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界主人 发表于 2005-5-28 20:58

陆羽著作补遗

现在一般所知道的陆羽,他只是个撰写过《茶经》的唐代茶叶专
家。其实陆羽在世时,虽然他的《茶经》就已流传很广,他在茶事上
也盛名全国,但其时他还只以隐士或文人受尊于世。如权德舆在一篇
文章中就说:“太祝陆君鸿渐,以词艺卓异,为当时闻人。凡所至之
邦,必千骑郊劳,五浆先溃”表明陆羽生前人们崇敬他的,还不是他
茶业上的功绩,而是他的诗才文学。至于陆羽被尊为茶圣或茶神,可
能是他逝世以后大家对他的追谥。关于这点,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
》中说:陆羽“著书颇多”,“岂止《茶经》而已哉,然其他书皆不
传”。也许就是这个原因,随着陆羽一部部著作的散失,他也由活着
时的文人达士,死后变成了“茶圣”。那么,陆羽生前究竟写过哪些
著作呢?沧海桑田,已经消失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内容,是不可能复
原了;但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工作,是在现存古籍的字里行间,作一点
陆羽残卷佚著的搜集,尽可能多掌握一些陆羽著述的线索。当然,我
们现在对陆羽著作的辑佚,不是为重新确定陆羽到底应属怎样的学问
家,主要的,还是为更好的了解陆羽、研究陆羽。鉴于这样的情况,
笔者谨将手头有关陆羽著作的资料,汇成本文。
  (一)现存的陆羽著作
    所谓现存陆羽著作,是指有关诗集、文集所收的或有单行本传存
下来的陆羽作品。这方面,近年已有多种专著进行汇辑或校注,本文
这里除列举一简目外,只对其中有疑义的文章,顺作考述:
    1.诗。在《全唐诗》中,收有陆羽少量诗作。如陆羽名下的,
共录有陆羽诗歌二首:《六羡歌》、《会稽东小山》;句:《玩月辟
疆园》、《海录碎事》和《题康王谷泉》等各一句。
  至于《全唐诗》中散存在他人名下的陆羽联句,计有十四首:《
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与
耿水亭咏风联句》;《又溪馆听蝉联句》;《三言喜皇甫曾侍御见
过南楼玩月》;《七言重联句》;《七言醉语联句》;《远意联句》
;《暗思联句》;《乐意联句》;《恨意联句》;《秋日卢郎中使君
幼平泛舟联句》;《重联句》;《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等。
  2.文。《全唐文》陆羽名下,共收集陆羽文章四篇:《游慧山
寺记》;《论徐颜二家书》;《陆文学自传》;《僧怀素传》。
  3.书。陆羽《茶经》。有单行本和丛书本。
  对于陆羽的上述诗文和著作,一般都没有什么疑问,唯对陆羽《
自传》,许多人都认为可能是后人的伪托。笔者早先也曾怀疑过它的
真实性,但后来从有关文献中发现,陆羽确曾写过《自传》,虽然现
存的文章中已掺附了许多杂质,但相信主体仍出之陆羽,当不致有误
。如晚唐诗僧齐己《过陆鸿渐旧居》诗中所呤:“楚客西来过旧居,
读碑寻传见于初。”所谓“读碑寻传”,说明在齐己游历陆羽的旧居
龙盖寺时,庙中还刻存有陆羽传记的碑文的。陆羽的什么传记?一般
就认为是现存的陆羽《自传》。在《新唐书》之前,别人有没有写过
陆羽的传记,现在已无从查考,但从《新唐书·陆羽传》主要
就本于《陆文学自传》这点来说,现存的《陆文学自传》,在齐己以
前就流传和即是陆羽的一本主要传记,这是可以肯定的。因此,陆羽
故居所刻的传记,可能就是陆羽《自传》。关于陆羽写过《自传》一
事,还可以从嘉靖《沔阳志》得到补证。在沔志《提封下·风
俗》中引说:“《陆羽自传》:‘风俗之美,无出吾国。’”这里写
得十分肯定,白纸黑字,注明引自《陆羽自传》。或许有人会说,这
条资料不见于现在的《陆文学自传》,不可靠,从而进一步证明,现
存的《陆文学自传》是假的。
  对于这点,笔者以为《沔阳志》所引的资料与今文不同,可以对
今文提出怀疑,但不能作为否定陆羽写过《自传》的根据。恰恰相反
,这倒应该成为陆羽确曾写过《自传》的最好说明。当然,怀疑《陆
文学自传》非是陆羽原作,还有其他一些根据。如题目自称为“陆文
学”,与陆羽诗句“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相矛盾。陆羽是不愿
做官的,而且二次放弃“太子文学”和“太祝”的仕途,他怎么会自
用“文学”这个官衔呢?等等。
  那么,对于上述这些互相抵牾的事实,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呢
?前面说过,陆羽写过自传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陆文学自传》,
在唐朝已流传;因此,现存的《陆文学自传》,即使真的为他人作伪
,也无妨把它就看作是陆羽亲撰。因为《陆羽自传》的原稿已佚,现
在的“伪作”,在作伪者作伪时,是不会不参考和较多地吸收《陆羽
自传》的内容的。所以,从现存的《陆文学自传》必然保存有《陆羽
自传》较多内容这点来说,我们与其否定它是陆羽所写,不如承认它
是经过后人改动或掺杂的陆羽原作为好。

