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 发表于 2004-12-6 15:13

务实 创新 求发展 发展广东书法之我见

务实 创新 求发展——发展广东书法之我见
  从1963年广东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算起,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已经走过四十多年的里程了。这一阶段,成绩是值得自豪的,有一些问题是值得重视的,历史的经验是值得总结的。
如何发展广东书法,去年庆祝广东书法家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系列活动时,多篇文章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这些意见,对广东书坛的建设是有积极作用的。现值《广东书法通讯》改版,便旧话重提,请同行们指正。

一要务实

  要做好一件事情,没有务实的精神是不行的。就广东书法而言,务实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务古之实,一是务今之实。
  什么是务古之实?就是要认真总结广东书法的历史。这一方面,陈永正先生《岭南书法史》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该书揭示了广东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书坛人物,勾勒了广东书坛往日的成就。这种工作,如要由外地的人来做,难度相当大,这次由广东人自己把家底公示在世人面前,一开世人眼界。有一种观念,认为中原总是领先的,都城的水平总是最高的。有人把这种观念叫做紫禁城意识。诚然,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那里聚集了许多全国一流的艺术人才,成为首善之区,是不难理解的。唐朝时,西安是首都,那里活跃着欧阳询、张旭、虞世南、颜真卿等等书法大家,身处南国长沙的怀素为了求真,“乃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经过那些书法大师的指点,书艺大进,也终于成了一代名家。然而,也应该看到,在京城可以成才,在其他地方一样可以成才,京城有高手,地方亦有高手,这也是历史证明了的。就广东而言,历代书迹中,韶关的唐代张九龄墓志,一样具有盛唐气象;罗定的龙龛道场铭;武则天新造的那几十个字也与中原没什么两样,英德新发现的通天岩中宋人摩崖题记亦可与大苏相伯仲,至宋代的白玉蟾、明代的陈宪章、释德清,清代的彭睿、陈恭尹、黎简、宋湘、吴荣光、朱次琦、李文田,近代的康有为、梁启超、黄节,当代的容庚、商承祚、麦华三、秦生等,都是足以雄视中原的书坛高手。总之,岭南开发虽晚,以前的广东人为今天的广东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书法遗产。去年,广东省政协书画会倡办了“广东历代书法展览”,共展出作品二百六十三件,大致反映了岭南书法的发展历程。经过在广东及北京的展示,《广东历代书法展览精品集》的配合出版,世人终于可以较为系统全面地看到广东的书法面目了。有了这些务实的工作,就可以拿广东和全国各地作横向的对比了。一对比,当然和泱泱上国有距离,缺乏大范围的领军人物。但也不必自卑,广东人既有中华民族共同所具有的优良传统,也有广东人自身的优良传统。过去,我们对自己的过去总结宣传不够,宣传的阵地本来就不多,好端端的一个《岭南书艺》杂志,给不负责任的人把刊号也弄丢了。现在我们重振旗鼓,以务实的精神,先从了解自己的历史做起,务古之实,有助于我们既不狂妄夜郎自大,也不自惭形秽而自卑。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这种平和的心态对艺术工作者来说是尤其重要的。
