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壶 发表于 2004-12-7 09:49

[贴图]饕餮白茶

左至右:
新工艺白茶,白牡丹,白毫银针,寿眉,白龙井。

羽一先生 发表于 2004-12-7 10:46

[贴图]饕餮白茶

这个味道与其他同类品种相比,有何不同?

黑翅 发表于 2004-12-7 14:08

[贴图]饕餮白茶

是里面藏着白花,还是映出来的呢?

狂草王 发表于 2004-12-7 17:17

[贴图]饕餮白茶

这个好,有内涵

北京老壶 发表于 2004-12-7 18:03

[贴图]饕餮白茶

白茶是中国的特种茶之一,主销香港、澳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它以清凉解暑的药效和清幽素雅的品质风格,深受海内外人们的喜爱。闽东白茶的加工制作始于清光绪年间(187—1908年)(实际上时间可能更早),为福鼎县茶农首创。传统白茶产品有“银针”“白牡丹”“寿眉”3种花色。白等初制工序看似简单,但要制成好茶不容易。福鼎市等农总结出白茶制作工序中关键性的5个字“嫩度和气侯”。嫩度指白茶采摘一定要按标准采。气候因素决定萎凋效果,气温与白茶制作质量关系重大。福鼎茶区流行“天冷变黑,天热变化的说法。1968年,福鼎白琳茶厂在传统白茶制作基础上,应港商要求制成‘新工艺白茶”。1985年,省茶科所又开创一种名叫“白雪芽’的白茶新产品。
  白茶初制工序为:鲜叶一萎凋一干燥一毛擦痕
萎凋 系白茶初制的主要过程。多采取室内自然萎凋方式。技术要求与红茶制作工艺流程中的自然萎凋相同。其整个萎凋过程分开青、拼筛、拣剔3道小工序。
  干燥 多采用阴于(凉干)或烘干的方式。

北京老壶 发表于 2004-12-7 18:06

[贴图]饕餮白茶

白茶的基本特征和产地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类茶叶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同时又全世界是唯一产地。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披满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醇、清甜、有毫香。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晒干或低温烘干。固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五种,生产白茶对品种和加工工艺都要求十分严格,造合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和闽北水仙等。白茶是我国历史名茶,是我国特产,其主要产区在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建欧等县市也有少量生产。据茶叶史料记载和当地调查,表明白茶首列于福建省福鼎县,在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出版的《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及清代名人周亮工《闽小记》的介绍和研究,在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人用菜茶(有性群体种)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茶树品种从太姥山移植在福鼎县点头选育成功,柏柳由于福鼎大白茶,芽壮、毫显、香多,所制白毫银针外型、品质远远优于“菜茶”。于是福鼎茶人改用福鼎大白茶的壮芽为原料制造“白毫银针”,出口价高于原菜茶加工的银针(后来称土针)10多倍。约在1860年“土针”逐渐退出白毫银针的历史舞台。根据《福建地方法》记载,政和县是1880年选育繁殖成功“政和大白茶”品种的,1889年开始产制银针。两地生产银针时间相距约80多年。总之,白茶类中是先有“银针”,后才有白牡丹、贡眉、寿眉。致于新工艺白牡丹是二十世纪70年代由原福鼎茶厂白琳茶厂研制的一个新的白茶产品。所以说,白茶之所以能自成一类,是其具有独特的产地(区域),独特的品种和独特的加工工艺,离开其中的一个都生产不出好茶。

白茶与白叶茶之区别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六大茶类中的一个类别。而白叶茶是茶树的品种问题。现在有些地方,有些“茶人”却把“白叶茶”称为“白茶”,或称“某某白茶”。报刊也报道“某某县举办白茶节”,“以白茶为媒,振兴某某县茶业经济”等等。把“白叶茶”与“白茶”混为一谈。这是对茶叶分成六大类的误解 。如果一旦大家都把“白叶茶”也称为“白茶”,那么就会引发茶业界的一场混乱,茶叶的历史知识都要重新更改,茶叶科学面临一场严峻的挑战。 什么是“白叶茶”?它与“白茶”不同之处关键在何处?宋朝皇帝微宗《大观茶论》中有一个很好的回答:“白茶(白叶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夸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可见宋朝所说的“白茶”是茶树的一个品种或品种体系,其制法实为绿茶(蒸青)。根据笔者的几年调查,在大白茶、大毫茶的品种园中,清明节前后偶尔也会看到一、二株与众不同的茶树,茶面呈乳白色,似乎是一种病态,清明过后,气温较高时,“白叶茶”的叶面就渐渐变为“青叶茶”。所以“白叶茶”与“白茶”的最关键区别在于一个是“品种变异”问题,一个是“加工工艺”问题。当然,白茶的加工也需特定的茶树品种,但这些可以加工白茶的茶树之青叶,也可以加工为红茶、绿茶、黑茶或黄茶等等,只是哪个品种最适宜加工哪类茶而已。而白茶加工原料所选用的“大白茶”或“大毫茶”的茶芽,其嫩叶上有大量的“白毫”,白茸茸,象一只只可爱的“雪蝶”,而叶张的本质还是绿色的。也许唐宋时代所说的“白茶”就是当今的“大白茶”,是没有人能说得清楚的,这也是茶业历史的一个缺陷。现在关于“白叶茶”茶树的报道也不少,只可惜大家没有很好地加于研究、试验。在没有推翻六大茶类的前提下,最好不要把“白叶茶”与“白茶”相提并论,混淆是非。

