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7-13 22:56
八 面 出 鋒美术报吴冠南大写意花鸟画创作班作品展开幕2016·7·12 江苏无锡苏珈美术馆陆虹美术评论家 画家 清华大学美术史系毕业,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人民铁道书画院理事,《中国画艺术年鉴》副主编。中国国家展学术主持。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7-13 22:57
虚实相生
陆虹
笔墨于我们是心灵的流露。当笔尖饱含着水、墨落到纸上时,那种深情物化的刹那是什么,是宇宙之境,是东方之境。假如说笔落在宣纸这个积满了雪的园地,仿佛扫开积雪,能被广袤的天地吸引,刹那的生成已经分不清什么是笔,什么是纸,甚至一切都会分不清。它是万象之契合,是超越法理情的溢淌。
有时候,我们想知道徐渭的笔墨有怎样的特点,八大的笔墨为什么那样。答案就是,因为那是徐渭画的,或者那是八大画的。可以说,本质的东西大于学问,本性中闪光的东西,其魅力往往超过学问,想悟道真谛,其实就是去接近人性中闪光的东西。徐渭、八大知道自己何许人也,他们的笔墨往往情理在先,画理在后。而又耐人寻味。
好作品的面貌终归都是由着一种绘者本性的气,贯通着,那是他生命的张力,节奏力。按绘画本因来理解,虚实相生,味道纵横。
中国画的空间想象力,在于绘者的虚实把控,有时浓墨着染,依然远淡虚灵;有时淡墨浸染,已然真切通透。
情绪是产生虚实的源头,笔墨跟着绘者的感觉。所谓虚并不真虚,虚无的空间里却有着生命的动感,甚至沉甸甸的力量。
用水用墨,把握虚实,在中国画中。出彩的地方无非是这里。徐渭最会用水,便自然会营造一种虚实的效果,水与墨,水在暗处,水像格律,格律所填的词一如墨迹,这墨迹无处不映出水之格律的粼粼波动,徐渭玩味的是墨迹生成的气象,是相对于静的动;而八大最善于空白,因此他抽象的空间与众不同。那是八大人生的空间,是他旧王孙的特殊身世,才会有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才有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的笔墨,不落俗套的章法结构,才会有不完整的笔意中求完整的风神。
中国画笔墨的变化最根本是心理的变化,心理需要这里深邃浑漭,这里笔墨势必要表达出这样的感觉,这里需要空灵婉约,笔墨也势必把握浓淡干湿的方寸。
“外师造化,终得心源”, 造化是物象,我们并不是画物象,而是画内心的生机。
虚实相生,气韵自然,知其解者,旦暮遇之。
而气韵本乎游心,神彩生于用笔。
古人的解释,已经让我们了然于心。
一幅画面,虚实相生,自是我们自觉不自觉,那是我们笔随手,手随腕,腕随心的心路历程。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7-13 22:58
八 面 出 鋒美术报吴冠南大写意花鸟画创作班作品展开幕2016·7·12 江苏无锡苏珈美术馆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7-13 22:58
八 面 出 鋒美术报吴冠南大写意花鸟画创作班作品展开幕2016·7·12 江苏无锡苏珈美术馆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7-13 23:05
八 面 出 鋒美术报吴冠南大写意花鸟画创作班作品展开幕2016·7·12 江苏无锡苏珈美术馆庞现军,【耕夫】,1974年8月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名家陶刻高研班导师,江南大学书法研究所研究员、宜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宜兴市紫砂书画艺术馆馆长.
