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涯散客 发表于 2013-6-6 21:55

夏日行动——2013合肥市书协举办徽文化考察之旅

本帖最后由 云涯散客 于 2013-6-7 15:27 编辑



    5月31日至6月2日,夏日行动——2013合肥市书协举行徽文化考察之旅圆满成功。合肥市暨所属县区书协骨干成员一行30余人,由安徽省书协副秘书长、合肥市书协常务副主席陈智带队,前往安徽宣城、黄山和江西婺源、景德镇四地进行文化考察活动。考察团一行参观了宣城溪口安徽宣笔厂、泾县中国红星宣纸集团文化园、绩溪老胡开文墨厂、歙县安徽歙砚厂等文房四宝厂家,并现场感受了各类文房用具的制作工艺流程,同时还考察了新安碑林、宏村古村落、婺源博物馆、景德镇陶瓷艺术制作中心,并动手进行了陶瓷书法的创作体验。考察团一行深感收获丰厚,不虚此行。“夏日行动”是合肥市书协的品牌活动之一,前几年已陆续举办河南洛阳、安阳,山东曲阜、泰安等系列采风活动,通过对古代书法遗存的实地考察学习,旨在为广大书协骨干会员开阔艺术视野,交流书法心得,感受美丽中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次活动期间,合肥市文联党组书记陈飚、副主席刘晓明还专程前往江西看望采风团一行,给予了极大的鼓舞。刘晓明副主席说:“何谓采风?就是采古人之气”。这个解释对于采风来说真是“画龙点睛”之笔,尤为绝妙。

   
5月31日,天气阴,首日三站:宣城、泾县、绩溪。
    5月31日,早早的大家从合肥各县区聚集到芜湖路与徽州大道交汇处的安徽大剧院集合,这地方大家都很熟悉,因为省书协就在剧院对面的同济大厦六楼,那是我们安徽书法人共同的家啊!
   早晨的徽州大道车流匆匆,洋溢着大都市的气息与时代的朝气,给人以一种激情与力量!
   7:30分,大家如约到齐,我们一行29人在陈智主席的带领下,登上世纪东方旅行社给我们安排的旅行中巴,就从这条徽州大道向东往宣城进发,开始我们的“徽文化之旅四日游”。去徽州从徽州大道出发,我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故意安排,总之有点意思!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高速路上,两边车窗外景色甚是宜人,旅行的兴奋在车内发酵,一路有说有笑,约四小时就到了宣城。
    午饭后我们前往溪口镇的宣州宣笔厂。溪口镇座落在连绵山岭间,道路弯弯曲曲的,两边山上成片成片葱翠的竹子依山而上,穿行竹海当中,我们的情绪由江北而江南!

云涯散客 发表于 2013-6-7 13:01


          宣笔是宣城人的骄傲。宣笔制造,可以追溯到公元223年。然而,南宋时期,宣城一带因战事不断,笔工无以生存,渐流于今杭州及附近的湖州一带,宣笔逐渐被湖笔取而代之。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人,有一个人,他用他精于制笔的精湛技艺和忠于制笔的赤诚之心,将宣笔做到极至,让宣笔重拾昔日的光彩。
这个人,就是张苏。
张苏笔庄在宣州区溪口镇一条静谧的老街上。
    走进去,院子里寂静无声,一张张竹匾里晒着制好的成捆笔芯。

    手工车间里,工人们个个全神贯注,按照宣笔的制作流程埋头做着手上的活。一支支成品笔在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历代工匠心手相传的技艺与文化…..
    宣州宣笔厂(张苏笔厂)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外驰名的书法家、画家,可谓“深山出俊秀”。1981年以来,先后为刘海栗、李可染、吴作人、陈大羽、萧娴、武中奇等书画大师、名家研制和提供宣笔,受到一致赞誉。刘海栗大师曾把张苏制作的宣笔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友人。