北京老壶 发表于 2004-12-7 18:07

[贴图]饕餮白茶

白毫银针的制法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珍品。因其成茶芽头肥壮、肩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而得名。造制白毫银针的茶树品种目前限于“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及“政和大白茶”。其主产地也有福鼎和政和两地,福鼎生产的白毫银针,因其所选用的茶树品种原因,其品质一般会高于其他产地。“白毫银针”的质量同时也取决于采摘,加工制选取等各个环节。 采制“银针”以春茶的头一两轮品质最佳。以顶芽肥壮、毫心大为最优,到三、四轮后茶树抽上来的多为侧芽,芽小而细,所制“银针”就不理想了。如果是夏茶,由于气温高,抽芽快,就更难制出好“银针”来。现在,福鼎茶区的茶农为了制好“白毫银针”,往往将已有10多年树龄的老茶树在头春采摘后,马上进行台刈,刚好在秋茶又可以采到上等的“针茶”,这种“秋针”,制造“白毫银针”其品质并不亚于春茶。 采摘白毫银针原料茶对气候也有严格的要求的。一般要选择晴天,尤其是东北风天气为最佳。晴天、气温高、湿度低,茶菁易于干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绿的上等银针。南风天较次,因其湿度较大,菁叶干燥较慢,容易变成芽绿,梗黑的次等银针。雨天和大雾天均不宜采制,如果违之,所制“银针”就会“灰黑”没有鲜灵度,通常被称为“死针”。 而加工制选的技术却不是一般人可以一学就会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精雕细凿,才可制上一泡好“银针”。福鼎制选“白毫银针”方法是把原料茶芽薄摊在水筛或萎凋筛上,每筛约250克,要求摊得均匀,不可重叠,一出现重叠茶芽就变黑。摊好后放在架上,让烈日曝晒,或低温烘焙,不可翻动,以避免伤叶红变,也不可放在地下,不通风,不易干燥。当达到干度要求后,进行拣剔,去梗,再烘焙装箱。 白牡丹的制法    白牡丹是白茶类的“娇子”,因其外形绿叶夹银白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开而得名。 制选白牡丹的原料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乐及政和大白茶。有的地方采用少量水仙茶树品种芽叶制成的供拼和之用,称水仙白茶。一般情况下,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乐茶树菁叶加工的白牡丹,称其为福鼎白牡丹,简称“福鼎大白茶”用政和大白茶树菁叶加工的白牡丹,称其“政和大白茶”。 制选白牡丹的原料鲜叶质量要求高,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传统工艺制选白牡丹,要求采摘标准是春茶第一轮嫩梢采下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也就是芽与二叶都要披满白色茸毛(或称白毫)。白牡丹的原料茶最好在春季。夏茶较瘦,不宜采制。而现在秋茶由于茶园管理得法,经之采制白牡丹品质也较高。 白牡丹的制选不经炒搡,虽只有萎凋及焙干两道工序,但工艺不易掌握。其萎凋以室内自然萎凋的品质为最好。采下的鲜叶要均匀薄摊在水筛上,不能重叠。当萎凋失水至七成干时,“两筛”合二为一,至八、九成干时再将“两筛”合二为一。当鲜叶差不及走水95%时,放置火笼烘干为时,此时我们称其为白牡丹“毛茶”。“毛茶”要经过精制工艺才能为成品。通常采用人工拣剔硬梗、薰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再低温烘焙干燥,趁热拼和装箱。白牡丹一般分为四个等级。
贡眉的特色与制法    贡眉,过去以菜茶为原料,采一芽二、三叶,品质次于白牡丹。菜茶的芽虽小,要求原料必须符合产品的规格,含有嫩芽、壮芽。鲜叶原料不能带有对夹叶。现在也采用“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茶树的芽叶为原料加工贡眉。为区别是菜茶为原料还是“大白茶”为原料的“贡眉”,别名为“小白”,“大白”。产品特征:优质贡眉毫心显而多,色泽翠绿,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张主脉迎光透视时呈红色,味醇爽,香鲜纯。 贡眉的基本加工工艺是:萎凋、烘干、拣剔、烘焙、装箱。