作品获奖入展: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提名奖‘
第四届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强榜"优秀奖"
连续在全国第六、七、八、九届刻字艺术展获"全国奖"
首届江苏书法奖
第七届中国花鸟画展
全国花鸟画名家邀请展出版.发表作品多部、作品被南京博物院.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7-13 23:06
书者,唯法唯一
庞现军
多年来,我一直阅读孙晓云女士的书学力作《书法有法》。思索良久,得此一悟:书者,唯法唯一。在我看来,书法是由方法、技法与规范包容的整体,倘若无法,岂能称书法之?真草隶篆各有其法,用笔有笔法,结字有字法,通篇有章法,这是古人摸索了几千年的结果。当然,我所理解的书法不是停留在以汉字为载体,以线条为形质,以使转为性情的物质层面,而是在提供审美情趣的同时,对人格塑造和人性养成这一精神层面有所追求。
追溯历史,西周至秦,或者更推而远之,从殷商起,自然谈不上自觉的书法意识。甲骨、钟鼎之所以被认为美,是后人的观念。彼时之人,只有书写意识,而无艺术创造的意识。但实用的书写,却孕育着艺术的胚胎,这便是富于表现力的线条。我国最早的书写工具主要是刀,而其承受物为硬质的甲骨及金石之类,这就是中国古人有极强的造线力的缘故。线质从何体现?用笔的中锋、侧锋、方笔、圆笔、提、按、顿、挫、露锋、藏锋等具体表现手法能凸显出书写者的审美品位与艺术水准。翁方纲就明确指出:“结体由于用笔”,不同形式的笔法运用,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构形态。古人能从观夏云、舞剑,看蛇斗、荡桨而悟笔法,比如王羲之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体会出书法用笔的奥妙,领悟其执笔、运笔的道理,可见法无处不在。从点画、结字、章法之生成看,书法结构确实本于笔法运用。再从笔法运用看,不同的执笔、运笔、用笔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定着结构。由于执笔方式的区别,下笔角度、方位就不同,点画形态随之而异。
如果说技法纯熟是自然书写的基础,那么个人修养和性情决定了自然书写所体现出的审美精神。古代书法的创作与欣赏主体是文化精英阶层,像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董其昌等人饱读诗文、博览群书,无一不是在文史哲领域造诣精深。现代的沙孟海、启功、林散之等书法名家亦是如此,他们首先是文人,其次才是书法家。艺术修养以及人格精神在他们的书法作品中外化,令人深深体悟到其作品具有高深大雅的艺术内涵和文人情趣。不难看出,读书多,则眼界高、见识深、气息醇,下笔多意境宏阔、趣味超俗,这是可以信服的。
毋庸置疑,书法以“法”为生命,是在极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所积淀的意识。这种选择,这种观念,不是任何人异想天开的所为。因此,我们在理解“法”的基础上,正确看待视觉形式的现代发展,从而在创作实践、审美鉴赏等方面坚守古老的书法以全新的传承。当然,学习传统,品味经典,个人的审美直观是会发生质变的,但人类所创造的所有艺术领域很早就被赋予了经典意味,这种经典对书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巨大的。如果我们把书法当成一种信仰,用心智去感悟它,用情感去揣摩它,用灵魂去触碰它,那么,我们的精神世界必然是细巧精致、空灵活泛和微妙无穷的。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7-13 23:07
八 面 出 鋒美术报吴冠南大写意花鸟画创作班作品展开幕2016·7·12 江苏无锡苏珈美术馆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7-13 23:08
八 面 出 鋒美术报吴冠南大写意花鸟画创作班作品展开幕2016·7·12 江苏无锡苏珈美术馆贺立峰,字墨言,号愚堂、乐轩。1974年11月生于陕西澄城。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专业,书法师从吴振峰先生,国画受教于相敬森、吴冠南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兰亭书友会会员、美术报吴冠南大写意花鸟画中心研究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渭南市书画院院士、忞园书社成员。书画作品、论文、专题散见于中青年书法家报、美术报、当代书画、水墨印象、阳光报等。书法作品获奖、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二十余次。应邀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学术展览。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7-13 23:09
