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好古 发表于 2012-12-31 12:19

37.李洪义
李洪义的落款好像是洪一,记得在兰州卖字时落款是这样的,别的情况就不知道了,又扯远了,回来继续说字,李洪义的这幅字写的是实在不敢恭维的,一首28个字的绝句,竟然能丢三个字,请问这还是首诗吗?原诗本来是这样的,“秋林红叶晚萧萧,乘兴携琴过野桥。人在翠微寻不见,白云如练束山腰”。可他却写成了“秋林叶晚萧萧,乘兴携琴过野桥。翠微寻不见,白云如练束山腰”以这样的作品来代表“2012《中国书法》年展·当代中青年60名家提名展”,我辈书法爱好者只能以头撞砚罢了。莫非这就是李洪义所说的“书法之道要汇入古人之法,取其骨、取其肉、取其姿、取其神,抒我情感,养我浩然之气”的结果?至于他“一空依傍、自我作古”的署名风范,在自家姓名上乱动手脚、当额著粪的事情就更不能继续说下去了(他写的洪一的一字由一点和一横组成)。书道如此,悲哉!

韩好古 发表于 2012-12-31 12:28

38.李双阳
李双阳是写草书的,记得在老齐写的书法家牛13系列里曾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他,他的草书的好坏先不论,这次参展的这幅隶书对联实在是有失水准,似乎和王金泉走上了同样的道路,以这样篆隶楷杂糅的书体来示人,不知出于何意?”“近代隶书,颇谓淳雅,然皆倚真书为骨,而遥想汉法为之,虽无徒隶之短,然并近于真书,亦其流也”。这幅等而下的草书不再赘述了。

韩好古 发表于 2012-12-31 12:37

39.李文宝
这个人没听说过,百度了一下是黑龙江的写篆书和刻字的,看了网上的这幅作品,便知道他也是深受展览毒害的作者之一,问题是这样的篆书写不的怎么的人家却能入选能获奖呢。李文宝说“作品要靠文化内涵打动人,要靠真情精心打动人,更要靠浑然天成打动人”,可说来容易做来难啊。当代在世的人,写篆书的好的没几个。

http://bbs.shufa.org/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韩好古 发表于 2012-12-31 12:45

40.刘灿铭
江苏的书法家,头衔一大堆,字写了多年没什么进步也没什么变化,“写经已成为我书法艺术的根基,佛性的线条贯穿于书法之中,无论行书和草书。这是“化”的结果”,这是刘灿铭的创作手记,在这幅作品中,佛性的线条在哪里呢,佛性的线条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恕俺孤陋寡闻啊,真没见过,但不管怎么样,他写经的功德是值得赞赏的。想起了一件事,一天,一位朋友在QQ群里发了个这样的消息,“热烈祝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现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现代书法研究院院长、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全国青联委员、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民盟江苏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灿铭老师于2012年12月12日当选中国民盟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后一位朋友回复说“好长的头衔,看的人头晕”,有意思,嘻嘻。

韩好古 发表于 2013-1-1 12:26

41.刘新德
刘新德的有部分字是写的很不错的,有自己的特色,或许是出自谢无量、刘孟伉等人的缘故吧,运笔中“涩”性多一点,关于刘新德的书法,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自说自话之刘新德(上、下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搜索查看,谢谢。

韩好古 发表于 2013-1-1 12:38

42.刘颜涛
刘颜涛是写篆书的河南人士,曾在九届国展当中获得二等奖的,对吧?篆书的造字方法咱不理解,但是其甲骨文书法作品的气息、格调与鼎鼎有名的“甲骨四堂”、“甲骨四老”(书法史上有两个甲骨四老)、沙曼翁以及徐无闻等人的甲骨文书法作品的气息格调相去甚远,问题出在哪里呢?所谓“点画不得着粗气,运转不得着俗气,挑剔不得有苦气,顾盼不得有稚气,引带不得有杂气。永、苏诸人不能无俗,米、黄诸人不能无粗,不妨各自名家,但苦稚杂乱,不足道也。”

韩好古 发表于 2013-1-1 12:46

43.刘月卯
刘月卯这几年的字写的还不错,有的作品写的很有卖相,猛的看这幅作品,写的还是不错的,但是仔细看起来,毛病还是很多的,结体随意,运笔单调,臆造字形等等,刘月卯说“技法与才情,理性与感性,需要我们这一代高度融合,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和睿智”,此为的言。

韩好古 发表于 2013-1-1 12:54

本帖最后由 韩好古 于 2013-1-3 10:06 编辑

44.吕金光
吕金光的字,俺也不会欣赏,哗众取宠吧。吕金光说“我一直很欣赏视觉形式感较强的书法作品。应该说,这一理念源于我的审美理想,我在创作上始终追求酣畅淋漓的效果,因为墨韵的变化不仅表现了书法的节奏感,而且是一种情感激越的倾吐与挥洒过程,这种墨色变化的强烈对比,所表现出来的创作意境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臻于理想的境界。”看看历代草书名家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是怎么回事呢?“字须结束,不可涣散;须自然,不可勉然。各自成像而结束者,自然也;曲直避让而结束者,勉然也。若夫交错纷拿而结束者,妖邪野狐,无足道也。”

韩好古 发表于 2013-1-1 13:26

45.毛国典
毛国典的汉简创作这些年一直没有变化,写的好的少,运笔雷同的多,风格较为单一,但总体来说部分精品写的还是不错的,“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书法创作之路越往前走越艰难”、“我却发现想突破自己再向前跨越变得困难重重”,这是毛国典的创作手记,在创作上处于瓶颈期的毛国典如何向前走,这是他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江西书画界,有了陶博吾和黄秋园,别人想超越他们,难,难,难

韩好古 发表于 2013-1-1 13:35

祝福所有朋友新年快乐!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2012《中国书法》年展·当代中青年60名家提名展”作品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