    对制笔,张苏笔厂精益求精。小小一支毛笔从选毫到成品要经过二百多道工序。在每道工艺上都严格把关,容不得丝毫马虎。
    独特的工艺,加上严谨的制作,张苏宣笔很快在市场上赢得荣誉,“极品兼毫”、“齐锋玉颖”这些笔一亮相都是金奖。2008年5月28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会上,中国书法家协会特意定制“张苏制宣笔”,作为国礼赠送与会的国际友人。目前,张苏宣笔已发展到30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一百多万支,而且供不应求。

云涯散客 发表于 2013-6-7 13:06

本帖最后由 云涯散客 于 2013-6-7 13:07 编辑


    下午一时许,我们离开溪口,前往泾县宣纸文化园。泾县的中国宣纸文化园建于2007年,其间包括宣纸古作坊、宣纸古籍印刷、文房四宝体验园、宣纸陈列室、中国纸及世界纸博物馆、书画长廊、文房四宝与书画市场、江南民俗园等部分组成。来此的游客不仅可以参观传承千余年的古法宣纸制作工艺,了解并亲身体验纸、墨、笔、砚、扇、纸帘的制作工艺,同时还可购买“红星”牌宣纸及宣纸系列工艺品、文房四宝系列产品、书画作品等。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以丘陵低山为主,平原所占面积极少。山地、丘陵,主要是侵蚀剥蚀丘陵和喀斯特丘陵,为宣纸重要的原材料青檀树的理想种植地。青檀属榆科,是一种石灰岩指示性乔木,在喀斯特山地丘陵生长后具有纤维细密、均匀、造纸成浆率高的特点。而宣纸的另一道重要工序--自然漂白必须依助于喀斯特山地的石滩,在石滩上摊晒原料经日晒雨淋完成原料的日光漂白工序。
   
   宣纸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选捡、碓皮、切皮、踏料、袋料、捞纸、晒纸、捡纸、剪纸。
   宣纸的制作工序大致可分为十八道,如果细分,则可超过百道。其中有保密工序,不为外人所知。伐条宣纸的传统做法是,将青檀树的枝条先蒸,再浸泡,然后剥皮,晒干后,加入石灰与纯碱(或草碱)再蒸,去其杂质,洗涤后,将其撕成细条,晾在朝阳之地,经过日晒雨淋会变白。然后将细条打浆入胶:把加工后的皮料与草料分别进行打浆,并加入植物胶(如杨桃藤汁)充分搅匀,用竹帘抄成纸,再刷到炕上烤干、剪裁后整理成张。宣纸的每个制作过程所用的工具皆十分讲究。如捞纸用的竹帘,就需要用到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的苦竹。宣纸的选料同样非常讲究。青檀树皮以两年以上生的枝条为佳,稻草一般采用砂田里长的稻草(其木素和灰分含量比普通泥田生长的稻草低)。 选 捡碓皮袋料踏   料

云涯散客 发表于 2013-6-7 14:15

捞    纸
    来中国宣纸文化园,来园观光的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到传承千余年的古法宣纸制作工艺,了解纸、墨、笔、砚、扇、纸帘等制作工艺,而且可以亲身体验纸、墨、笔、砚、扇、纸帘的制作。
泾县本土画家左汝民在文化园现场试纸作画
抽竹丝 织纸帘
   纸帘是捞纸的重要工具,而捞纸是纸浆经抄造成为纸的极关键的工序。纸帘的制作工艺直接影响宣纸的产成品质量。纸帘的制作原料也与泾县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泾县及周边一些地区产一种苦竹,长者可达二丈有余,这种苦竹,笋苦涩不能食用,但是竹纹的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易于剖成竹篾。用此竹涂土漆制成的竹帘是捞纸的必备工具--纸帘。它不易腐烂、不吃水,且价格低廉。捞纸用帘的编织好坏能决定宣纸质量的优劣,而一些特色品种首先从编帘就开始了:如罗纹、龟纹、单丝路、双丝路以及水印纸。

烤 纸

云涯散客 发表于 2013-6-7 14:18

切 纸

检 纸
   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新唐书》等。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
做纸扇

    参观完陈列室出来,园区上空的云层散开,露出湛蓝湛蓝的天空,看见这样的蓝天,人的心胸便自然地开阔起来!这时候,我们的美女导游小李恰好迎面走来,我按下快门,为她拍了这张照片。

