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砚斋 发表于 2012-9-7 17:44

{:1_277:}{:1_56:}

抱砚斋 发表于 2012-9-7 22:00

{:1_296:}{:1_296:}

崔健 发表于 2012-9-8 15:03

精彩{:1_281:}

行草部分作品和刘洪彪先生很雷同,美和丑是相对的,但这么早定性也有弊端。

宫恩武o 发表于 2012-9-8 23:06

这个人物榜将成为书艺公社招牌栏目,值得期待。

开篇的诸位艺术家针对周剑初先生书法为人等点滴该说不该说都说了,的确值得关注。
看周先生臂章是“二炮”的,越发油然而生一股敬意,但也禁不住弱弱的问一句(也许不能公开的秘密)——DYD......

许绍文 发表于 2012-9-9 01:13

{:1_289:}

辽西墨牛 发表于 2012-9-9 14:50

欣赏 学习{:1_277:}

梦城一游 发表于 2012-9-9 19:05

凌刚印象

周剑初

熟知凌刚是因为他的篆刻。在我2010年举办五体书法回乡展的展览作品中,五体《廉政诗文》册页50桢的嵌印,便有二方出自他之手。

凌刚俊朗洒脱,朴实可亲,每每见面笑容可掬,有股子军人豪爽之气,与我很是聊得来。向他求印,满口应允,数日便差人送来。他的印疏朗轻松,遒劲挺拔,方寸之间,独具匠心,我很是喜爱。

不久前,来电话约请我为他即将刊发的专题写几句话,并发来一些作品照片。主要是书法和绘画作品,看了后,还真忍不住想说两句。

先说说他的书法。他的书法主要是“二王”一路的行书和汉砖风格的篆隶书,件件书作体现了“古、雅、静”之气息,给观者以美的享受。有古意,主要是他根植传统,取法乎上,有一个正确的学书路子。这是一个方向问题,也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学习书法的唯一道路,就是在继承传统上的创变与发展。有的人写了一辈子,从不临帖,一味地“创变”,拿起来空无依傍瞎划一通,漠视于“法”,游离无“根”,想当然地夸张变形,最终结果只能是劳而无获、劳而无功。凌刚身居京城,遍访名师,讨教同道,启思得法,虽初学走了一些弯路,但他很快明白了学书要临帖的道理,上追两汉、魏晋,尤以“二王”用工最勤,略参己意,使其作品字里行间处处弥漫着古意。有雅韵,主要指他的作品精致而不粗俗,雅俗共赏,有品位。他的作品没有鸿篇巨制,尺幅不大,却韵致不失,每件书作精心经营,布局合理,关注细节,态度端正。我常讲,“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凌刚做事也是这样的,认认真真,一丝不苟。雅俗共赏,是个听起来明白,却又很难做到的事情,“雅”能使专家认可,“俗”能让大众喜欢,他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并一以贯之去实践,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有静气,主要是他书作结字爽朗,点画精到,形神兼备。要达到静,我的理解只要“到位”了,作品自然也就静下来了。如何到位?一是天资要高,要过“模仿关”。凌刚乃陕西黄陵人,黄帝故里浓郁的人文情怀滋养着他的心灵,使他对文化充满无限向往。家学虽不是书香门第,却始终充盈着对文学艺术的渴望。凌刚的父亲当年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文学尖子,因家贫之缘故辍学在家,务农之余喜文弄墨,写得一手好“毛体”。受父亲影响,凌刚自小对书画产生浓厚兴趣,并显露出学啥像啥、过人的模仿天资。艺术的特性是模仿,对书法而言就是对古帖的模仿。模仿的精准与到位程度客观上反映了对古法、经典的掌握程度,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将来取得的高度。我欣喜地看到,凌刚书作中笔法光大,气韵弘扬,使转娴熟灵动,字态翩然潇洒。如果没有很好的天资,他不可能在短短时间里取得这样的成效。二是守得清贫,要过“寂寞关”。试想,一个人如果一味追求功利,不甘寂寞,耐不住清贫,处处抛头露面,则心气浮躁,笔下流露的只能是流滑躁动。功利心乃人之常态,过分注重则事与愿违。凌刚则不然,静守书斋,读帖临碑,丰富学养,偶有走动,拜师访友,很少把时光空耗在无聊的俗务当中,这一点,也是我所赞许的。

再谈谈他的画。我不工画,仅从书画同源的角度谈点感性认识。从他寥寥的几件画作当中,我真切地感受到画作中呈现的“写意”与“禅意”。我一直认为,书法是“画”出来的,而画是“写”出来的。书法是抽象的汉字,通过书者运用笔法、墨法、章法等手段,参入内心感受,呈现出令人无限遐想的意境,画则需通过具象的描述体现人文的写意精神。没有了书法作为支撑,画作的品质则大打折扣,历代有影响的画家无一不是书画皆通。先不论凌刚之画成就高低,仅从这一点,有书法根基的他在起点上已有一定高度。他的画,线质圆润饱满,构图严谨缜密,画面清新典雅,且能轻松自如,不矫揉造作,时时处处体现出以“写”带“意”的人文情怀。他学画时间不长,初学画以宋元山水为基础,取号杳障山人,有隐居山里之意。他钟情山水,汲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这也是他能身居闹市、远离喧嚣而静守书斋、潜心艺术之缘故。在取法上以清代“四王”为摹本,主张学画从摹古入手,以此夯实坚实的绘画基础。他尤喜八大山人,喜欢其卓然兀立之人格与画品,笔墨间总是倾情追随。明末清初的朱耷乱世之中不苟且偷生,家道败落,仕途无望,几经沉浮,遂遁入空门,参禅悟道,以旷世之才寄情笔墨,终成一代宗师。凌刚在京服役,退伍之后屡不如意,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是书画使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他善思考、有悟性、爱琢磨,常常从学古中体会笔墨意趣,领悟人生真谛,故画作处处充盈着灵性与禅意。

作为八零后的贺凌刚,在书法、篆刻、绘画、文学诸方面已表现出不凡的潜质,如能再深入传统、全面发展,亦步亦趋地坚实前行,我坚信,他的未来不是梦,从艺之途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匆记于京北抱阳阁

梦城一游 发表于 2012-9-9 19:06

祝贺剑初兄   向你致敬

秋叶看霜寒 发表于 2012-9-10 21:36

帅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书法感悟九条,受教了。

耕耘斋 发表于 2012-9-13 19:19

向高手{:1_277:}学习
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查看完整版本: 【国展获奖书家风云人物榜】周剑初(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