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白云山人 发表于 2013-10-8 21:26

{:1_277:}{:1_277:}

九州青晏 发表于 2013-10-9 10:01

{:1_277:} {:1_277:}

xiejichang 发表于 2013-10-9 10:11

本帖最后由 xiejichang 于 2013-10-22 15:01 编辑

{:1_277:}{:1_277:}{:1_277:}凡属艺术,究其真谛总有难言之“隐”,而审辨一个人的艺术作为与得失,却可洞鉴他对个中蕴义要则理会的深浅。梁培先书法展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梁先生书法艺术,作品让我受益颇多。梁培先先生的行草书古拙而高雅,古风扑面、生气十足,深得古法而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一派大家气象,读之令人回味深远。他的行草书给人的印象是刚阳正派、雅士风流。先生的草书从“二王”出,集众家之长,其书有二王的灵动,王铎的恣肆,又有现代人的构成意识。何绍基曾说:“如写字用中锋然,一笔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韵?安得不雄浑?安得不淡远?”由此可见其对中锋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梁培先先生的笔锋始终是在坚持中锋不倒的大前提下加以变化的。在笔法上,梁先生深得王书之精髓,八面出锋而不失中锋之轨迹,使转提按极其自如,线条平实劲挺而富有弹性,富有质感、力感、涩感的效果。观其用笔,如公孙大娘舞剑,行云流水,气息一贯始终,深入有力,清晰可见。其结字,平正中欹侧多变,或扁或长,或方或圆,顺势而成,生动自然,饶有情趣。其墨法追求块面效果,墨色鲜活,润枯有致,使得作品更加洒脱自然、挺拔秀润,与人痛快沉着、赏心悦目之感。
梁培先先生的小行书清逸淡雅,谐调而优美,表现出了超强的笔墨控制力。结体平稳端庄,既无局促险怪之态,又无剑拔弩张之势;用笔凝练含蓄,线条拙朴而流畅,极其体现笔墨的顺涩缓疾,颇耐人玩味;行气疏朗明晰而气势贯通,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时代审美取向的准确把握。梁培先先生楷书作品古雅质朴,行笔活泼、姿态生动,金石气息浓郁。笔笔沉着,无一笔怯弱。结字宽卓疏朗,意趣纵横,豪迈高旷,寓自由于规范,藏精微于磅礴;字势动静相宜,有自然之趣;章法平实朴素,平实有奇趣;颠而不怪,狂而不张,气息高古,简约凝练。通向书法艺术高峰的道路还很漫长,梁培先生先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需要技法的进一步锤炼和人生的积累去促进书艺的进一步提高。相信梁先生执着与努力定会带给我们新的精彩!祝福先生!最后祝展览圆满成功! 请梁培先先生赐作品集珍藏学习,谢谢!132500吉林省蛟河市财政局办公室谢吉昌电话:13894282599

岭上人家 发表于 2013-10-9 18:28

祝贺梁老师展览成功

岭上人家 发表于 2013-10-9 18:30

喜欢

寒食诗 发表于 2013-10-9 18:34

梁先生的作品卓然不凡,大家风度,其碑书可称是化古融今,当代独步。狂推,,,,

松石斋 发表于 2013-10-9 20:32

{:1_277:}

吕奇川 发表于 2013-10-9 23:53

梁老师加油。{:1_107:}{:1_107:}{:1_107:}{:1_43:}{:1_107:}{:1_107:}{:1_107:}

王中健 发表于 2013-10-10 11:10

本帖最后由 王中健 于 2013-10-10 11:15 编辑

梁培先先生之书学技法和学识涵养当代青年书家中不可多得,书法、篆刻、理论并举,尤以其独到犀利之笔,为学术界和书法界所熟知。然纵观先生其书法作品,容隶于楷,化碑于帖,碑不板,帖不浮,足见其在深入传统上所下的功夫,在走出传统所做的思索,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学者,一位带着自己思想去写字的书家。先生不常刻印,其印受益于南师大已故老先生马士达教授。篆刻作品虽数量不多,但仅从这些印中窥见其大家风范,件件堪称精品,先生对章法和用刀及其讲究,以刀代笔,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我于南师大求学期间,有幸受教于先生,四年的孜孜教诲,其人,其书,实在为我人生的第一导师也。               
                                                       癸巳年秋中健于长沙拜{:1_281:}

戴山 发表于 2013-10-10 16:20

{:1_277:}{:1_277:}{:1_277:}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现场】“笔阵——梁培先书法作品展”在南京美术馆举办(回帖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