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进 发表于 2012-12-20 13:25

【当代书家评论系列·张培元】鹤 堂 风

【当代书家评论系列】》》》
鹤 堂 风

文/贺进

与培元先生相识有年。2008年来京之时,即与先生结缘,自此常来常往而熟络。先生自繁华地移居京东,现住宋庄,与先生交往於是频繁。闲暇每过品茗闲聊,偶有对坐无言之时,亦觉清新雅致,自在之意,何不快哉?此为古贤遺风乎?

先生身上有“仙风道骨”之态,予人“通儒”之感。先生博通小学,其书潇散别致,与古贤相望。每与友人谈及,无有不企及叹服者。钦仰先生于国学通达,叹服先生篆籀之风。先生伏案作书,往往悬臂持笔、静心凝神。先生曾笑曰:“我有两慢一快,写字慢,说话慢,打字快。”已成谈资,却也切合其心态。就“写字慢”一则,着实不虚。先生做书,似将胸中万壑付诸笔端,倾毕生之学而状墨态,非“慢”焉得潇散而自如?书毕,观其线质,刚劲有力,无一败落之态。曾记求学金陵之时,有周姓恩师作字亦趋慢态。当时,周师授课,我辈每欲昏睡。总觉挥毫自应气象万千,意态干云才是,何必苛求每笔每划?周师厉声训道:书法忌表演!忌笔不留纸!作书须细心体会妙处!周师秉承金石大家胡小石、李瑞清书风,故出此言。其时并未领悟师之用心,颇觉遗憾。后,北上京城,再聆师训已属奢想。今观培元先生作书,有重回学生时代之感,故每每凝神,随先生笔墨而进退,於培元先生用笔之法则别有体会。

培元先生与人交往常以智者之心处之。所谓“智者”,以“智慧”之则居心也,即以己之“心”感召他人;如此方为“大智慧”,如圣、如贤。我以为,培元先生有“大智慧”。太史公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培元先生的“大智慧”也是他人所公允的。我友光辉兄得见培元先生后,与我言:“培元先生一派智慧风,清风如沐,甘霖会心。”曾有鲁籍之友,与我素不相识,闻我与先生交好,托我代求先生赐题“××教育机构”之匾额,欲问先生润例几何?我报与先生知,先生竟答:“教育乃善事,不必谈及润例。”如此之言在预想之中。后,转知该友,却获惊诧,似有未然之意。此为培元先生,智慧之人也。以身衍智,而独得大智慧焉。

众所周知,《书谱》乃梁披云先生携友人创办之刊物,上世纪风靡寰宇,海内无不以觅得而为幸事。后曾停刊。培元先生乃梁老门人,先贤住世,即获师命而往,复光《书谱》,并得十方嘉勉。如今,仅历四载,俨然书坛重器矣。与先生每谈及此,皆言端赖大德扶持,何竟如此?!我以为,《书谱》光大,实以培元先生之学及力主方为正因。几年间,风雨并程,着实不易。尤其“以为人之道,成书谱之学”之理念,甚得人心。故言感恩。既为“感恩”,亦世人共证《书谱》之诚也。如培元先生《感恩帖序》所云:“无日不思无以为报,以一技之愚得,书十方之大愿:伏惟四海清晏,九州泰安;仁风长起,古道攸穆。”

先生致力国学多年,文思绪古,为当代学人之典范。培元先生跟前,我辈奢谈,有语无伦次之感,也请各位指教。

简修堂 发表于 2012-12-20 18:36

好文欣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代书家评论系列·张培元】鹤 堂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