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漠 发表于 2006-2-12 14:19

南宋禅僧大慧宗杲尺牘

大慧宗杲(1089-1163)为中国南宋的禅僧,师事圜悟克勤修临济宗禅法,为大慧派的祖师,所开示的法语被集录成《正法眼藏》三卷。
中国宋代因金人入侵而溃退至江南,西元一一二七年宰相秦桧与金人议和。由于跟随大慧宗杲的修行者之中有人反对议和,大慧宗杲也连带受到秦桧的打压,因而被剥夺僧籍并流放到湖南衡州以至于广东梅州。西元一一五六年因高宗恩赦而恢复僧籍,并成为径山万寿寺等的住持。
本件是大慧宗杲放逐于梅州时寄给友人无相居士的书信,笔致富于气势,为大慧宗杲的书迹中最受重视的作品。先由江户时代初期茶道家、禅僧江月宗玩收藏,而后又归身兼茶道家的诸侯松平不昧所有。

松漠 发表于 2006-2-12 14:25

南宋禅僧大慧宗杲尺牘

-=-=-=-=- 以下内容由 松漠 在 2006年02月12日 02:48pm 时添加 -=-=-=-=-
此稿为数十块拼接而成如有误差请留言.

松漠 发表于 2006-2-12 14:31

南宋禅僧大慧宗杲尺牘

   宗杲(1089-1163)俗姓奚,宁国(今属安徽)人。他17岁于东山慧云寺依慧齐法师出家,次年受具足戒。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圆悟克勤任京题天宁寺住持,宗杲离讯后,立即赶去参访。
  圆悟克勤叫宗杲去择木寮执事。择木寮是专供朝廷大臣入寺参拜后留宿的殿堂,宗杲的职责应是每天陪同士大夫们交谈。
  一天,圆悟克勤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该怎么领会?”未等宗杲开口,圆悟克勤又说:“不是,不是。:宗杲整天思索,毫无结果。
  半年过去了,一天,圆悟克勤宴请超然居士赵令矜。宗杲照例是侍坐陪客,他还在想着那个话头,拿起筷子,却忘了吃饭。
  圆悟克勤说:“这小子参的是黄杨木禅,缩手缩脚的。”
  宗杲说:“师父这样说,就好象狗见了熟油铛(烙饼用的油锅)一样,要舔又舔不得,要舍又舍不得。”
  圆悟克勤说:“你比喻得很好,这个就是金刚圈,栗棘蓬。”
  宗杲问:“听说师父当年问五祖法演‘有句无句,如藤倚树,该怎么领会’,不知五祖法演怎样回答?”
  圆悟克勤说:“我问此话后,师父说‘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我又问:‘忽遇树倒藤枯时怎么办?’师父说:‘相随而去了。’”
  宗杲一听,多日的疑团一下子被打破了,立即觉得心地透彻,浑身轻松,连声说:“我会了,我会了。”
  圆悟克勤举了几则公案考问他,宗杲对答如流,毫无滞碍。圆悟克勤高兴地说:“好,悟了就好。”
  圆悟克勤要宗杲分座接引学人。宗杲从此开始了他的授徒生涯,手上拿着一根竹篦子,棒喝交加,应机设教,加上他那凌厉的口才,妙语迭出,一时之间,名振京师。
  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宗杲应丞相张淩之请,住持径山寺,世称“径山宗杲。”
  一天, 圆悟克勤圆寂的消息传来,径山宗杲亲自写掉词祭礼先师。
  当晚小参时,径山宗杲说:“当年有个僧人问长沙景岑:‘南泉普愿圆寂后到哪里去了?’长沙景岑答:‘东村作驴,西村作马。’僧人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长沙景岑答:‘要骑就骑,要下就下。’如果是我,就不这样回答。如果有僧人问:‘圆悟克勤先师圆寂后到哪里去了?’我就回答他:‘掉阿鼻地狱里去了。’如果问:‘什么意思?’我就答:‘饿了吃烊铜,渴了喝铁计。’如果问:‘可有人能解救他吗?’我就称:‘没人能救。’如果问:‘为什么不能解救?’我就答:‘本来就是这老头的日常茶饭。’”