  什么叫务今之实,就是要充分了解广东书坛的现状。当今广东书坛,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曾经拥有了一批以容庚、商承祚为代表的学者型书家,也有以吴子复、麦华三、秦生、李曲斋为代表的专业书家。当今,一批颇具实力的新的学者型书家正活跃在广东书坛上,这一点,在全国范围来看,也是较为突出的。更为可喜的是,我省有一大批中青年书家,积极创作,积极参加中国书协和广东书协主办的各种书法展览活动,频频入选,展示了广东新一代书家的实力,加强了与兄弟省市的交流,为广东书坛争了光。但也应该看到,每次全国性的大展,广东作者的参与意识还不太强,投稿者不太多,入选者少也就很自然了。再者,质量也有差距。就拿我们自己的南雅奖书法展来看,总体水平虽然不错,但真正冒尖者还是不大明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广东离书法大省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二要创新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艺术发展的生命力就停止了。一部艺术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
  广东书法的出路在那里?毫无疑问,在创新。大体而言,广东书法的创新精神是有待加强的。一般的作者满足于追随自己的老师。由于一味因循,因而在风格上总跳不出老师的影子。有的作者则满足于临写某一个碑帖,由于吸收的营养不多,也难有所突破。有的作者则喜欢跟风,一看到某种风格的作品在全国什么展览中获奖了,就马上学那一种。到下一届换了其它风格的,又换另一种。有些作者则更直接,干脆向评委当中的某个人学。由于功利心太强,根基往往不固,也很难写出有自己风格的、有水平的作品来。拜师学艺,本没有错。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使自己的弟子尽快成长起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私相授受,也有可能出偏。有些老师站的不高,在教学时,不去指导学生去临摹名碑名帖,而要学生学自己的字。这样的先生可能有私心,可能想要学生们宏扬家法,传宗接代,将来说不定会形成一个什么“家军”。但这样做,往往是事与愿违的,往往耽误了弟子的前程,妨碍了学生向书法艺术的高峰攀登。我曾经向一个从事书法教育的基层单位提过意见,某些教师连自己的字尚且不能入选省市展览,学生学他的字,又怎能打出去呢?这种情况,老师的责任要更大一些。学某一名碑名帖,本是不错的,但有了扎扎实实的基础以后,还不愿意换个新的,也会影响进步。就象蜜蜂采蜜,倘若老叮在一处,再努力也是采不到多少蜜的。又如一个歌唱家的成长,练基本功的同时,唱好一首歌,有了这第一首的扎扎实实工夫之后,转向第二首,第三首,最后成为一名有实力的歌唱家。一辈子只能唱一首歌的,大概不能算高水平的歌唱家。书法也是如此,要成大器,决不能老写一个碑,一篇帖。不过,这又要一口一口地吃,不能贪多务得。否则,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也得不到,这就是学艺的辩证法则。跟风则更不可取。人家的书法出现了某些特征,是人家修炼的结果。而你想去直接的搬过来,充其量只是“摹仿秀”,谈不上自己的创造。流行书风,就象流行音乐一样,是一种文化现象,对于丰富社会的文化生活,没有坏处。因此,我们不必太多的去指责流行书风。需要指出的是,在跟风的过程中,不排除有些作者的书法技艺得到了提高。但从培养书法大家的高度来看,其局限性又是显而易见的。书法家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书法家的成长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决不是跟风可以一蹴而就的。
  要创新,实在是不容易的。学某一家,学得像,还有可能被人讥为“奴书”,其实达到这一步也已属不易了。有人说启功先生的书法是“馆阁体”,启功先生很幽默:你说我的是馆阁体,那太抬高我了,我的字离馆阁体还远哩!所以,也不是什么人随便就可以立刻谈创新的。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对书法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自己的性情和自己的书法基础选好适合自己的突破点,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发现新的因素,要多观察,多思考,争取终有一天悟出一点什么来,那样就是水到渠成了。没有这些前提条件,就只能是撞,而不是创了。创新难,但我们要不怕难,要知难而进。
  我们要有时代的使命感,我们需要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扎扎实实的努力去创新。创新之新,是一种健康的新。怪异之新,新或许有,但不健康。真正的创新是在继承前人优长基础上的创新。

