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东 发表于 2005-6-27 08:36

俊东评书:三届流行书风、印风展览印象(二)

[这个贴子最后由张俊东在 2005/06/27 08:41am 第 1 次编辑]

俊东评书:三届流行书风、印风展览印象(二)
“卡壳状态奖”——白砥
      白砥是个高手,总是出人意料。很多年前,当白砥的一些老师的作品还不能很好的进入市场的时候,白砥已经凭借着他的最有优势的结实的线条,受到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瞩目,而且很快很好的进入艺术市场,(我这里说这句废话的原因是因为一个书法家在当下的状态是,艺术家在艺术圈的影响和在艺术市场中的影响是分开的,是不对等的。)雄居浙江特别是杭州一代书法市场的前几位。
      最近朱德庸写的《关于上班这件事》中有一句话非常的精彩,大概是说人用上半辈子寻找入口(找工作、参加工作),用下半辈子寻找出口。对于写书法的人来说,何尝不是这样。很多书法家用半辈子、甚至一辈子在入帖,用后半生、甚至直至生命的终结都在寻找出帖的路子,而未能如愿。经典的古代碑帖是精髓的同时,也是枷锁,我们不能不防啊。
      在2001年的时候我在写王镛先生的书法艺术批评的时候,我用了一个概括的词——“当代中青年书家的卡壳状态”,这一次,这一词语无情的、不情愿的授予了白砥先生。
      白砥本身的艺术水准很高,在艺术圈、艺术市场圈的影响都很大,于是很多喜欢流行书风的人都在追问,白砥为什么没有参加流行书风的展览?是流行书风组委会的原因还是白砥的原因,不得而知。但这次白砥在很多人的企盼声中参加流行书风的展览,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没有带给我们以惊喜,而是失望,是一种比没有参加展览更加严重的遗憾。特别是“一岁一枯荣”这件大字作品。(见图片)还是那句话,白砥的线条质量在当代书坛都是可圈可点的,但书法艺术的线条质量不是物理学上的、几何学上的线条质量,它是有生命的、有情绪的,而不是空洞的、没有生机的死线。我们在这次三届流行书风白砥的这两张作品中看不到一个艺术家更多的情绪的流漏和抒发,是为遗憾。
      
http://www.shufa.org/lxsf/DSC08941.JPG
      展览之后,一个当代很著名的艺术家和我说,我的判断是对的。因为在这之前,曾经要写一本东西,其中涉及到当代中青年的部分,他曾经和我建议白砥不错。我当时和他讲,白砥以前好,但现在的作品写的很板,只有线条,没有抒情性。他深不以为然,但这次他看过白砥的展览作品之后,他觉得我说的是对的。
      一个艺术批评家在评价一个艺术家的作品的时候,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的,为什么?这是因为一个艺术批评家在选择批评对象的时候,首先是横截面、也就是从当代来看,从中选择对这个时代的艺术有意义的艺术家,应该说所被选取的艺术家都是有代表意义的。但是一个艺术批评家不会只是从当代的角度来评论,他会把被批评的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放在历史的纵深链条上来审视,来发现它的不完美和完美,所以对一个艺术家的要求是整个艺术史的要求。一个艺术家因为在当代表现出色,才会进入批评家的视野,而又因为批评家总是以艺术史的苛刻要求来批评,所有又会给很优秀的艺术家提出很多问题和毛病。这就是批评的辩证。
      因为表现出色才会引起关注,才会被寄予希望,因为寄予希望才会失望。无论怎样的艺术批评,如果没有直指艺术家的人身,都是对艺术家的一种褒扬和保养。因为能被选择就是一种肯定,就是一种艺术之爱。再也不要因为受到艺术批评而产生怨恨了。

刀郎 发表于 2005-6-27 09:02

俊东评书:三届流行书风、印风展览印象(二)

有一针见血的痛快和真意!文风很有感觉!拜读!

了斋 发表于 2005-6-27 10:23

俊东评书:三届流行书风、印风展览印象(二)

很精彩))有深度))拜读))

书艺公社 发表于 2005-6-27 12:34

俊东评书:三届流行书风、印风展览印象(二)

再补一件现场白砥作品:
http://www.shufa.org/lxsf/DSC09075.JPG

近猪者痴 发表于 2005-6-27 12:53

俊东评书:三届流行书风、印风展览印象(二)

多、快、好

一步斋 发表于 2005-6-28 09:04

俊东评书:三届流行书风、印风展览印象(二)

一语中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俊东评书:三届流行书风、印风展览印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