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无为 发表于 2017-2-18 15:04

孙过庭《书谱》举要

本帖最后由 书道无为 于 2017-2-19 17:51 编辑

孙过庭《书谱》举要
      孙过庭《书谱》是一篇全面论述书法的重要典籍,我将选取几点加以评述。
       一、“古今阻绝,无所质问;设有所会,缄秘已深。”此言差矣。古圣先贤皆有至诚之心,岂有隐而不语之理。只是大道至简,后人不能领会而已。书法有法,法于阴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物皆在其中。蔡邕有论;羲之有论。
       二、“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兼草,殊非翰墨。”此言甚妙。这里我暂将书法分类略加修正,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是汉字进化程序,我把它们合并为“正书”,取其正规、正式之义;而将草书、行书称之谓“散书”,取其布局自由,书写适性之义。二者兼通,正散相合,方得书之妙趣。此即融会贯通。
       三、“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彫疏。”乖合之论不如书品之论。书未至上品,即使五合并至也不会出上品之书。若书至上品,即可化腐朽为神奇,乖合则降为次要元素。
       四、“执、使、转、用”。钟繇书法十二意,王羲之白云书诀说得更加明了,更加准确。过庭所论杂揉难懂。
       五、“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此乃孙过庭以书家之诚意,道出书法之秘境。懂淹留方会发力,会发力才能得骨;速与迟均由造象而定,造象妙可得风神。若为迟而迟,笔则会滞涩,点画则无精神。“一点一字”两句就书家造境而言。王羲之《兰亭序》所造之境为“思逸神超”,颜真卿《祭侄稿》所造之境乃悲愤交加。
       六、“蔡邕不谬赏,孙阳不妄顾者,以其玄鉴精通。”看来高水平的书法评判者不是当代独缺,而是在唐朝就已寥寥。当今中国书法更是多胡侃乱吹之徒,以致于劣马狂奔,良驹罕有。笔画尚未炼成,就胡涂乱抹;书道还未悟透,就被封为大师,岂不悲哉。有志之士当奋力,“致广大而尽精微”,留下传世之作,以续中华之书脉。

秋鸿堂 发表于 2017-4-17 10:52

论述精妙,学习了

逸风轩主 发表于 2017-4-24 22:32

说的好,学习了。

雪江寒 发表于 2017-9-24 16:19

http://www.shufa.org/bbs//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shufa.org/bbs//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shufa.org/bbs//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孙过庭《书谱》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