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铭 发表于 2012-4-27 12:58

奴性文化造就了“文化巨人”许钦松

近日,许钦松画展在媒体的宣传力度上掀起了沸点。尤其是广东的主流媒体《南方日报》与《羊城晚报》就有近十个版面推出,单独消息也在重要的版面、重要位置连续出现,其它媒体的报导也争先恐后。公共汽车,地铁站口等公共场合宣传广告更是铺天盖地。这种宣传热度超过了广东媒体对任何历史文化事件的宣传,超过了对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文化名人的集中报道。这一重大的宣传事件,在文化界引起哗然,表现了一次奴性文化的空前升温。何为奴性文化,近年来笔者多有论述,在这里有必要简约重复一下。奴性文化就是在专制主义的设定下,把自由的文化纳入可控的轨道,它与普世认同的政治观点的根本区别是:一个是把文化作为服务的工具,一个是把文化建立在政治文明的行为准则之上。
中国的五千年的奴性文培养了不少文化奴才,历史上的文化奴才与官场文化、商场文化相结合把中国的厚黑学发挥得淋漓尽至。   
      最重要的一点是,历史上一个文化大师的出现,他的学术成就无不要置身于文化与历史的尺度来衡量和检验。许钦松不同,他正好赶上了一个文化泡沫与文化作秀的时代。客观地说,他的艺术成就在行内的认可度还是比较低的。尽管他在板画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还是借助了那个时代的工农兵形象嬴得了声誉。他的聪明之处,不在他的学术与绘画成就,而是他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比他的同行多了一些手段,他妙用了官场文化获取了广东美协主席的宝座,继而又登上了中国美协副主席的高位。从此,他在美术界乃至文化界和社会上进行了一次华丽的转身,摇身一动变成了文化界的领袖人物。他立刻从板画(因板画没有经济市场) 转向了中国画创作。
   对一个刚刚进入中国画大门的他来说,他深知同行高手林立。因此,他不敢用线条作画,而是用染墨和色彩的组合完成他的所谓山水画创作,在他的画面看不到任何写实的人物或其它需要表现功力的物体。浑朦遮盖了他投机取巧的笔法,但在巨幅的山水画构图上,由于他无法实施全方位的把握力,还是露出了雷同的马脚。这几年,许钦松的艺术秀在社会上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大约2008年,我在广东大厦参加一个政府组织的赈灾拍卖会,其中,许钦松的一张五尺整纸的山水画起价五千元因没人举牌而流拍,在场的的许钦松觉得很没面子而提前离开了拍卖会场。时至今日在广东媒体上时时曝出许钦松作品拍上百万元天价的消息,还时时刊出他的作品挂上了人民大会堂,世博会展馆,还有政府会议室等的消息。几年下来,许钦松成了文化上的速成面包。官场、媒体、企业奴性文化的合谋,使许钦松成了当代的文化巨人。
   千年奴性文化的浸淫下使得国人变成羊群效应,他们严重缺乏对文化自身的辩别能力,更重要的是利益上的相互驱动,往往会做出很多误谬的事情。且不说这次主办单位的规格之高,出席开幕式官员的级别之大,企业界人士之众,但专业界人士之少,个中给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问号。然而,又有几个人是真正去参悟和品读许先生的大作并汲取营养的。凑热闹、攀高枝、附庸风雅,成了当今奴性文化热闹场的时尚。许钦松凭借他耀眼的光环,使不少官员和企业家趋之若鹜。这些人群除了知道许先生是个美协主席以外,又有几个人能洞识他学术水平到了什么程度。
      任何一个艺术大家都有他震撼人心代表作,请问许钦松的山水画,除了在商业场上作秀搞得风生水起,又有那一幅能表现厚重的文化含量而流传于世。
      许的展览开幕的第二天中午有个出席其画展的企业家对我说某某大官员就是他受许所托而请出来的,也难怪在这个利益互动的社会,有哪一个大官员不与一群有钱大腕打得火热。又有哪一个大腕在没有官员的庇护下发展壮大。一些投机的文化人恰好穿梭在这两者中间而大得名利。
      文化大省建设,需要培养和挖掘真正的人才。而靠作秀和包装必然造成文化泡沫,这种泡?i只会使奴性文化恶性升温,把真正做学问的人淹死。在本文出台之前,我又接到某大报一个编辑的电话。他说,在上面的压力下,正准备刊登两个专版对许展加温,至此,宣传热度再次推向高峰。
      许钦松沸点,到底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作者系著名文化学者、文艺批评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奴性文化造就了“文化巨人”许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