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m 发表于 2006-4-22 22:38

屋漏痕与篆刻的关系

屋什么时候会漏?屋漏痕是一种什么景象?是比喻书法现象还是篆刻问题?

淳风堂 发表于 2006-4-23 06:03

唐 陆 羽:怀素与邬彤为兄弟,常从彤受笔法。彤曰:“张长史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圣尽于此矣。”颜真卿曰:“师亦有自得乎?”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

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提到“屋漏痕”。意喻中锋用笔从上到下,自然而然,犹似屋漏痕迹蜿蜒而下,不可纵笔直下,僵硬而无变化。要了解屋漏痕,必须先从古代建筑谈起“古代一般都是茅屋,下大雨了雨从边上的墙漏下来,不像水龙头里的水一样啪的冲到底,而是逶延慢慢的下来。积点成线地往下流,所以这根凝重的线条我们称屋漏痕 ”(语出韩天衡演讲)
至于“屋漏痕”,全在一个“痕”字。痕之笔线,不一笔到底,而是一竖一下,痕痕过之。程十发以为笔墨不可太率,宜时聚时应,而线,即在“锥画沙”、“屋漏痕”的过程中来形成活力,这力,在顿挫中来。书画印中之线,知顿挫中来者不多。如文章。文似看山不喜平。
屋漏痕是比喻书法现象的。但有时借用到篆刻里也是异曲同工的。

[ 本帖最后由 淳风堂 于 2006-4-23 06:11 编辑 ]

抱朴居士 发表于 2006-4-23 08:05

淳版讲的精辟,学习了

昌硕同乡 发表于 2006-4-23 19:52

原帖由 抱朴居士 于 2006-4-23 08:05 发表
淳版讲的精辟,学习了
是啊!!!!

青义 发表于 2006-4-24 22:21

讲的好!!!!

zwm 发表于 2006-5-8 15:39

“古代一般都是茅屋,下大雨了雨从边上的墙漏下来,不像水龙头里的水一样啪的冲到底,而是逶延慢慢的下来。积点成线地往下流,所以这根凝重的线条我们称屋漏痕 ”
   配茅草屋的墙一般是土墙,墙面不平;许多人家用的灶是俗称的“行灶”,烟气都在家里,日子久了墙上有油腻。可想这屋漏了雨水流淌下时痕迹是什么样子了,应是一条弯曲的、有些段润湿的有些段是枯涩的这样子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屋漏痕与篆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