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徒之王文英网络课徒精彩内容新鲜曝光!
红荆藤 (名师课徒之"王文英"学员)提问:
关于字体的划分
中国书法字体究竟如何划分?人们常说,汉字分真草篆隶。
最近,我看了沃兴华写的一本《中国书法史》,他在书中把字体分为甲骨文、金文、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很显然,甲骨文、金文是按照书写的载体(介质)分的,如果我们不考虑介质的不同,甲骨文、金文也应该属于篆书的范畴。如果按介质分,还可把石鼓文、摩崖、碑刻、竹木简等划分出来。
我认为,真、行、草是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字体的三种表现形式,而篆、隶、魏、楷才是字体的演进种类。真,也即楷体、正体,是汉字的正统的写法,常用在碑、钟、鼓、崖等刻、铸形式上,用于传世;而行、草是相对随意的写法,用于急就,传递公文、信息等。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正书、行书、草书之分,如章草,实际是隶书的草化。《书法辑要》有云:“章草,隶书之捷也”。
魏碑在多种书籍中都作为楷体,其实,它是有自己特点的,而且在一个历史时期曾作为主流字体。
王文英
回答:
关于字体的划分
红荆藤:
你好!
非常高兴能认识你,并在网络上探讨书法这一古老的艺术。在六年前,与朋友一起第一个把书法与网络联姻时,我就想如果有一天能在这个无时空限制的平台上探讨古老艺术,那该是最令人愉快的事了。看了你的帖子,一瞬间,竟窃喜自己遇到了一个爱思考的人,可以令自己不得不扯起思辨的帆。
你的每个问题包含多层的意思,我也尽量如此,但不一定有道理,我们相互探讨吧。沃兴华先生的《中国书法史》把字体分为甲骨文、金文、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是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它是从中国书法发展史角度来讲的,到书体发展完备后,作为审美对象的书法,通行的是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你把甲骨文、金文归并于篆书,也不为错,但这仅仅是对书体而言。不错,甲骨文、金文,是按其书写的载体来划分的,但其是留传至今我们所能看到当时的主流,书法发展史不仅是书体的发展,同时也是其载体和书写工具的发展。正像你说的,在魏晋时期,真、草、行诸书体都已完备,但并不是发展到及至。在此之后诸体同时流行,唐以前,每个时代都有其通行的主流书体。我基本同意你的说法“真,也即楷体、正体,是汉字的正统的写法,常用在碑、钟、鼓、崖等刻、铸形式上,用于传世;而行、草是相对随意的写法,用于急就,传递公文、信息等。”你这里讲的草书应该是广义的草书,是指写得不甚规整,潦草的字体,其产生就是因为你说的原因“急就”而成。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是狭义的草书,是指隶变后产生的章草和及其演化出的今草和狂草,其已将“随意的潦草”规范化了,有书写的规则“草法”。
魏碑为楷体的一种,它确实有自己特点,是北魏时期主流字体,但其方折、平正等主要特征还属楷书,确比规整的唐楷要多一些自然和审美创造的空间。
请提批评意见!
名师课徒之王文英网络课徒精彩内容新鲜曝光!
回答的仔细而认真真好!不知道别的老师怎么样!?名师课徒之王文英网络课徒精彩内容新鲜曝光!
好方式!得真知!学习!(没交学费!哈哈~!)名师课徒之王文英网络课徒精彩内容新鲜曝光!
相信网络远程教学是未来教学方法的一个新趋势。名师课徒之王文英网络课徒精彩内容新鲜曝光!
学习!名师课徒之王文英网络课徒精彩内容新鲜曝光!
好方式!今后一定常来学习。名师课徒之王文英网络课徒精彩内容新鲜曝光!
认真仔细名师课徒之王文英网络课徒精彩内容新鲜曝光!
洗砚名师课徒之王文英网络课徒精彩内容新鲜曝光!
:em06: -=-=-=-=- 以下内容由 叶发础 在 2005年10月26日 08:32pm 时添加 -=-=-=-=-名师课徒之王文英网络课徒精彩内容新鲜曝光!
受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