萎凋的目的有二个方面,一是“走水”,即去掉水分(表面问题),二是“生化”(内质问题),即通过萎凋使茶菁在一定的失水条件下引起一系列来自自身因素的生物化学变化,其变化也是随茶青水分的变化,由慢到快,再由快转慢,直到干燥为止。贡眉在“萎凋”中的“生化”过程也是“发酵”过程,所以贡茶是白茶,也是“微发酵茶”。加工贡眉,全萎凋的品质最好,色泽灰绿或翠绿、鲜艳,有光泽,毫心才会洁白,叶张才会伏贴,两边缘略带垂卷形,叶面有明显的波纹,嗅之没有“青气”,而是有一种令人欣喜的清香气味。若用半加温萎凋“贡眉”,色泽常灰黄,毫毛易锐,如果烘焙不慎会带有烟味。所以加工白茶(贡眉),虽然“简单”,但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可以学会的一门技术。 寿眉与贡眉,只是鲜叶原料略有不同之处,其它方法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介绍。
新工艺白茶特征与制法    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福鼎县为适应港澳市场的需求,于1968年研制的一个新产品。现在其产品已远销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1969年正式投产时生产量才50多吨,80年代生产量为80吨左右。现在是年生产量逾250吨。消费群体日益扩大,是典型的外销茶。新白茶目前生产技术只有福鼎市少数技术人员会掌握。 新白茶对鲜叶的原料要求同贡(寿)眉,过去是用小叶种茶树鲜叶,现在根据国外消费者的需求,一般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茶树品种的芽叶加工最适合。原料嫩度要求相对较低,其制作工艺为:萎凋、轻揉、干燥、拣剔、过筛、打堆、烘焙、装箱。在初制时,原料鲜叶萎凋后,迅速进入轻度揉捻,再经过干燥工艺,使其外形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略带褐色。清香味浓,汤色橙红;叶底展开后可见其色泽青灰带黄,筋脉带红;茶汤味似绿茶但无清香,又似红茶而无酵感;其基本特征是浓醇清甘又有闽北乌龙的“馥郁”。 新白茶因其条形比贡眉更卷紧,汤味比较浓烈,汤色也比较深沉,十多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2002年,美国的医疗研究机构研究表明:茶叶中的“三抗三降”以白茶最显功效,而新白茶又比白茶中的其他产品来得更有效果,尤其是新白茶的防癌功效最强。因此,新白茶将是最受欢迎的白茶产品之一。
白牡丹的制法    白牡丹是白茶类的“娇子”,因其外形绿叶夹银白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开而得名。 制选白牡丹的原料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乐及政和大白茶。有的地方采用少量水仙茶树品种芽叶制成的供拼和之用,称水仙白茶。一般情况下,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乐茶树菁叶加工的白牡丹,称其为福鼎白牡丹,简称“福鼎大白茶”用政和大白茶树菁叶加工的白牡丹,称其“政和大白茶”。 制选白牡丹的原料鲜叶质量要求高,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传统工艺制选白牡丹,要求采摘标准是春茶第一轮嫩梢采下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也就是芽与二叶都要披满白色茸毛(或称白毫)。白牡丹的原料茶最好在春季。夏茶较瘦,不宜采制。而现在秋茶由于茶园管理得法,经之采制白牡丹品质也较高。 白牡丹的制选不经炒搡,虽只有萎凋及焙干两道工序,但工艺不易掌握。其萎凋以室内自然萎凋的品质为最好。采下的鲜叶要均匀薄摊在水筛上,不能重叠。当萎凋失水至七成干时,“两筛”合二为一,至八、九成干时再将“两筛”合二为一。当鲜叶差不及走水95%时,放置火笼烘干为时,此时我们称其为白牡丹“毛茶”。“毛茶”要经过精制工艺才能为成品。通常采用人工拣剔硬梗、薰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再低温烘焙干燥,趁热拼和装箱。白牡丹一般分为四个等级。

苏莹 发表于 2004-12-7 22:08

[贴图]饕餮白茶

长知识,好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贴图]饕餮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