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涌湃 发表于 2005-12-28 20:52

圈里书讯——《抱月轩刻铜文房存珍》出版

《抱月轩刻铜文房存珍》,翟吉昌著,2005年7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作者收藏的58方刻铜墨盒和41对(枚)镇尺,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对研究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文人文化、历史信息有一定参考价值。
定价38元,现特惠价20元(含邮资),有需要者可通过邮局汇款至:
(053000)河北省衡水市职教中心美术室庞涌湃   收
联系电话:13513188642 。
款到即寄 ,并赠《圈里人》小报两期。

说明:其他网站2006年3月30日时已将此书邮购价由特惠价20元改为优惠价30元(含邮资),今日一位网友打电话,始知改动时遗漏了此网,因手机没电了,未能向这位网友详尽说明此事,谨致歉意。今后有邮购此书者请以30元为准。——2006年5月8日




[ 本帖最后由 庞涌湃 于 2006-5-8 17:55 编辑 ]

庞涌湃 发表于 2005-12-28 20:56

圈里书讯——《抱月轩刻铜文房存珍》出版


附作者简介:
翟吉昌1946年生。辽宁铁岭人,祖籍山东东阿。196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现任河北省衡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北省民间收藏协会顾问。
附作者自序
《抱月轩刻铜文房存珍》序
翟吉昌
也想出过书,但没想到出的竟是一本收藏方面的书。
开始是由于工作关系,我结识了一批文艺界的朋友,也就顺便收藏了一些当代书、画家的作品。后来又认识了一些搞收藏的朋友,在他们的引领下,开始有意收藏一些东西,字画、瓷器、钱币、旧书、刻铜制品等等,杂七杂八,但仅限于“有意”而已,还达不到“刻意”的程度。
近来检点自己的藏品,发现成点规模、有点水平的,就得算刻铜墨盒和镇尺了。仔细回想一下,自己每次去古玩市场,还真总是先匆匆浏览一遍有没有中意的墨盒和镇尺,然后才重新认真地去看其他物品。看来,自己最属意的还是刻铜墨盒和镇尺,只是不太自觉而已。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本书的问世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至于为什么喜欢刻铜墨盒和镇尺,在动笔写这本书之前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只是觉得他们集书画镌刻于一身,且较石刻、木刻更精细,又不易损坏,易于保存,是便于携带鉴赏的书画作品,再有就是他们都属实用的文房用品,而自己总认为“本色不改是书生”,和它们更亲近些。当然,通过写这本书,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更深刻地认识。
刻铜墨盒和镇尺属于杂项,但和其他杂项相比,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含有较多的历史信息,而且有的信息价值较大。这大概是因为,在它们大行其道的晚清至民国的近百年间,在贫穷的中国能和墨盒、镇尺结缘的只是民众中的一小部分。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不少墨盒和镇尺的使用者走上了政界和军界,成了当权者,有的则成了其他方面的名人。而这百年间,正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变革的浪潮把这些当权者和名人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不管他们的最终结局如何,却都演绎了或沉或浮的人生故事、或败或成的悲喜剧,其中一部分就凝聚在了与他们有关的墨盒和镇尺上,使我们有可能通过它们去寻找其主人的历史足迹。我想,这就是刻铜墨盒和镇尺被人们喜爱和收藏的重要原因吧。
本书正文部分选了58方刻铜墨盒和41对(枚)刻铜镇尺,(取行不敢满百之意)。采取一物一议的方式,侧重从艺术的角度作简要的评论。对一些共同的问题,写了三篇短文,谈了我的看法。蔡元培赠唐绍仪的墨盒,因考证文字较多,单独作为一篇文章放在了前面。
至于为什么叫“抱月轩”,主要是因为喜欢苏东坡“抱明月而长终”的句子。
“我拾取人生的珍珠,串成记忆的项链”——这是约四十年前我在学生时代写的两句诗。本书中选录的这些藏品,无疑都在“珍珠”之列,它们使我回忆起人生的美好时光,沉浸在它们所凝急剧的一个个充满友谊的故事之中……
2004年10月29日于抱月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圈里书讯——《抱月轩刻铜文房存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