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书法家释广元法师凝结数十年翰墨研习之作《中国书法概述》出版啦
王云五、台静农、龚鹏程作序推荐指引后学书法路径回归书道千年内涵1976年,张大千借住台湾净律寺,赞广元法师书画“有灵秀之气,非俗人所能为”。并曾向法师跪拜,感谢馈赠佛舍利之德。
·融会贯通吸收历代名家的书学议论,成就个人独到观点·图文并茂 荟萃40余幅碑帖图版,生动呈现古今书体流变·特色推介 重点介绍三大佛教书法名家:怀素、智永与弘一
◆著者简介◆——————————————————————
释广元,当代佛教书画名家。俗名宋元如,别号竹云斋。1928年生,安徽省太和县人,书画家宋瑞宇之次子。毕业于台湾佛学院研究所。解行佛法之暇,习染翰墨,师事赵恒惕、宗孝忱、马寿华诸大师。书工各体,画精竹石。
1962年,承于右任、王云五等发起,于台北举行首次书法个展,轰动艺坛,深获好评。此后于海内外多次举办书法展,作品被世界多家博物馆收藏。1991年秋,应启功邀请在北京举行个人书画展,为大陆正式邀请的台湾第一人。历任台湾佛学院研究所教授、世界佛教华僧会副会长、台湾“中国书法学会”会长、标准草书学会荣誉会长、颜真卿书法学会创会会长等。著有《中国书法概述》《释广元书画集》《竹云斋文集》《禅艺幻影》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广元法师根据数十年的书法研习经验写成。全书融会历代书学名家的精辟之论,系统叙述书体的源流演变,归纳总结书法的技巧,择要介绍书法史上的名家名作,叙述上自夏商,下及近代,并辅以42幅具代表性的古今碑帖图版,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书艺风流蕴藉之美。全书内容充实,体系井然,可作为书法爱好者的普及读本,也可作为各级学校的书法教材。 ◆目 录◆———————————————————————
推荐序一 台静农 1
推荐序二 王云五 2
推荐序三 龚鹏程 10
自序一 13
自序二 15
一 文字源流 1
二 书法演变 5
三 书法功用 14
四 古 文 19
五 甲骨文 21
六 金 文 25
七 大 篆 30
八 小 篆 35
九 隶 书 40
古隶 40 / 八分 43
一○ 草 书 46
章草 46 / 今草 48 / 狂草 49
一一 行 书 52
王羲之的行书 53 / 颜真卿的行书 55
一二 楷 书 58
大楷 59 / 中楷 62 / 小楷 65
一三 执 笔 73
一四 姿 势 76
一五 运 腕 78
枕腕 78 / 提腕 79 / 悬腕 79 / 腕法结论 80
一六 运 笔 81
起笔与收笔 82 / 中峰 82 / 侧锋 83 / 藏锋 83 /
露锋 83 / 回锋84 / 圆笔与方笔 84 / 十二字诀 84
一七 永字八法 86
一八 临 摹 90
一九 选 帖 94
甲、大楷 95 / 乙、中楷 95 / 丙、小楷 96 /
丁、行书 97 / 戊、草书 98 / 己、篆书 99 /
庚、隶书 99
二○ 选择工具 101
笔 101 / 墨 103 / 纸 104 / 砚 105
二一 书家简介 107
秦 107 / 汉 107 / 魏 108 / 晋及六朝 108 /
唐 109 / 宋 111 / 元 112 / 明 113 / 清 114 /
民国 115
二二 智永禅师及其书学 116
二三 怀素的狂草及其生平 122
二四 弘一大师的佛体书法 127
附 图 133
出版后记 145 龚鹏程推荐序
