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柳宗元、诗《溪居》
唐代、柳宗元、诗《溪居》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诗人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柳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诗作介绍】
《溪居》由柳宗元创作,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的行动。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 “闲依农圃邻”、有“采菊东篱下”之概;“晓耕翻露草”,有“晨兴理荒废”之风。沈德潜评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集》卷四)这是很有见地的。
【诗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因爱西南的冉溪风景秀丽,便在溪边筑室而居,并改溪名为愚溪。这首诗描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牢骚不平。
【诗作解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溪居》,闲与闷的吟咏。《溪居》之“溪”,即为冉溪,诗人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此地,并改名为愚溪,并作有著名的《愚溪诗序》,以示其愚人之志。
初读《溪居》,仿佛感受到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但细细品味之下,一种“强欢强乐”之感便油然而生。
清人沈德潜曾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的确,这对《溪居》的内在情怀也是很准确的概括。但读《溪居》,又从中读出了一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无奈。也许这只是自我的一种感受,但从诗句中分明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这种潜在的情怀。
是谓忧从何来?古代知识分子读书的最高理想就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虽也有陶潜之类追求世外之居,但这毕竟不是历史的主流。诗人曾任礼部员外郎,也算是身居高位,现却遭贬迁居此南夷之地,这种心境非外人所能道也。诗人开篇以“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来自慰,仿佛这种贬居生活正合他意,但末句就以“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抒情,则完全表露出这种贬居生活的无奈。是的,古来多有贬谪之士,从屈原的流放,贾谊的迁谪,到李白仕途的坎坷等等,都对贬居心情有过众多的描述。而诗人所贬之地“永州”,为旧时楚地,固末句“长歌楚天碧”更有一种意味深长的蕴意,诗人在冥冥之中又与屈原感同身受,对自己的贬居生活的无奈又找到一个依托。
但“不知我者,又谓我何求”,傍溪而居,闲依农圃,锄地种菜,晓耕夜游,这种生活不正是古时文雅之士心中的桃源之境吗?虽然“来往不逢人”,但“偶似山林客”,这何曾又不是一种幸福呢?是的,古代文人往往在内心都有这种矛盾,身在仕途,而想往山林之境,而身在山林之中,又追昔往日高官之时。诗人处于此种境地,内心的矛盾实在难免,虽时时强作欢乐,以娱贬居生活,但面对这“来往不逢人”的日子,而回想往日“谈笑有鸿儒”的岁月,心中必有无限感慨。
【诗作赏析】
这首《溪居》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诗歌表面是写在此生活的惬意自适,其实是强写欢愉,将被贬的郁愤之情隐晦写出。
诗人被贬谪永州,应该是有满腹牢骚的,却在诗的开头将其称为幸事:“久为簪组柬,幸此南夷谪。”诗人认为他长久地为在朝中做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可以让他过上闲适的生活。此两句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闲依”表现作者的闲散之态, “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柳宗元少有才名,胸怀大志,可是仕途不顺,一再遭贬。这次更是被贬永州,远离长安。他满腔的热情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有志而不得伸,有才而不被重用。于是,在此贬所,只好强写欢愉,故作闲适,称自己对被贬感到庆幸,假装很喜欢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这闲适潇洒的生活,让诗人仿佛对自己的不幸遭贬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
纵观《溪居》全诗,诗人似乎已经淡忘了遭贬的痛苦,诗中把被贬谪的不幸称之为幸,将孤独冷静的生活诠释为飘逸闲适的生活。实际上这全都是诗人激愤的反语,在这种被美化了的谪居生活的背后,隐蕴的是诗人内心深深的郁闷和怨愤。表面的平淡所蕴含的激愤,更让人为之怦然心动,正如清代的沈德潜所说: “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这是很中肯的评价。
总之,《溪居》全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