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书法的公共社会建构使命
书法的公共社会建构使命朱中原
自20世纪80年代起,书法就已经开始了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嬗变。这是缘于传统社会形态向现代社会形态的嬗变。传统中国社会形态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封闭型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决定了其文化艺术不可能担负起公共社会建构之使命,而只可能成为书斋与宫廷里或是文人雅士笔下的赏玩之物,书法更是如此。确切地说,封建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中国社会尚不具备像西方公共社会与公民社会那样的社会特征,公共社会与公民社会最大的特征即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享有民主制度下的公民的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也享有欣赏与创作艺术作品的权利。然而,这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因而,传统语境下的书法艺术一般只局限于上层文人或庙堂文人就不难理解了。
现代中国是一个民主化公共化的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向大众社会、市民社会和公民社会过渡和推衍的社会。公民社会的本质特征即是公共性与开放性。当代书法要完成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与转型,就必须担负起其现代公共社会建构的使命。现代社会书法的公共使命并不主要是通过书斋来完成的,而是通过现代展厅及书法的商品与产业属性来完成的。如果要将书法作为现代公共社会中的一项公共艺术产品来看待的话,那么,书法在当下公共社会的公共属性与使命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审美属性,二是人文精神构建属性,三是商品与产业属性,四是文化交流与文化对话属性,五是舆论宣传与人伦教化属性。
艺术审美属性是书法的一项最基本的功能与属性。无论是在传统语境下还是在现代语境下,书法的这一属性都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审美属性是书法作为一门具有中国人独特审美情感的高雅艺术的基本属性,是书法本体得以存在和延续的基本前提。现代公共社会中,书法要完成其公共社会的建构使命,必须以其艺术审美价值作为支撑和保证。人文精神建构属性是将书法作为当下文化语境下的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来考察的。只有在独特的文化语境之下,一门艺术才能凸显其独特的人文使命与人文精神构建功能。传统文化语境下的书法本来就是作为庙堂文人进行自我人格构建与仕途晋升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因而谈不上人文精神构建;然而在现代文化语境下,当中国文化遭遇了西方外来文化与文化激进主义的侵袭之后,传统文化濒临消亡,中国本土的文化精神与血脉面临重建;人文精神在遭遇了商业主义与现代工业的侵袭之后,也急需重建。因此,作为表征着中国文化精髓的书法艺术,和文学一样,同样肩负着重建人文精神的重大历史使命。历史证明,书法只有从传统的书斋和庙堂中解放出来,走向民间,走向公众,赋予其巨大的社会公共价值与文化价值,才能担负起建构公共社会的重大使命。
书法的商品与产业属性是书法在现代商业社会的一个独特的属性。现代社会,任何艺术品除了保持其自身的艺术审美价值之外,同样可以进入商品流通渠道,并形成一个产业链。艺术产业链的形成,标志着此门艺术已经具备完整而成熟的现代产业属性与市场流通机制。书法同样如此,我们强调书法的艺术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建构使命,但这并不排斥其现代产业属性。书法要完成其现代公共社会建构之使命,实现其商品流通功能与产业功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获得了现代市场的认可与流通,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只有获得了公众的认可,才可能进行传承与发展,只有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才可能实现其公共社会建构的使命。
书法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对话属性是书法作为现代社会进行文化外交与文化对话的重要载体。文化的输出首先需要进行跨文化的对话,而进行跨文化对话必须要以本民族最优秀最核心的文化载体作为对话载体,书法无疑承担了这一重大使命。熊秉明先生早就提出过“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一重要命题,并得到了学术界及社会界的广泛认可。确立书法的文化核心地位,进行书法外交,是为了打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痼疾,确立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机制。近年来,北大中文系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岳川先生正致力于构建其“发现东方与书法文化输出”的学术体系,王岳川先生正是将书法作为了东方文化输出与对话的重要文化载体,可见书法的重要文化交流与对话功能对于现代公共社会的建构是至为重要的。
书法舆论宣传与人伦教化属性在封建社会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很大程度上,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载体和人伦教化工具,它在传播儒家意识形态和道德人格构建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传统语境下的书法本身就成为了政治宣传与人伦教化的附庸。“书以载道”是最好的诠释。现代社会,书法已经从传统文人的书斋和庙堂中解放出来,走向了公众和广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所蕴涵的舆论宣传属性与人伦教化属性就消失了。事实上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了,转化为现代公共社会的舆论宣传。书法在现代社会,同样要担负起进行个人人格塑造与道德重建、灵魂陶冶的重要使命。现代公共社会需要有现代公共社会的伦理机制与舆论机制。书法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文化载体,同样需要进行其现代伦理功能的建构。
原载《书法报》
[原创]书法的公共社会建构使命
“书法舆论宣传与人伦教化属性”在封建社会的表现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现在这方面的情况,先生没有阐述。在此就尉天池事件(姑且称之)来说,我们来谈书法的传承这个问题,是广告宣传成名人后,就可以了吗?很简单,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这个问题很只得我们思考---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书法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又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有感而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