以愚守静,以墨言心
文:烟秋
立峰生来朴讷,性情寡淡,小时候被村人取名“老木”,足见其木讷,共同生活多年很少见其与人谈笑,做事也总是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当今社会纷繁复杂,身心皆不入世的人往往会倍感寥落,但这种对世事的愚钝和寡淡却会得到很多清闲自在的时光,对于潜心书画的人来说不见得是什么坏事。
人常说:字如其人,书法往往能表现出书写者的性情、修为、心境等状态。八大山人的书法高古淳厚、简淡寂净,好似不食人间烟火。因立峰心性与之极近,初学书法便崇尚八大,以致十几年来闭门苦修,修身、修心、修为,虔诚、领悟、勤奋,书八大字、习八大文、为八大事,遂有人以“贺八大”称之。他的“八大体”也被人认可,多次入展国展,并因之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画同源,有了一定的书法功底,立峰开始涉猎国画艺术的大美境界。初学画时曾临过一段时间巩贤的山水,巩贤的山水画注重传统笔墨,采用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正适合他的性子。几年的摹画使他对国画的笔法用墨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也为以后涉足花鸟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吴冠南老师的花鸟画风格鲜明,独树一帜,吴老师的学识和人品更是为人所称道,得知吴老师在宜兴开办国画高研班时,立峰克服种种困难欣然前去学习。通过学习,他不仅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思想、锤炼了技法,更重要的是交识了让他受益匪浅的老师和同道,让他在步入国画艺术的道路上与同道们一起陶然欢歌。
中国画创作讲究和追求从精神到行为品格的修为。吴冠南老师曾说:绘画的基础是书法,书法的基础是学养,学养的基础是自律,自律的基础是本心。学养、自律、本心皆需尽毕生之力去修为,而本心却是人最原始的初心,以“本心”去参悟“自律”、“学养”,不改初心、方能得以始终。立峰很清楚自己的本心:顺其自然,不执念于欲。 选择画风也是本心使然, 他选择了画学任伯年。 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 任伯年的花鸟画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兼工带写,明快温馨,这与立峰简淡朴拙的性格相契合。在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立峰身心俱进,醉心于兼工代写的任伯年花鸟画。
立峰知道浩淼博大的的国画艺术是让人心生敬畏的,自己生性愚钝,道薄才疏,必要以虔敬、踏实的态度去学习,来不得一点的投机讨巧。 写意国画形简意丰、以形写神,有人建议立峰选择写意国画,立峰说:写意的基础是工笔,要遵循传统, 从最基础的技法入手,成就于熟,先立规模,后求熟练。他从白描开始临摹,将自己关进书房,潜心习摹,与古为徒。几日间,一沓沓光洁的宣纸便“粉墨登场”,书房、客厅又皆成为了花草鸡虫的世界,有时不小心踩到一幅画角,他会唏嘘心疼许久。
有一次他创作一幅花鸟画,将画中一只白鹭画得狡黠怪异,不似任伯年的画风,我觉得那一定是走形了的败笔,便指出来,可立峰却说那样更有味道,是他加进了八大的一些东西。他说:“先贤的东西要心怀崇敬去感悟学习,但“师古不能泥古”,在一定的时候还要求变创新,表现出自己的东西。他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学生,从启蒙开始,仅尊传统,俯首习摹,又在不断的思考中成长、进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这种谨微正是他对先贤百拜不起的景仰啊!
立峰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守愚堂”,意为“愚者守静”,养气于静,复本归真。自己则自号“墨言”。以墨言心,在清寂的内心世界勾勒出一幅大美的画卷。 春夏秋冬,书房外我经营着一片庸风俗雨,他的世界永远是一片禅心佛境。
和任何一条通往理想殿堂的路一样 ,追求书画艺术的路途中有鲜花、阳光,也有风雨、荆棘。立峰孤守清寂,安贫乐道,在对先贤的敬畏中一路御风前行,虽艰辛却也乐在其中,这正是他所要的。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7-13 23:10
八 面 出 鋒美术报吴冠南大写意花鸟画创作班作品展开幕2016·7·12 江苏无锡苏珈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