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讲堂”骆芃芃篆刻艺术系列讲座 在欧洲成功举办
“中华文化讲堂”
骆芃芃篆刻艺术系列讲座在欧洲成功举办
“中华文化讲堂”是由文化部主办的对外文化传播项目。从2015年起通过文化讲座及学术交流等活动,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对话和互鉴。讲堂内容涉及哲学、文化遗产、文学、艺术、中医等。作为中华文化讲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骆芃芃受文化部委托于2016年4月3日至4月14日赴欧洲举行有关“中国篆刻艺术与当代中国人的人文追求”方面的讲演,并对奥地利、波兰和捷克进行了巡回演讲,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为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篆刻艺术、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面分别摘录来自欧洲当地的报导文章。 ——第一站:奥地利——2016年4月4日至5日,由中国文化部、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处、《欧洲时报》社主办的“文化中国·名家讲坛”系列活动《骆芃芃讲座——中国篆刻艺术,镌刻中国人文精神》与《骆芃芃讲座——带你走进中国篆刻艺术》分别于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欧洲时报维也纳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驻奥使馆文化参赞李克辛、奥华总会会长陈安申、奥中友协副主席詹伟平、奥中友协华人委员会主席蒋可良、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夏德(外方)、奥地利妇女会会长谢飞如、奥华总会名誉会长王必光、奥地利福建同乡会会长邢鸿彬,青田籍篆刻家叶林孟等以及百余名中外篆刻爱好者观看并听取了讲座。
骆芃芃(中)与中国驻奥使馆文化参赞李克辛(右三)、奥华总会会长陈安申(右二)、中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传播处副处长蔡山帝(右一)、欧洲时报中东欧版社长王敢(左三)、奥华总会王必光(左二)、奥地利福建同乡会会长邢鸿彬(左一)合影。
活动现场
听众席
在欧洲时报维也纳中国文化中心的讲座中,骆芃芃院长重点介绍了中国篆刻艺术于2009年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和当代中国篆刻艺术的存在与发展状况。从当代中国文人身边的篆刻艺术说起,关注篆刻艺术当下的存续状态以及对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和作用。骆芃芃还详细地为现场听众介绍了篆刻艺术自起源至今的漫长历史、重要的艺术价值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等。另外,骆芃芃院长还带来了她的印章、印石作品十余件,印屏放大样作品十余幅,书法作品两幅供现场观众欣赏。讲座现场,爱好篆刻、书法的中外听众提出了很多篆刻方面的问题。对于各式各样的问题,骆院长都一一耐心地给予解答,与现场观众进行了良好的互动。
骆芃芃接受欧时记者采访骆院长在讲座后接受了欧洲时报和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她表示,有这么多奥地利人愿意来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同时也印证了奥地利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她说,“奥地利人民对篆刻艺术的热爱和认知度超出了我的想象,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摘自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向东向西eastwest88
——第二站:波兰——波兰当地时间4月7日(周四)16时,由中国文化部外联局、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处和华沙大学东方学院中文系主办和承办的《方寸之间的大千世界——从中国篆刻看中国人的人文追求》中国文化讲座,在主讲人骆芃芃风趣幽默的言谈话语中于华沙大学拉开了帷幕。
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蔡炼女土(左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女士(左二)、华沙大学东方学院中文系主任李周博士(中)、中文系学生会主席达昕(右二)、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处李力先生(右一)
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蔡炼女土、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处李力先生、中国文化部外联局传播处蔡山帝副处长、华沙大学东方学院中文系主任李周博士等学术界代表出席本次讲座。华沙大学东方学院中文系,华沙人文学院,华沙美术学院的学生以及来自波兰全国各地的篆刻艺术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讲座现场骆芃芃院长在讲座中详细讲解了中国篆刻艺术历史的源远流长和篆刻技艺的丰富内涵。
