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6-4-3 09:27

李苦禅画白菜

李苦禅画白菜

  1989年秋天,我在济南文物商店,从自己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里,拿出1.45元买了渴盼已久的《李苦禅画选》。这部书历经磨难,卢光照1980年就作好了序言,但直到1986年才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个中缘由不得而知。
  我是喜好国画的,对八大山人、李复堂、陈白阳、林良、齐白石尤甚,大概是李苦禅的作品中有诸大家的影子吧。李苦禅先生极佩服八大,他的画与笔墨惨淡的八大相比,则多了些光润滋厚。作为齐白石的学生,也是追寻“意中有意,味中有味”的诗人思维妙趣的。齐白石很欣赏这个弟子,曾多次在李苦禅的画上题句奖誉,如:“苦禅仁弟有创造之心手”、“众皆学吾手,英也夺我心”等等。

  这部画选辑入作品99幅(含书法4幅),水墨作品笔墨粗犷、气魄雄浑。他的画看似粗枝大叶,但却栩栩如生,看了画得不像,但却越看越有味。对他的画,要“读”才能更觉其造诣之所在。

  画选共收藏了6幅以平常白菜入题的作品,真是一顿可心舒爽的家常饭,让人回到“不是独夸根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的意境中。每幅画中的主角,或一株两株,随意倾倒,肥硕喜人,或间杂梅花、螃蟹竹笋、蘑菇幽兰,浑朴稚拙,平正见奇。

  李苦禅和齐白石先生一样,皆简朴。后人总结他:“画得很好,生活很穷。”其喜欢入画的白菜印证了这一点。他是我国屈指可数的老一辈的花鸟画家,画名斐中外。“文革”时,打成“黑画家”,他矢志不悔。直至后来,频遭不公正待遇,报章难见其名,喧世罕觅其影;炎凉人情下,他仍追求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意人生哲学、仍保留自然淡泊、清净高雅的生活情趣。如白菜这一平常的家蔬融入其笔下,寄托了画家对人生命运、社会世俗、自我价值的无限感慨。他是在用白菜解释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自己的实际能力,做着适合自己自然本性的事情,从而表达对世界、对人生、对艺术的看法。

  所以,在他笔下,无论是鹰、蛙、鹭、鸬鹚、八哥等各式动物,还是藤萝、蔬菜、水仙、梅花、荷花、芙蓉等各种植物,都“以神取形”,“既不杜撰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甘写极目所知的表象,只倾心于以意为之的意象,为的是缘物寄情”。这几幅白菜为题的作品,使我明白了他的这样几句话:“雅的艺术要靠作者在平时培养雅的气质,焚琴煮鹤之流是与雅字没缘分的。”“心诚则灵,干艺术也如此。”

  齐白石在一幅“白菜辣椒”画中题诗为白菜鸣不平:“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其实百姓心中自有评说:“百菜不如白菜。”“拔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乃百姓真知灼见矣!看来,出生与贫苦农民家庭的李苦禅与以农民自称的老师,都是把“农民”本质作为了艺术创作的根源,就像苏东坡诗中写的:“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蟠。”白菜和羊豚、熊蟠同样味美。

  白菜原产我国,古称之为菘。宋代大学者陆佃说它“凌冬不雕,四时长见,有松子操,故其字会意”。原来,大白菜的性格与松树竟有相似之处,所以就在“松”字上加个草头为它命名。李苦禅画白菜,是否融入了松树的性子,那就不得而知了。但他有句话说得好:“别看不起‘土老乡’的作品,虎帽、猪鞋、小兜兜、馍馍……我看要让毕加索和马蒂斯见了,准得叫好。”

  大白菜毕竟也有单调的一面。要把这种传统蔬菜摆弄的日日如新,也确实难。生硬的白菜邦子上也能咀嚼出人生的至真至味——也算一阕无声胜有声的《菜根谭》吧?白菜象征着一个时代,并且仍在成为一个不断延续的记忆。

by7666 发表于 2006-4-3 15:17

静心堂国画 发表于 2006-4-3 19:20

细细品味!!!

严寒 发表于 2006-4-3 21:27

喜欢李的画!大师笔墨!

疏影横窗 发表于 2006-4-3 23:06

文章写得真的很好!怎么不把图片发上来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苦禅画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