  南泉普愿圆寂后,长沙景岑的一番答话意谓不必执著于问人死之后到什么地方去,一切顺应自然。径山宗杲的一番话更表明在禅的悟境之中,一切本无差异,神与魔,无常与地狱都是一回事。
  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登基,特地赐予宗杲“大慧禅师”之号,故后世多称“大慧宋杲”。
  一天, 大慧宋杲问一僧人:“道不用修行,但不能污染。那么,什么是不污染的道?”
  僧人答:“我不敢说。”
  大慧宋杲问:“为什么不敢说?”
  僧人答:“恐怕污染了道。”
  大慧宋杲高喊:“侍者,快把畚箕,扫帚来!”
  僧人茫然不知所措,大慧宋杲便将他打了出去。
  恐怕污染了道,就是执著于“怕”,这本身就是妄念,就是污染,故遭到大慧宋杲的斥喝棒打。
  大慧宋杲对禅宗史作出的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看话禅”。
  唐五代北宋时期是禅宗的黄金时期,在当时的禅僧看来,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契机开悟的方法,行住坐卧都是明心见性的过程。禅师们的开悟历程是在深入实际而又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体验深奥的哲理,其表现形式简单,语句明了易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参禅者莫不为之倾倒。
  到了两宋之际,这些禅师们的开悟方式在变成语言文字的流传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采,成为后人生搬硬套的教条,玩弄文字游戏的素材。大慧宋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立看话禅的。
  看话禅就是禅宗所谓的通过“看话头”而达到开悟的一种参学方式。这里的“看”是指内省式的参究,“话头”就是禅宗公案里禅师的一些答语作为参究的题目。大慧宋杲认为直接从分案上并不能看到祖师的真实面貌,应该提出公案中某些典型语句作为“话头”加以参究,其目的就是要“扫荡知解”,其结果是“如莲花开,如披云见月,到恁么时,自然打成一片”,达到一种大彻大悟的境界。
  大慧宋杲提倡参究的话头主要有:庭前柏树子、麻三斤、干屎橛、一口吸尽西江水、东山水上行等,尤其以“狗子无佛性”为根本话头,要求在“无”字上直观,内省,达到自悟。在大慧宋杲看来,世界的本质是无,绝对的无(既非有,也非通常的无)。“无”既超越一切,也包含一切,所以它是禅的终极,等同于真如佛性。对“狗子有无佛性”来说,回答“无”。这个“无”是超越有、无的“无”,处在“无”的境界上,就不会有种种区别对待。参透“无”字头,就是要实现对现实的超越,达到平等的绝对无差别的精神境界。
  看话禅,还要有一个大前提,就是“疑”,“起疑情,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大慧宋杲要学人在“无”字中参究,生出疑团,“大死一番”,然后再“绝后复苏”。“疑”是大彻大悟的关键。“疑”的对象,包括整个宇宙人生,即现实世界的种种差别现象。以“疑”发端,全身心地参究一个“无”字,其结果,将获得大彻大悟,进入一种神秘的,不可言说的,却又是纵横自在,超越生死之“我”的境界。
  看话禅将禅宗的实践又用了一次新的高速成为后世禅林开示参禅者的重要手段。后世禅僧,大多以看话禅为准则,展开禅的传承。看话禅实际上成为宋以后禅宗的主流,日本铃木大拙等人倡导的现代禅学,其中惦思想也渊源于此-=-=-=-=- 以下内容由 松漠 在 2006年02月12日 02:32pm 时添加 -=-=-=-=-
大慧宗杲 印心

