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如何是好斋
不知如何是好斋不知如何是好斋
这个命题是一位老客户提出的,因为字数多了,且有几字是我一向畏惧之字,心里不爽,为此还闹了点别扭,最后末果。但是布局越难越会激发我的好奇心,我要把它刻出来。但求无愧于心。
此印我也考虑了很久了。正因为是常用字,所以究竟应该怎样布局才会让人记忆深刻,这是主要困扰我的一个难题,在选择石料的时候,各种石料都翻了一个遍,无意之间发现了这枚印料,龙钮高山冻石,细长的身躯,刚好足以表现我的想法了。我准备就以竖式安排印文了。
我一向以大篆文字布局自负,拟古玺一路风格味道,结合自己的布局特色,一个大胆的构思跳入脑海,何不将边款的方式也移用到印面里捏?印面就在侧面。与图案结合。但是图案印化也是很头疼的,搞不好这块印料也就报费了。不管了。不成功则成仁吧。
文字都是熟悉的,就不再翻看字典了。(我一般每字都是要查找的,养成习惯了。)在纸上简单画了一遍样稿,然后反书于石料的侧面上。直接走刀了。以切冲刀法结合,刻制的过程很快,约20分钟,最后边框以及图案的处理略费时间,文字部分几乎是一刀而过,细节上略作补刀。反复修磨就会丧失细节了。印人切记。上面印钮的蟠龙适当的打削线条,以便于跟文字衔接的天衣无缝才好。
钤盖出来的效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8成以上了。欢迎大家就此创作提出批评。
[ 本帖最后由 淳风堂 于 2006-5-1 12:19 编辑 ] 好印,单行印字与字之间的揖让更好把握,汪老师驾轻就熟,学习了!!! 老淳刻印大胆且有新意,学习了! 好,别出心裁!记得雪泥斑竹也刻过此印,皆为佳品,学习! 原帖由 抱朴居士 于 2006-5-1 19:36 发表
好,别出心裁!记得雪泥斑竹也刻过此印,皆为佳品,学习!
哈哈。谢谢 那你觉得还有20%的问题在哪里?还有,让贩夫走卒来看也是欣赏,老兄以为呢?
QUOTE:
高雅艺术本身应该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必不可少的要具有自身的特质。即作者的个性溶入。但是‘贩夫走卒’来欣赏的可能只是共性的那部分。而创作者所独具的创意则需要欣赏者要具备更深层次的共鸣。我不想随波逐流来应酬的 。
我所说的20%的遗憾是此印为别人所刊,将与使用者的书画一起配套来用的。所以不能仅以自我的愿望为出发点。也就是说要做一定的割舍,以寻求更多的共性发展。
这是作者的不得已。奈何。 宣纸上的效果 拜读了老兄的斋号荟萃,精彩啊!学习喽! 杨天骥谈治学
"往往是根据一些片面的孤立的材料开始形成一个新的论点,于是便情不自禁的在全部材料中专门选求与自己的这一新论点有利的肯定的材料,从而便不注意那些与自己新观点不利的否定性材料,即便有所发现也往往被忽略.这种千方百计肯定自己的情感支配下,肯定自己的,对自己有利的材料便越积攒越多,这就是欺骗了自己,自以为自己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久而久之,顺此路"研究"下去,也可能形成一套系统的"学术".不过当别的同志举出反面材料时,这长期编织的"学术"就毁于一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