云涯散客 发表于 2013-6-7 14:20


            从宣纸文化园出来,我们驱车前往绩溪,导游说这几年绩溪的发展很快,再过一两年,正在建设中的高铁也要通车了!
    约五时三十分,我们到达绩溪,入住在龙裔宾馆,晚餐过后,天色尚好,大家三五成群地出来看景,这座山区县城好像并不太大,南面是一道长如屏风的山,山脚下是一条河,县城面河而居,清新而又安静,“身闲不是闲,要的是心闲”,此时此刻,沿着小河我们一路无忧无虑地遛过去,享受着这一片轻松与闲静。
沿河人家
绩溪夜色

云涯散客 发表于 2013-6-7 14:26


    6月1日,天气阴有时雨,行程有三:绩溪、歙县、屯溪。
    今早起得不早,8点半早餐过后准时出发,前往离住地不远的胡开文墨厂参观。
公司设有炼烟、制墨、雕模、晾墨、打摩、描金等十多个生产车间、一个设备齐全的油烟材料和墨锭理化检测中心;公司拥有明清以来名家创作的珍贵墨模八千余付,一千多个品种,公司所产“油烟书画墨”1980年至1987年蝉联国家优质产品金奖。

    徽墨大师“胡开文”自清代乾隆四十七年(公元一七八二年)开创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一九一五年胡氏精心制作的“苍佩室”牌“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金质奖章后一举成名,其精品“苍佩室”牌墨,以墨质优异,工艺精绝而被清廷视为贡品,一跃而居我国制墨业魁首,历两百余年而声价愈隆。绩溪胡开文墨厂的前身即“胡开文老店”,1998年县书画油烟材料厂和胡开文墨厂合并成立安徽省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后,形成了从炼烟到制墨、墨汁生产一条龙的运行体系。
          炼 烟
    徽墨品种丰富,产品分十四大类,一千多个品种,采用动、植物油炼烟,拌以皮胶、天然麝香、梅片、金箔等珍贵材料制成,香味浓郁,书画自如,掭笔不胶,历久不退。

制 墨 描金
    约一个小时时间吧,我们参观完胡开文墨厂出来时,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比崇敬之情,大家纷纷在墨厂的大门口拍照留念,作为我们书法人,文房四宝是我们天天都要打交道的东西,但是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地到厂里面观看,我们对它们的了解还真的有限!它们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它们是的质量是如何鉴别区分的?它们的品类又都有哪些,各个品类有什么特色与优劣之处?我们都不得而知。所幸这次有这个机会能够参加市书协的徽文化考察之旅,让我们通过亲身感受明白了许多。

云涯散客 发表于 2013-6-7 14:31


            离开胡开文墨厂,我们乘车前往歙县,车程约一个半小时吧,我们抵达安徽歙砚厂。
    砚厂座落在歙县城东路上,那是一条似乎有点偏僻的老街,街上行人很少,显得甚为安静,砚厂的大门也颇为老旧,右边门墙上嵌着一块一人高的大砚台,左侧门墙就是上面图片的样子,大门对面是一壁青山,门内也是依势而建的很有年头的厂房,院子中间是一圆景池,池里堆着假山,水上漂着睡莲,还有一些小点缀什么的。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因为里面生产的东西特别,这厂子真的很不起眼与吸引人。但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好酒从来就不怕巷子深!
    歙县是歙砚、徽墨的发源地和盛产地。一千多年来素有“砚乡”“墨都”之称。2004被国家定为“中国歙砚之乡”、“中国徽墨之都”。歙县工艺厂和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为歙砚、徽墨的主要传承工厂,其“歙砚制作工艺”和“徽墨制作工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歙县工艺厂(安徽歙砚厂)是1964年恢复至今为歙砚生产销售的唯一专业厂家。2010年被指定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生产商——歙州牌歙砚和李廷珪牌徽墨生产商,2011年被国家商务部命名“中华老字号”企业。
    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石实坚润,纹理缜密,贮水不涸,发墨如油。石品有金星、金晕、眉纹、银星、粗细罗纹、鱼子、角浪、刷丝、青绿晕石,紫云十大类数佰种。式样古朴,线条流畅,刀法刚劲,纹饰洁雅。   
    工厂产品早在1915年即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89年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金奖。1994年获第五届亚洲及太平详地区国际博览会金奖等国家、国际级20多个。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到厂房里去,看制砚师傅们是如何点石成金的。

磨砚

雕 砚
    成品,好精美的眉纹砚,据讲解员说价值有三四万!砚厂里有一间专门的封闭展厅,里面都是几千上万的佳砚,看得心痒手痒!

