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水中君的好茶文!
转帖]水中君的好文章!这个贴子最后由水中君在 2002/11/21 10:23pm 编辑]
惟性所宅,真取弗羁;
控物自富,与率为期;
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
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疏野》
中国人在唐代就提到了茶道的概念,可能当时并没什么高深的含义,最多也就是指煎茶的程序或方法而已,绝对和形而上没有瓜葛。到了日本,这茶道二字得到了发扬光大,这泡茶居然成了在家禅,借宋代中国圜悟和尚之口,提出茶禅一味的口号,并进而总结出了俭清静寂的茶道精神。虽然翻遍圜悟和尚的著作,也没找到他说过这句话的证据,但茶禅一味四字还是成为认得几个字或写得几行字的茶人们的口头禅,这也不要紧,终究据说是中国人领衔说的,要命的是这和静清寂的茶道精神,怎么是由日本茶道理论总结的成果。所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许多茶界元老纷纷立志创建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同时提出新的口号,于是有了俭清和静,俭清和敬,和静清寂(还有很多版本)等中国茶礼或茶道。
喝茶要喝出道和礼来,我一向觉得是比较累的事。喝茶就是喝茶嘛,为什么要百般打扮它?前几日遇见一个台湾来的据说是寿山石雕刻家的同胞,谈到福州的寿山石文化,该同胞撇了撇嘴说寿山石有什么文化,石头就是石头。虽然我对绝大部分台湾同胞的文化通常也是撇了撇嘴的,但我本质上还是同意这种说法的,虽然这句话的水准是否定之否定的初级阶段,是原始社会的表述方式,而且我确实不知道我们的同胞对文化二字是怎么理解的。
文化是什么?文化从来就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离开人,矿物和植物讲什么文化。
茶就是茶,有什么文化?
当喝茶还要表现文化,喝茶还要兼作修炼,喝茶还要九叩八拜时,我就觉得喝茶很累,于是我搞不清喝茶是为了什么。
那是茶道呀!某些书、某些人总这么人提示。
喝茶还要有道?如必有道,我就知道率性谓之道。
道应该是一种很潇洒的境界,因为我觉得有资格率性是一种境界。
孔子说:“年逾七十,为所欲为而不逾矩”,是亦率性,只是老了些。
我从来的主张是,觉得茶好,你喝就是;觉得在哪里喝舒服,你喝就是;觉得和谁一起喝得愉快,你喝就是;觉得什么器具顺手,你用就是。
于是我想起我最喜欢的诗论,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疏野》中很经典的一句: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
有为者何?功利性是也。
诗品是我烂熟的古籍之一,每品都用六句描述,但我对其中几品的经典阐述,深觉得一已足矣,如《含蓄》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典雅》中“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还有上述的《疏野》等等,同时,经典就是经典,《诗品》不仅是诗品,置之于品茶,每品也都是一重境界,这种境界,远重要与所谓的茶道。
我一向对日本茶道是撇嘴的(没到日本亲身体会,可能有所误会),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日本茶道的理论和实际是相悖的。一方面强调茶禅一味,茶道是在家禅,是禅修,另一方面又过分执着与人为环境、用具以及繁复的礼仪,无比着相。完全不知禅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或培养一种思维方法,由这种思维方式进而达到佛门开悟的境界。
所以,我不主张茶是什么在家禅,是什么禅修。事实上禅宗的开悟各有因缘,其间机锋应接决非第三者能够理解,当然,已开悟的大德高僧除外。开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想通了,能够理解了,菩提(觉)了,所以禅宗中开悟的高僧很多。
高僧点拨弟子开悟各有各的手法,但看机缘成熟,随机点拨。看见后人总想解释或谓读懂某段开悟公案,强做解人,每每心生怜悯。
日本茶道草创期间的人物倒也都是佛门中人,茶道确立后反成了世袭家传的技艺,此后没听说茶道世家中什么人开悟了,这就是悖论结果的具体表现。
我仅记有高僧说过:
“生死到时如何?”师曰:“遇茶吃茶,遇饭吃饭。”
什么意思?
临死都保持一种平常心,其代表行为就是喝茶,吃饭,再寻常不过的生活状态了。
这就是喝茶的心态,无心于事,无事于心,何为之有?面临死亡,亦复如是。
继疏野二字,我要提到的茶的境界是散淡二字。这散淡疏野构成了我理想的喝茶境界。
散淡是心境,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水流心不静,云在意俱迟”;也是人境,是共饮诸人之关系,不必是友直友谅友多闻,也不必是诤友,更不必是昵友,君子之交淡如水而已。疏野,是“可堪孤馆避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是“黄叶无风自落”,是“野渡无人舟自横”,是“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散又是茶之形,淡又是茶之味,疏又是饮茶之数,野又是器具之简朴自然。
散淡疏野之境是情景交融之象,是自然与人的和谐,是境由心生。
我不懂茶道,但我沉迷于散淡疏野之境。
[转帖]水中君的好茶文!
其实,人类本无文化,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发现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或者叫行为规则,你不按照这个规则做,就要受到谴责或者惩罚,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法律,出现了一定的程序,这些人类创造的法律或者程序,就是最早的所谓文化。茶也一样,最早的时候,人类只发现有这么一种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沸水冲泡,然后散发出异香,喝在肚子了使人兴奋,随着人类的进化,有闲的人们可以不进行农耕劳作,可以有时间专门喝茶,于是有人就感觉出茶的一些美妙,就总结出来,于是成为茶文化。如唐朝陆羽的《茶经》。
书法文化、绘画文化也是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出现的。
现在看来,所有所谓的文化都是为了使人类摆脱寂寞而发明创造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使人有所依托。不仅是有粮食吃,而且有文化吃。
[转帖]水中君的好茶文!
[这个贴子最后由北京老壶在 2004/11/11 08:31pm 第 1 次编辑]事物是不可以臆想的。
最早的文化是您说的那些吗?
有没有根据啊?
原始共产主义的时候是不是有法律存在?
如果没有法律那时候有没有文化?
文化是早于文字还是晚于文字的产生时间?
[转帖]水中君的好茶文!
“散淡”二字很有一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