松漠 发表于 2006-2-12 15:01

南宋禅僧大慧宗杲尺牘

大慧宗杲禅师悟道因缘

明尧 明洁




  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昭觉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俗姓奚,宣城(今安徽境内)人。宗杲禅师天生英气勃勃,十二岁入乡校读书。一天,宗杲禅师因与同窗戏闹,本想拿砚台投击对方,不小心却误中教书先生的帽子,将帽子弄脏了。先生大怒,让他赔钱,并将他赶回家。这件事情激发了宗杲禅师出家的愿望,他说:“大丈夫读世间书,曷若究出世法?”  于是他便只身前往东山慧云院,从慧齐禅师出家。十七岁那年,宗杲禅师终于落发得度,并受了具足戒。此后,他遍阅诸家语录,尤其喜欢云门、睦州之语。一次,宗杲禅师偶然翻阅古云门录,心中忽然生起一种恍若旧习的感觉。在阅读五家语录的时候,宗杲禅师产生了一个疑问,就是“元(原)初只是一个达磨,何以有许多门庭耶?”带着这个疑问,宗杲禅师前往宣州,投广教绍珵(chéng)禅师座下请益。绍珵禅师是兴教坦禅师之法嗣,琅邪慧觉禅师之法孙。宗杲禅师此前曾经参究过雪窦重显禅师的拈古、颂古及古德悟道之因缘,因此,经绍珵禅师之指点,宗杲禅师很快便能洞达先德之微旨。绍珵禅师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叹为“再来人也”。
不久,宗杲禅师便辞别绍珵禅师,四方游学。他先后参礼过大阳山元首座、洞山微和尚、大沩慕喆禅师、开先智珣禅师等大德,终于通达了曹洞宗旨,最后又辗转来到宝峰湛堂文准禅师座下。湛堂文准是真净克文禅师之法嗣。文准禅师一见宗杲禅师,知其不凡,便让他充当自己的侍者。
  一日,文准禅师为他指示入道捷径,宗杲禅师横机竞辩,口若悬河,连文准禅师亦不肯相让。于是文准禅师便呵斥他道:“汝曾未悟,病在意识领解,则为所知障!”
  不久,文准禅师示疾。宗杲禅师问道:“某甲向后当见谁人?”
文准禅师道:“有个勤巴子(克勤禅师是四川人,故称勤巴子),我不识渠,汝可见之,当能辨子事。若了不下,便可修行,看一大藏经,后身出来参禅,决是个善知识也。”
  文准禅师圆寂后,宗杲禅师便谨遵师嘱,前往东京(开封)天宁寺参礼圆悟克勤禅师。
  一日,克勤禅师升堂,举云门文偃禅师东山水上行之公案——
有僧问云门禅师:“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云门禅师道:“东山水上行。”
  克勤禅师举完此公案,便令宗杲禅师下一转语。宗杲禅师苦苦参究了一年的时间,一共下了四十九个转语,均不契旨。
  后来有一天,克勤禅师应邀赴一达官之府宅,升座说法,宗杲禅师亦随同前往。克勤禅师又举东山水上行之公案——
  “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云门云:‘东山水上行。’若是天宁(克勤禅师自指)即不然。若有人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只向道:‘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宗杲禅师一听,忽然前后际断;虽然动相不生,却坐在净裸裸处。宗杲禅师于是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了克勤禅师。
  克勤禅师道:“未也,子虽有得矣,而大法未明。”
  一日,宗杲禅师又入室请益。
  克勤禅师告诉他说:“也不易,你得到这田地(指“前后际断,虽然动相不生,却坐在净裸裸处”这一空境),可惜死了不能得活,不疑言句,是为大病。不见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须信有这个道理。”
  宗杲禅师对克勤禅师的话未能真正理会,故得少为足,还为自己辩解道:“某甲只据如今得处,已是快活,更不能理会得也。”
  [真学禅者,此处大须注意!克勤禅师真不愧明眼人。若当初不为宗杲禅师辨明,几乎断送一代大师乃至千百人的慧命。传禅者、修道者于此可不慎乎!]
  尽管如此,克勤禅师还是不肯给他印可,而是令他居择木堂(入山朝士止息之处),为不釐务侍者(住在侍者寮,却不掌理侍者之职,主要负责陪同士大夫入室请益或者谈话)。他的职责就是每天陪同士大夫入室谈话数次。
