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代书法家的反面评语
经过历朝历代的比较和筛选,人们将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赵(孟烦)尊为楷书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家,并习惯地将他们的书法称为“欧体”、“柳体”、“颜体”、“赵体”。经常听到“唐人尚法”,而“尚法”的结果,一方面使唐楷自身建立起严谨的艺术规范,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但另一方面,它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法度的束缚和局限,容易产生呆板和人为的做作,所以常受到后人的责难。米芾就曾批评道:“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意思是说,唐代的那几位大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都用一种固定不变的笔法,其作品太多的经营安排,而缺少自然天成的情趣,这样的书法如何垂范后世?他还批评柳书:“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又批评颜书:“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近人白蕉也曾说:“余于书不薄颜柳,而心实不喜。论其楷则以即歹仟每,铆有匠气。米南宫云:‘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然无遗矣!实非过语。”南宋的姜夔也批评说:“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于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书判取士,而士大夫字书类有科举习气。颜鲁公作《干禄字书》,是其证也。矧欧、虞、颜、柳前后相望,故唐人下笔应规入矩,无复晋魏飘逸之气。”书法家刘福友认为这些批评言辞上虽有点儿刻薄,但确有一定道理。本文出自: http://www.liufuyou.net.cn/?p=39 ,转载请注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