    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自此以后,歙砚名闻天下。在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了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
宋代,歙砚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诚如宋代书法家蔡君漠所赞:"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诗中将歙砚与卞和玉相媲美,认为歙石价值连城。
    从元末至清初未见有官方开采歙石的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歙砚生产一度得到发展,金星歙砚重新问世。改革开放后,歙县成立了安徽歙砚厂,从砚石开采、产品制作到装潢工种齐全,还挖掘了"豆斑"、"绿刷丝"、"歙红"、"紫云"等新品种。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歙砚进入全国制砚行业前列,并以优良品质荣获"国之宝"证书。

    歙砚的石材,产于我国风景秀美的黄山、天目山一带之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古称歙州,今之安徽、江西一带),这里于十三亿年前还是汪洋大海,经过八亿年前的晋宁造山运动,部分地区上升为陆地,再经地球上多次的气候变化,造山运动,火山爆发,流水沉积,雨水侵蚀,才形成现在歙石之特质。 歙石属于变质岩,这是火成岩和沉积岩在高压、高温作用下,改变了原来的结构特质而成。歙砚砚石是前震旦纪的一套复理石建造中轻变质的板岩,距今十亿年,千枚状板岩,苍黑色,以水浸之显青色,光泽暗淡,歙石含多硅白云母,蠕绿泥石,石英,金属矿物和炭质组成,绿泥石稀可辨时,显珍珠样光泽,粒子多在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厘米之间,砚石中云母,平均比重为 2.9,大于世界各地所产的板岩比重,显微硬度100-400kg/mm2,相当于摩氏硬度3-4。还有少量斜长石和极少量电气石-锆石等,有时还有氢氧化铁渲染于矿物颗粒间,80%以上的矿物颗粒粒径在0.01mm左右,云母粒径更小。这些特质,便是使这种石材为最合适的砚材。因为用微粒太粗的石作砚,磨出来的墨太粗(锉墨),而且伤毛笔,但如用微粒太细的石材作砚,表面太光滑是不能发墨的。
    歙石的特点是看似平滑而暗藏锋芒,墨出来的墨汁稠密而润滑,深受文人、书法家所喜爱。 歙石有着可爱的天然纹饰,主要有金晕、金花、金星、银晕、银星及眉纹、角浪、水波、刷丝、玉带、鱼子等。金、银的色彩原为黄铁、白铁等含硫磺物质,有层理的纹饰多为远古的沉积物,经高压、地热演变而成。

歙砚的制作
歙砚制作工序分:选料、制坯、设计、雕刻、磨光、上光、包装七个部分。
1、 选料:将拣出的石料用铁凿轻轻敲击,发音清脆如铜声即为上品;发音低沉次之;声音发木者即有石病,不宜雕琢。
2、 制坯:分锯坯和磨坯两步。划线后的石料分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三种。圆形现在可用车床切削,方行利用机锯,不规则手工锯。磨坯分粗磨和细磨,先用粗砂加金刚砂和水在石板上平磨,平整后改用细砂水磨,最后用油石打磨,使其四面平整、厚薄均匀。
3、 设计:按砚坯大小、质地优良、形状方圆等赋予不同图案,将图摹于砚坯上,循图雕刻。
4、 雕刻:分凿刻和雕刻

云涯散客 发表于 2013-6-7 14:35


    离开歙砚厂,天便开始下起雨来,中午的时候是细细而又时断时续的,午后就渐下渐大了起来,江南的雨水本来就多,更何况这季节!前面不远处的城门便是徽州古城,两层飞檐的门楼气势巍峨而不张杨,门头匾额上写着三个大字“仁和楼”。   
    徽州古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核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峰拱秀,六水迴澜,山光水色,楚楚动人。主体建筑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第一楼、过街楼、古戏楼等以及镶嵌其间的古色古香商品住宅楼百余间,景区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牌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