◆序 言◆————————————————————————
推荐序三
春假期间返台,与友人同游金山海边的法鼓山道场。一入禅堂,就见到门口大张一幅对联,乃广元法师手笔,曰:“选佛场中别无对手,传灯会上相印于心。”想是开山的圣严法师敬重广元书法,又喜其能道出戒坛精要,故特揭悬于此。除这幅字以外,禅堂再无其他书迹了。
台湾佛家之善书者,如广元、入迂、晓云,皆不愧作手,而广元更以能持论见称,本书即其一例。节后自台湾回北京,出版社便以此书示我,命撰小序。既感因缘,又敬其为前辈手泽,遂不辞谫陋,略志数言。
本书原是王云五先生寿辰时门生故吏为其祝嘏之作。每人就其专长,写一学术专著为长者寿,用以显示教泽宏敷、学术人才继起无穷之意,可谓陈义甚美。
由于写作并出版此书,原有这层表示学术上承先启后的意思,所以这本书谈书法也有特殊角度,与一般书法史或书法艺术论不同。
一般书法史写作,或重书体,或重作者。也就是说大体均以书体、作品及作者为重点,介绍书体沿革、主要作家与作品。书法艺术论之类著作,则是就书法这门艺术,讨论其艺术特质,说明其历史发展、各期之特色及代表作家、主要风格如何等等。释广元此书当然对于上述各项也均有涉及,但方向和重点并不相同。他本是位杰出的书家,所以是站在指导后学如何写字、由写字去体会去理解整个中国书法之内涵的。
所以,此书不但有几章具体告诉你如何执笔、如何选帖、如何择用纸墨、姿势如何、运腕运笔又当如何等等;就是介绍各体书时,也不是平列史实地介绍,而是针对学写字的人说。例如历来善于写行书的书家何可胜数?但此书只介绍王羲之、颜真卿。他之所以如此介绍作家与书体,就与他后文介绍你如何择帖是互相呼应的。其他各体字也都是如此,绝不贪多求备,重点只欲示人以津梁。
在指引后昆这方面,他的指导又很平正通达,简要可行。比方执笔,有主张龙形的、有主张鹅头的,他就说基本当采鹅头法,但大字可用龙形,若如写钢笔原子笔那样则不可。论运笔,也说基本须用中锋,但侧锋也偶可用;方笔圆笔则须相济。这些,都可替初学省却许多知见烦扰。再则如大字小字该如何写,篆字隶字又该如何运笔,历来聚讼,他都能直凑单微,简明扼要说之,使人得一具体入手之法度,这是很不容易的。看得出这其中不但有见识问题,还有法师长期习写书法之心得在,值得读者珍视。
不过,一本书,若说它的主要特点在于接引后学,可能听者就会怀疑它卑之无甚高论,或只是入门概论,虽平正而无自己之主张。广元法师这本书却不是这样的。上述那些讲法,其实就是他消化了古来许多书论之后的主张,属于他自己的见解。此外还有许多特见,如谓石鼓文是秦灵公时作品、隶即八分之类。论书法与建筑、绘图、几何、化学相通,书法写作与人生修养之关系等处尤为精彩。他把王铎放在清朝而不在明朝叙述,正有由书论德之微意。书以见德,更可养德,此义今人颇不愿谈,其实乃中国书法精髓所在,法师特为拈出,不可忽诸!另外,本书最末三章分论智永、怀素、弘一三人之书法,三人皆僧家,法师特意如此安排章节,可谓尽显宗风矣!
当然,小瑕疵不是没有的。像他介绍金文之参考书时,就不免将器物学、文字学、书艺三类书混为一谈;把王国维《生霸死霸考》《鬼方昆夷考》《两周金石文韵读》、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金文世族谱》、董作宾《毛公鼎考年》之类与书法无关的著作羼入,欠予简别。而写作此书时年代较早,对新出考古所获金石简帛书迹也未齿及,均可算是它的局限或缺点。读者识其大体,自亦无伤,毕竟仍是本难得的好书呀!
龚鹏程
癸巳新正写于燕京小西天如来藏 {:1_277:} {:1_277:} {:1_27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