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5-4-14 22:08

《张玄墓志》临习谈

《张玄墓志》临习谈
               张 冰
  《张玄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张玄,字黑女,又因清代避康熙帝玄烨之名,清人改称《张黑女墓志》。北魏晋泰元年刻,20行,行20字,原石久佚。传世仅存一明剪裱孤本,今藏于上海博物馆。
《张玄墓志》在北朝书法之中是兼容雄强与秀美两种风姿于一体的成熟规范的楷书佳作。清代大书家何绍基极爱此碑,跋曰:“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此碑脱胎于北碑初期的精犷雄强书风,而趋于后期的典雅秀美。极为难学。刘咸火斤在其《弄翰余沈》中说:“尚有《太公表》、《敬使君》则于《张黑女》相近,于用笔皆侧微细巧,最为难学。”
《张黑女墓志》的用笔:一是采用方圆结合的表现手法,捺、转角、撇、挑起笔多方,点则方圆并用,笔画基本形态一侧平挺如刀切之利,另一侧却圆浑曲张,特具丰满妩媚之姿;二是中锋、侧锋并用,每个字的长笔画用中锋,短笔画多用侧锋,因此,表现刚柔相济,极富弹性;三是善用牵丝、映带等行书笔法,使整个字上下呼应,左右顾盼,气韵生动;四是撇画与捺画的处理上,既有舒展怡然又遒劲张抑。张宗祥在其《书学源流论》中有云:“子贞功力甚深,然撇放而捺敛,皆出自《黑女碑》。”
  就其体势而言,化篆隶入楷,结体中实茂密而外示纵逸,随字定形,以扁为主,杂以长方。结构格式取篆书之法,字之重心居上,形成上聚下放的体势,使它具有了纵逸伸张的潇洒气度;横画与撇捺的伸展又赋予它隶书宽博的气韵。整个字的布白显示出很大的灵活性,使人感到疏密有致、回味无穷。
  章法上以疏朗为主,上下字距稍大于左右字距,这种布局与其字形特点相得益彰,这种章法形式与隶书特有的布局形式近似,不同之处是由于南北朝时期是楷书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字势已明显靠近于成熟楷书,此碑中字势之扁与隶书字势的扁已有了质的不同。其行列之间的疏阔空灵衬出此碑具中和清远之妙。用“雅性高奇,识量冲远”来形容它的书法亦是很恰当的。
  笔者认为,《张玄墓志》对我们由学习法度森严的唐楷向行草书过渡会大有裨益,我们不妨在初学行书时于此碑上下一番工夫,仔细体会其灵动得用笔及顾盼呼应之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玄墓志》临习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