清凉界主人 发表于 2005-5-28 21:00

陆羽著作补遗

  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对陆羽的著作最早进行某种汇述的,还是首
见于《陆文学自传》。在《自传》中,陆羽对其诗词,只列举了有代
表性的二首:安史乱时所作的《四悲歌》;另为刘展反江淮时吟的《
天之未明赋》。这二首诗,“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在社会上
影响很大。至于撰写的书稿,录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
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
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

  《陆文学自传》,记为撰于上元辛丑(761年),这八种著作
,当时大致都属手稿。因为文中说明“并贮于褐布囊”,表明尚未付
梓。
  关于陆羽著作的汇述,继《陆文学自传》之后,在南宋的《梁谿
漫志》中,才又重见。不过,《梁谿漫志》所列的陆羽著作,并没有
增加什么新的书目,实际只是《陆文学自传》内容的复述。因此,从
唐宋一直延续到民国期间,大家对于陆羽著作的了解,八种还是八种
,没有什么人作过进一步考证补充,始终停留在《陆文学自传》所记
述的范围。解放以后,随着我国科学、文化研究事业的发展,对陆羽
的研究也深入了一步。如万国鼎在《农业遗产研究集刊》发表的《茶
书总目提要》中,对陆羽的著作,就首先突破了历史的八种之说;又
补充增加了《茶记》和《顾渚山记》二书。近来有人在万国鼎之后,
更增添《毁茶论》和《韵海镜源》二种,从而把我国对陆羽的研究,
细及到对陆羽著作的具体考证上。这当然是对陆羽研究的一种好势头
。但是,现在对上述新增补的几种陆羽著作看法还不一致。对《顾渚
山记》,一般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对《毁茶论》,作为陆羽的一篇
一时写作,诸史又有记载,也无多少异议,唯对《茶记》和《韵海镜
源》,还有一些不同看法。
  《茶记》一名,初见于《崇文总目》,表作二卷。《新唐书&mid
dot;艺文志》的陆羽《茶经》,也作二卷。但在《新唐书》中,有《
茶经》而无《茶记》;《崇文总目》中,则恰好相反,不载《茶经》
而只列《茶记》。因此,钱侗在作注时,即明确指出“《茶记》即《
茶经》”之误。万国鼎在文中虽把《茶记》也列作一书,但他也表示
:“钱侗所说可能对的。”所以,万国鼎本人是作为存疑而不是作为
陆羽的一种正式书目提出的。根据历史上和万国鼎对《茶记》一书的
这些看法,笔者认为在没有更多的证据证明《茶记》非《茶经》之讹
之前,还是暂不把《茶记》正式列入陆羽的著作书目为妥。如果同意
这样,那么,迄近年为止,我们知道和发现的陆羽著作,共是十种;
把陆羽参与编写的《韵海镜源》算上,也只有十一种。
  《韵海镜源》的主要争议,一为有人把这本书和陆羽的《源解》