  克勤禅师经常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这一话头勘问宗杲禅师,可是宗杲禅师每次刚要开口应答,克勤禅师马上打断他说:“不是!不是!”这样经过了半年。
  一日,克勤禅师陪诸官客用餐,宗杲禅师亦在场。宗杲禅师当时心心念念还在公案上面,手里虽握着筷子,却忘了下口。
  克勤禅师见他这副专注的样子,便笑道:“这汉参黄杨木禅却倒缩去!”
  宗杲禅师道:“和尚,这个道理恰似狗看热油铛相似,要舔又舔不得,要舍又舍不得。”
  克勤禅师道:“你喻得极好,只这个便是金刚圈、栗棘蓬也。”
  宗杲禅师虽苦苦参究,但是,还是不能下一个令克勤禅师满意的转语。因此,无奈之下,他只好问克勤禅师:“闻和尚当时在五祖曾问这话,不知五祖道甚么?”
  克勤禅师笑而不答。
  宗杲禅师于是央求道:“和尚当时不可独自问,须对大众前问,如今说又何妨?”
  克勤禅师不得已,才说:“我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意旨如何?’祖曰:‘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又问:‘忽遇树倒藤枯时如何?’祖曰:‘相随来也。’”
  宗杲禅师一听,言下大悟,心中所有的疑团当下释然。他欣喜地说道:“我会也!”
  克勤禅师道:“只恐你又透这公案未得。”于是便连举数则公案勘验他,宗杲禅师皆能酬对无滞。
  克勤禅师于是拊掌称善,说道:“始知吾不汝欺。”
  宗杲禅师彻悟后,克勤禅师于是著《临济正宗记》,交付给宗杲禅师,并令他充当书记,负责寺院文案。不久,又令他分坐接众。
宗杲禅师在室中常举竹篦问僧曰:“唤作竹篦则触(冒犯第一义谛),不唤作竹篦则背(违背世间常理)。不得下语,不得无语,速道!速道!”
  若不是明眼衲僧,几乎很难出他这一圈套。因此,宗杲禅师出世后,很快名重丛林,声振京师,为僧俗二众所敬仰。后蒙右丞相吕公舜徒上奏,得赐紫衣和佛日禅师之号。
  当时,适逢北方的女真族向南宋发动侵略战争,女真将帅从汉地挑选了十几位德高望重的禅僧,准备带回女真。宗杲禅师也在其列,但是他后来幸而脱免。为了避难,宗杲禅师曾来到虎丘度夏。
  一日,宗杲禅师因阅读《华严经》至“菩萨登第七地,证无生法忍”这一句时,忽然洞晓了先前向湛堂文准禅师所请问的关于殃崛摩罗持钵至产妇家这一公案的奥旨。殃崛摩罗持钵至产妇家这一公案的具体内容是——
  殃崛摩罗尊者因持钵至一长者门,其家妇人正值产难,子母未分。长者曰:“瞿昙弟子,汝为至圣,当有何法能免难?”殃崛摩罗语长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问世尊,却来相报。”及返,具事白佛。佛告殃崛摩罗:“汝速去报,言我自从贤圣法来,未曾杀生。”殃崛摩罗奉佛语,疾往告之。其妇得闻,当时分娩。
  不久,圆悟克勤禅师奉诏住云居山,宗杲禅师于是前往探望。在到达云居山的第二天,克勤禅师便请他充当首座和尚。当时克勤禅师座下龙象辈出,而克勤禅师却久久不肯选出首座和尚,等到宗杲禅师一来,却把首座之位立即分配给他。对此,座下大众颇有不平之心。那年冬天,宗杲禅师奉命秉拂说法,昭觉元禅师从大众中走出,问难道:“眉间挂剑时如何?”
  宗杲禅师道:“血溅梵天。”
  克勤禅师当时亦在座下,看到这种情形,便用手势止住法战,说道:“住!住!问得极好,答得更奇!”
  元禅师不得已便归众。从此,丛林大众无不敬服宗杲禅师。
  在云居山,克勤禅师常常和宗杲禅师论及当时丛林中的弊病,说道:“近来诸方,尽成窠窟。五祖下我与佛鉴(太平慧懃)、佛眼(龙门清远)三人结社参禅,如今早见漏逗(老迈昏花,此指毛病、弊端)出来。佛鉴下有一种,作狗子叫、鹁鸠鸣,取笑人。佛眼下有一种,觑灯笼露柱,指东画西,如眼见鬼一般。我这里且无此两般病痛。”
  宗杲禅师道:“大好无病痛!”
  克勤禅师很惊诧,便问:“何谓也?”
  宗杲禅师道:“击石火、闪电光,引得无限人弄业识,举了便会了,岂不是佛大窠窟?!”
  克勤禅师一听,不觉吐舌,说道:“休管他,休管他,我只以契悟为期,若不契悟,断定不放过。”
  宗杲禅师道:“说契证即得,第(只)恐后来只恁么传将下去,举了便会了,硬主张击石火闪电光,业识茫茫,未有了日。”
  克勤禅师深以为然。
