品150余件。
    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为此次展览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充分肯定了程大利先生作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和出版家的杰出贡献,认为程大利先生对中国画识见高迈,思虑深远,有着极强的担当意识和文化责任感,他的作品立意高远,境界阔大沉逸,用笔老辣醇厚,悠然有林下之风和书卷气息。
    程大利先生认为,中国画必须传承有继,寻根溯源,中国画必须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遵循自身规律发展。因此,他在近年的教学中形成了专绘事、重书法、多读书、绝习气、入风雅、法前贤的较为完整的教学思想和从传统入手,笔墨为先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书画家。
    此次参展画家有着较为全面的修养和扎实的传统功底,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谨遵师训,注重研究传统技法和古代画论,探究笔墨内涵,由技证道,深刻领悟“画求内美,不务外观”的中国画至高境界,不刻意追求个性的打造和张扬,不注重画面的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的营造,这个群体的画家笔力稳健、沉实厚重、追求诗意的境界表达,从历代前贤那里汲取营养,心摹手追,并长期投身山川,融入自然,产生了一批不逐时风的优秀作品,得到了画坛前辈和评论界的高度评价。
    此次展览旨在继承优秀传统,探寻中国画文脉,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是徐州艺术馆成立以来获得空前好评的一次画展,与当下许多充斥着商业气息的展览拉开了距离,在当今画坛起到了风清气正的引领作用,不但给观众带来振奋,更多的带来了思考。对打造书画徐州,构建文化大市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悉,此次展览至4月13日结束。
http://www.shufa.org/bbs/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栖山蔡亮的微博

栖山蔡亮 发表于 2012-4-9 16:38

本帖最后由 栖山蔡亮 于 2012-4-9 16:39 编辑

回复 1# 栖山蔡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承 • 拓展——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工作室师生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