相联系,认为《韵海镜源》即《源解》一书。有人则把《韵海镜源》
作为是陆羽所著或陆羽主编的一部巨著。其实这两种理解,似可作重
新研究。《源解》三十卷,如《陆文学自传》所说,无误是陆羽的作
品;《韵海镜源》,共三百六十卷,历来作颜真卿编纂,这在作者和
卷数上,都表明是不同的两部书籍。另《源解》在《梁谿漫志》中作
《姓源解》,系考述姓氏源流的作品,《韵海镜源》,是汇考韵音的
小学之作,二者在性质上也是不同的。所以,《源解》和《韵海镜源
》,应是内容无涉的二部不同著作。
  至于《韵海镜源》算不算陆羽著作?笔者认为,算也不可全算。
  关于《韵海镜源》,在《颜鲁公行状》和《颜鲁公神道碑铭》中
记述得很清楚。这本书是颜真卿在三个地方组织三套班子完成的。天
宝中颜真卿在平原时,组织封绍、高筼等开始编写是书,计划分二百
卷,稿成四分之一,因安禄山乱而中辏大历年间颜真卿剌抚州时,又
与左辅元等继续编写,扩增成五百卷的一部初稿。在颜真卿任湖州后
,当地文人荟粹,颜真卿委政其他官员,拿出自己的俸钱作费用,集
陆羽、萧存、陆士修等数十人笔削旧章,广核群书,编定三百六十卷
,最后以颜真卿的名义,奏呈朝廷,因此,《韵海镜源》,陆羽只参
与三稿的部分编著和审定工作,把它称作是陆羽所著和陆羽主编,就
有点过头。就全书总的编纂情况来说,把它作为颜真卿的成果或由颜
真卿主编还是比较合理的。

清凉界主人 发表于 2005-5-28 21:00

陆羽著作补遗

陆羽除《全唐诗》和《全唐文》中所收存的诗文及《茶经》一书
以外,综合历史和作者增补,现在我们比较清楚的还有这些佚著和佚
文:《君臣契》、《江表四姓谱》、《南北人物志》、《吴兴历官记
》、《湖州刺史记》、《占梦》、《顾渚山记》、《毁茶论》、《韵
海镜源》和《渔父词》、《陆羽移居洪州玉芝观诗》、《陆羽崔国辅
诗集》、《杼山记》、《吴兴记》、《吴兴图经》、《虎丘山记》、
《灵隐天竺二寺记》、《武林山记》、《五高僧传》、《教坊录》、
《泉品》、《陆羽集》等22种。其中《韵海镜源》、《渔父词》和
《陆羽移居洪州玉芝观诗》三种,虽不能说是陆羽专著,但陆羽参与
编著或集有他的作品,在统计陆羽著作时,当然不能不把这些也收入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陆羽的著作(包括文章)虽增补了十二三
种,但由于笔者查阅的书目有限,而且只是附带进行,所以,肯定还
是不全。另外,增补的这些书目,也未必精确,如《陆羽移居洪州玉
芝观诗集》,当时有此一集是无问题,但究题为何名,笔者只是据权
德舆诗序虚拟,并非原名。又如《吴兴记》、《吴兴图经》和《泉品
》等书,在乌程和长兴的一些县志中,《吴兴记》和《吴兴志》,《
泉品》和《水品》相混;《吴兴图经》,和《湖州图经》及《吴兴图
记》又混,它们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笔者后来没有作进一步考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陆羽著作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