  [克勤禅师与宗杲禅师的这段对话,果然有先见之明。克勤、宗杲二师出世接人时,以铁面无私著称,从不拿佛法做人情,决不轻易印可人。许多衲僧在别的禅师那儿得到印证,到他们这儿却过不了关。虽然如是,他们还是扭转不了宗门下所出现的这三种禅病。诚可浩叹!]
  后来,克勤禅师回到四川,宗杲禅师则留在云居,在山后古云门旧址上,重新结庵而居,一时学者云集。不久,宗杲禅师又前往福建,于福州长乐洋屿卓庵接众。当时他的手下学者才五十三人,但是在宗杲禅师的指导下,五十天之内,就有十三人开悟。这种情形,在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克勤禅师在四川传法的时候,与右丞张浚相友善。他曾经嘱咐张浚道:“杲首座真得法髓,苟不出,则无支临济宗者!”
  [知子者莫如父,知弟子者莫如师。克勤禅师慧眼识人,宗杲禅师不负师恩。此二人实为禅门双碧。参禅入门者,讲得最详细的,莫如宗杲;修行途中对向上一路审察谛当者,莫如克勤。得此二人之教法,禅修路上可放心前行矣。]
  张浚后回朝中,遂于高宗绍兴七年(1137),邀请宗杲禅师住持临安径山能仁禅院。宗杲禅师到后,特创千僧大阁以安众,座下弟子二千余人。一时法席大盛,冠绝天下。
  南宋当朝的士大夫中,有不少人与宗杲禅师关系甚切,执弟子礼,如右相汤思退、参政李炳、礼部侍郎张九成、内翰汪藻、给事中冯楫等人,在宗杲禅师的点拨下,均得以悟明心性。当时张九成与秦桧有隙,秦桧以为宗杲禅师是张九成的同党,故在政治斗争中,宗杲禅师亦受到牵连。绍兴十一年(1141)五月,宗杲禅师被革除僧籍,责令屏居衡州(今湖南衡阳)。在那里,宗杲禅师虽苦屈十余年,但是他的心态却恬然自得。就在此间,宗杲禅师集先德之语,撰成《正法眼藏》一书。此书在中国禅宗史上极有影响。绍兴二十一年(1151),宗杲禅师又迁居梅州(今广东梅县),在那里住了五年。梅州虽瘴疠寂寞之地,但是,衲僧裹粮从宗杲禅师学道者却未曾间断。
  绍兴二十六年(1156),宗杲禅师被恢复僧籍,重新召回径山。五年后,退居明月堂。在此期间,普安郡王(后即位为孝宗皇帝)与宗杲禅师相友善。宗杲禅师曾献偈云:
    “大根大器大力量,荷担大事不寻常。
    一毛头上通消息,遍界明明不覆藏。”
  普安王非常高兴,并请宗杲禅师说法。隆兴元年(1163),普安王即位后,赐宗杲禅师大慧禅师之号。
  同年八月九日,宗杲禅师示疾,次日应侍僧了贤之请,书遗偈云:
  “生也只恁么,死也只恁么。
  有偈与无偈,是什么热大(热病)。”
  写完,便掷笔而化。春秋七十五岁。
  孝宗皇帝闻师迁化,曾叹息作偈赞曰:
    “生灭不灭,常住不住。
     圆觉空明,随物现处。”
  朝中士大夫们前来致祭者亦纷至沓来。
  宗杲禅师圆寂后,其门人特地建塔,将他的全身安置于明月堂之侧。孝宗皇帝特诏改明月堂为妙喜庵(故禅宗典籍中,有时又称宗杲禅师为“妙喜”),谥师号曰普觉,并于淳熙初年(1174),刻其全录八十卷,入藏流行。宗杲禅师圆寂后所得到的礼遇之重,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宗杲禅师继其师圆悟克勤禅师之后,将参话头这一禅门的特殊修证方法,进一步完善化和普及化,将临济宗的法运又推向一个高潮。他的很多开示对后代禅人参学来说,极富指导价值。
《禅》杂志 2003年6期

吴邦志 发表于 2006-2-12 16:19

南宋禅僧大慧宗杲尺牘

谢谢松谟友!

松漠 发表于 2006-2-13 01:13

南宋禅僧大慧宗杲尺牘

下面引用由吴邦志在 2006/02/12 04:19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松谟友!

版主客气啥!

松漠 发表于 2006-2-13 11:38

南宋禅僧大慧宗杲尺牘

近观南怀谨先生[南禅七日]讲座,中提及圆悟克勤禅师和大慧宗杲禅师师徒故事,不觉对禅宗佛法产生兴趣,而今天又得此贴佛缘之故,特发于此以结善缘.

松漠 发表于 2006-2-14 03:19

南宋禅僧大慧宗杲尺牘

松漠 发表于 2006-2-14 03:20

南宋禅僧大慧宗杲尺牘

松漠 发表于 2006-2-14 03:22

南宋禅僧大慧宗杲尺牘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南宋禅僧大慧宗杲尺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