她介绍说, 篆刻艺术还有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功能。中国当下的专业社团有500多家,著名的有成立于一百多年前的西泠印社、有作为中国第一家研究和创作篆刻艺术的国家院体机构——中国篆刻艺术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正在致力于中国篆刻艺术独立学科的建设,同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篆刻艺术的硕士研究生人才。2009年9月3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联合西泠印社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在该项目申报负责人骆芃芃院长及其团队奋力努力下,成功地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篆刻艺术走进了国际视野,这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国际大环境,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骆院长赠送篆刻作品给华沙大学中文系 骆芃芃院长还在讲座现场展示了自己的部分篆刻作品,并将一副拓印放大的篆刻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华沙大学东方学院中文系。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提问和签名现场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聆听骆院长的讲座,切身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篆刻艺术。讲座结束后,纷纷踊跃地向骆院长提出各种关于篆刻艺术的问题,并请骆院长签名留念。 华沙大学讲演结束后,骆芃芃院长又抵达波兰克拉科夫的雅盖隆大学,在雅盖隆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第二场讲演。来自波兰当地的大学生上百人专心听取了骆芃芃院长的讲演,同学们踊跃提问,气氛热烈。这些大学生中有许多人懂得中文,他们还常常用中文与骆院长交流。波兰目前有许多人学习中文,有些大学还专门设有中文系。骆芃芃院长在波兰的讲演受到波兰民众广泛的喜爱。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以及波兰的欧洲时报等媒体对骆芃芃进行了采访。——摘自新华社、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向东向西eastwest88
波兰雅盖隆大学讲演现场
波兰雅盖隆大学讲演现场
大学生争相观看骆院长的作品
听众争相自己钦盖印章
——第三站:捷克
—— 4月11日至1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骆芃芃院长一行应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和捷克国家博物馆亚美非馆邀请,分别在奥洛姆茨市和布拉格市举办《方寸之间的大千世界——从中国篆刻看中国人的人文追求》主题讲座。
中国驻捷克大使馆文化参赞高华、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黄小明院长、捷克国家博物馆亚美非馆长迪特洛娃,当地汉学家、艺术家、学生、民众及华侨华人等上百人分别参加了上述两场讲座。
骆院长讲座风格鲜明,妙趣横生,从不同国家地区的篆刻艺术风格讲起,融会篆刻材质、技艺、特点等,简明扼要、引人入胜,使在场听众充分了解到篆刻艺术的魅力。此外,她还与听众分享了我国篆刻艺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保护和发展情况等。
讲座结束后,骆院长分别向帕拉茨基大学和捷克国家博物馆赠送了她的篆刻书法作品。
许多听众意犹未尽,纷纷上前观摩篆刻作品,还有捷克民众请骆院长指导自己的篆刻作品。新华社、光明日报、《捷华通讯》、《布拉格时报》等媒体出席活动并进行采访。——摘自中国驻捷克大使馆官方网站 近年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指导之下,骆芃芃院长带领中国篆刻艺术院的团队除了不断地对中国篆刻艺术进行着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工作,还多次将篆刻艺术带入国家层面的重大活动中,对篆刻艺术发展空间的拓展和走进国际视野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无论是申报篆刻艺术成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这次作为“中华文化大讲堂”活动的先锋,骆院长都秉呈着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篆刻艺术带到国际层面的理念。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中国和世界各国在思想和文化领域的交流,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知和喜爱中国篆刻艺术是此次欧洲之行的宗旨。骆芃芃院长强调,“篆刻艺术是文化的集大成者。它能在方寸之中体现着一个中国人的人文追求。方寸之中深深地凝结着文化和艺术。这小小的方寸不仅在训诂学、文字学、美学中鲜明地体现,而且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学问也能在其中深刻蕴含,表情达意。真可谓‘方寸之中表现大千世界’”。把篆刻艺术列为“中华文化讲堂”的开年之举也正缘于此!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2016年4月22日
{:1_107:} {:1_107:}{:1_107:}{:1_107:} {:1_27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