    徽州大观园 — 徽园
    集牌坊、古民居、祠堂“徽州”三绝”之大成,徽园气势宏大,古朴典雅,架构俱佳;粉墙黛瓦,鳞次错落,抑扬顿挫,犹云行水流,清扬悠远,极富韵律;其雕刻之精美,上承古徽文化神韵,下创徽派建筑雕刻之精华,叹为观止。融砖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之精髓。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明万历十二年( 1584)建,坊石质为砾凝灰岩(茶园青石),八柱,口字形平面,南北长11.56米。南、北二面依二柱三楼式,东、西二面依四柱三楼冲天柱式,结构稳固,造型丰满。石坊施以仿木构建筑彩绘的雕饰,图案典雅,刀法娴熟。许国石坊是徽州石牌坊中最杰出的代表,综合体现了石坊建造技艺的最高水平,其四柱三楼冲天式石坊形制,垂明清数百年,在石坊建筑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全国独一无二。
    许国( 1527——1596),字维祯,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万历十一年(1583),许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万历十二年,因云南平叛决策有功,晋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赐建牌坊。卒赠太保,谥文穆。

云涯散客 发表于 2013-6-7 14:46

本帖最后由 云涯散客 于 2013-6-7 14:56 编辑

       重建的徽州府衙

    歙县自秦建制以来,历为郡、州、路、府所在地,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被史学界并称作当今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徽州府衙历史地段位于歙县城区的核心地带,是《歙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四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依据专家评审通过的《徽州府衙设计方案》,徽州府衙修复参照明弘治《徽州府志》所载的《府治公廨图》进行,整个项目投资约1.6亿元,建设范围为2.4公顷。
    我们来时已经完工,进入府衙大门,入眼便一色很新的香樟木做的木构门廊。那木料真个大啊,处处体现着一种官府的森严与气派!
   
    进得府衙大门,穿过宽旷的衙前广场,广场那边便是高大威严的府衙正堂,这个正堂真是大啊,阔大的“明镜高悬”匾高挂在衙堂正上方,两边回避牌与斧钺刀叉排列两旁,想像着旧时草民来此过堂,如果衙役们一声“威武”的吼声响,不知道腿肚子要弹成什么样!在封建社会官老爷断案随意性很大的情况下,如果坐在堂上的是一个好官还好,如果不是一个好官,真不知一方将被祸害成什么样!可这就是历史,真实而且残酷的历史!


    这里是府衙二堂,我觉得这个匾额的内容很好!很简单的三个字,却道尽了做官做事的要旨。“为官要清,处事宜慎,做事贵勤”,但愿有这三个字挂在这里,当年的这个徽州府府衙二堂所在地,能够少一些贪脏枉法,草菅人命;多一些清正廉明,人间正气!   
   徽州,简称“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已成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民国元年废府留县,原领六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8年5月13日,设徽州专区。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

    雨伞丢在车上了,除了偶尔蹭伞避雨,大多时间我都只好故作潇洒地“雨中漫步”,看啊,雨不小吧,连雨衣都用上了,不过,在二堂休息避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嘿嘿。   
    徽州地区是历史上中国经济文化重地,安徽省名中的“徽”字就是由徽州而来。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流派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它与敦煌学、藏学有同样影响。
徽州文化是江南省和1667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的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安徽文化。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徽州府的府衙后花园很大,最花园最里面堆砌的假山毗邻着徽州古城的城墙,假山筑有一亭,站在亭上,出可观城墙外人潮,市容景色。内可览后花园小桥曲水,楼台倒影,杂花生树,池水清澈,游鱼攒簇。心里想,古人当官好惬意哦,以区区一府之长,便能有如此规模的办公地点与休憩场所,不由得人不感概良多。
                                                                        


      人说,每天观鱼半小时,可以宁心、平息。忽然觉得,这跟写字的真的颇有异曲同工之作用。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夏日行动——2013合肥市书协举办徽文化考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