三求发展

  务实,创新,目的只有一个:求发展。邓小平同志讲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国家如此,书法事业同样如此。
  广东书法在新的年代怎样求发展呢?在明白了前面所说的道理之后,就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将理想付诸实践。
  要有一些什么措施呢?
  我认为要把提高书法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真正的书法家,应该是综合素质高的人。要提高综合素质,就要抓教育。书法是一门学科,现在书法在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中,放在美术学下,这是不正常的,我们国家还没有把书法放在与美术同等的位置上。这就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既然是美术学下面的一个子学科,于是有些人用美术的理论框架去衡量和指导书法,这样做的结果,书法本身的特点被消弭了,书法被美术化了。这样下去,对书法的发展是不利的。一美术化,就很容易国际化,而一国际化,中国书法的国粹性也就没有了。到那时,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书法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书学,它受艺术哲学的支配,它受各门姐妹学科的支撑。按照我们培养书法硕士生的做法,在招生时,专业科目除了要考篆、隶、楷、行四种书体的临摹与创作之外,还要考古代汉语、古代文学、文艺理论(含书论)。考进来以后,要学习古文字学、书法史、书法美学、书法理论、文艺学专题、篆刻学、诗词对联格律与创作、书法鉴定与题跋写作、各种书体的研究与创作,最后还要写毕业论文。凡授予硕士学位者,要求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尽管如此,有了足够的学分,拿到了学位,是否就是一个有成就的书法家了呢?还远着哩!真正的成家,还要在今后的岁月中艰苦磨练。拿这些综合知识来衡量我们许多书法工作者,有多少人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呢?试看一些全国大展的入选作品,有的还是获奖作品,语句的不规范,错别字的存在,已有专门的文章指了出来。反正是矮子里面挑高个儿,尽管有毛病,相对还不错,所以还是入了选,获了奖,这也不足怪。但是以真正书法家的标准来要求,其不足是显而易见的。我也不赞成对某个人动不动就称大师。大师是历史的产物,而不是抬出来的。所以年青的同志千万不要入选了什么级别的展览,获了一个什么奖,就以为自己是什么人物了。要当作“小荷才露尖尖角”来理解,要继续努力进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早些时候,广东的文史夜学院书法专业培养一批书法人才,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了广东书坛的中坚;广州美术学院曾经招收了一届书法研究生,现正活跃在书法界;暨南大学中国文化艺术中心正式招了四届书法硕士研究生,生员还有来自海外的,他们中间有些人在学术研究上已经崭露头角。此外还办了两期研究生课程班(一期以画为主,一期纯为书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见,要出高层次的人才,一定要抓教育。 我们广东省书协成立了书法教育委员会,成立了书法培训中心,我们即将有自己的书法研究及教育基地——广东省书法院。这是发展广东书法的一个大的举措。目前,我们和一些事业单位合作,如广州市地税局,举办书法进修班,为提高干部的文化素养起了良好的作用。我想,由于广东地域辽阔,集中学习培训不容易,各个地区的书协可以发挥组织者的作用,把自己那里的书法爱好者组织起来,然后由广东省书协派专家去授课培训。到了适当的时候,我们再在全省办一个较高水平的进修班,为推出书法新人搭台铺路。此外,我们还可以抓住每一次大型书法活动的机会,进行赛前作品讲评和培训,提高作品质量。东莞市书协承担举办南雅奖书法展览工作的同时,抓了自身书法队伍的培训,几次请省书协派专家讲评,多次易稿,终于在评选时,有多幅作品入选。有人怀疑这是“东道主现象”,我要说,这主要是他们抓教育培训的结果,作品摆在那里,质量如何,一看就明白了。我们一些在南雅奖中入选、获奖的作者,后来又入选了全国第八届书法大展,这说明南雅奖的水平是真实的,是经得起检验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也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我们广东书协有多位书家也是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的教授,我们要鼓励广东的同志积极去参加培训学习。
  要发展,固然各级书法团体的组织领导者要负起责任,我们广大书法工作者这每一个“个体”,也要切实给自己提出发展的要求,按照做为一个书法家所需要的最起码的知识结构要求,检查一下自己,还缺少什么。缺什么,就去学什么,补什么。去一步一步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要去搞投机,去想方设法拉评委,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扎扎实实的学习上,积极参加书法文化活动,把每一次活动看作一个提高的机会。如果我们每一个“个体”提高了,总体水平不就提高了么!
  此外,要发展,还要注意书法队伍的团结,老中青的团结,新旧广东人的团结,艺术流派之间的团结都很重要。年青人要尊重老年人,年长的要关心扶植年青人,原有的广东人要接纳新来的广东人,新来的广东人要尽快的融入广东社群,不同的艺术流派互相学习,切磋艺术,真正形成百花齐放,团结向上的局面。
  艺术的殿堂是美妙的,通向艺术殿堂的道路是漫长的,是充满挑战的。还是一位哲人说得好: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山路的攀登上不畏艰险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上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务实,努力学习,科学训练,积极创新,追求高尚的目标,我们就一定有光辉的前途,南国书坛的崛起指日可待。
                                                2004年7月20日

   

来源:  作者:陈初生  日期:2004-11-03 16:00:04

转自《广东艺术网》

月光保镖 发表于 2004-12-6 16:15

务实 创新 求发展 发展广东书法之我见

陈初生主席是个工作务实,生活随和易亲近的人,写的东西很是实在。好!

一痴 发表于 2004-12-6 17:05

务实 创新 求发展 发展广东书法之我见

思路明确也很实在!见解到位!看来广东书坛有希望!

少主 发表于 2004-12-6 17:22

务实 创新 求发展 发展广东书法之我见

好久不见陈老师了。。。。。。
虽然我与他住的地方相距只有1000米左右。。。
有空还是要向陈老师学习去。。

月光保镖 发表于 2004-12-6 17:55

务实 创新 求发展 发展广东书法之我见

少主跟陈老师两对门,经常可以走走的,真幸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务实 创新 求发展 发展广东书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