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造”书画作伪鉴识
清末至民国年间,广东地区有一些专门制假画的古董商人伪造唐人吴道子、张宣、尉迟甲僧、尉迟乙僧等大名家的人物画作品,元代伪品少见,明代绢本以设色山水、人物、花鸟,包括部分院体画亦有伪造之品。清代以石涛的山水伪品为多。这些伪品有许多被当时十分活跃的山西富商和外商买走了。“广东造”的特点是所造伪品以绢本重彩人物画为主,兼做少量纸本山水、花卉,人物画题材内容多为仕女、武士、佛像。大都在画幅上方伪作宋徽宗赵佶“瘦金书”标题,装裱仿“宣和装”样式,但大多是纵120厘米,横60厘米左右的绢本大轴或五六尺长高头大卷,“广东造”在形式上手卷、册页少,立轴较多。由于“广东造”伪品用很重的胶矾水作旧,伤损绢面,画面上往往一碰就往下掉粉末。通过作旧,显出貌似很古的深茶锈色。而且,所造伪品打开时有一股刺鼻的霉味儿,绢本表面有红斑,以蒙骗鉴定经验不足的收藏者,他们常会因此受骗上当。
如笔者所见,中国文物交流协调中心所藏“广东造”的五代董源《山水图》卷,就是“广东造”的典型绘画伪品。
此画为绢本,设色,高头大卷,纵28厘米,横599.5厘米。该画所绘溪山村树,屋桥亭舍。其画法上仿学明代沈周、文征明一派粗笔山水的面貌,像山石的皴染、苔点的点法等,而整体风格又具备清初人物山水的时代特点,与董源画真迹相比绝不相类。本幅上端还一并伪造了宋徽宗赵佶双龙圆印和御题,以及“天下一人”花押和“御书”朱文印,均为随意乱造,毫无根据。还有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广东造”的清代石涛《山水图》(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58.4厘米)轴也是“广东造”的典型伪品。
“广东造”的另一特点是所造伪品经常将清代人物画真迹改成清代以前人的作品,即在画的作者名款下加上一个“题”字,再在画前面增添宋、元时期人物题跋,以此假冒古画。但上述这种“广东造”伪品数量不及其他地区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