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轩书法 发表于 2018-11-8 11:26

我评集王字圣教序

圣教序集王字是李世民喜王羲之书法,鉴于当时王之真迹几人近绝迹。故才有了收集散落民间的残字和极少的真迹(真迹哪件至今无有力度佐文),并有唐人诸多传说的王字摹本中取字由刻成。毎一个文化变革便会产生不同时期文化和艺术名流,汉未选官是通过“察举”、“征辟”两种途径。主要是一依靠乡党的评论口碑中来赢得荣誉,曹魏颁布“九品官人物法”更能体现选官与人物品澡关系更为密切,而主持选官的“中正”多为高门世族人士把持加上玄学兴起,一时取代了儒学的地位。品评人物不再局限道德、操守气节等儒家标准为主了。而开始转向人的才情、气质、格调等,进而又扩大到人物的容颜、言行、举止与精神状态,使汉未人伦鉴识的“清议”演变为魏晋时期以言语机巧争胜的“清谈”。在东晋南朝,由于南迁的世族大都是魏晋以来的玄学世家,因此“一世尚老庄,莫肯用心儒训故有晋人语品文字多现:容貌俊美、风神绰约、言语惊人、行为去尘脱俗之说。王羲之少年时即有声名,晋史称他“及长,辩赡,以骨鲠称。王氏宗族子弟有“三氏三少”之说,王羲之居其首。最能表现王羲之性格故事之一“坦服东床”“东床快婿”之传说充分体现了 士人以清高自标、矜持傲慢的典型做派。唐摹《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风格迥异。传世的王羲之书作,往往一帖一种形式格调,形成了其自身语言的丰富性,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程式,此即后人“右军如龙”变化莫测。纵观王羲之书法用筆是中、侧并用,圆转、翻折兼施,因此点。画形态变化多端,这样的方圆对比之强烈果断才是构成成奇伟洒脱的风格之重要因素。故我们学王羲之书法只能学其用筆切不学其形,这样便会失去书法人具有的独特灵性!学王书大成者后世不乏名流多人。惟有学习其筆法者盛名久传。杰出代表如智永、孙过庭、米芾、赵孟頫。其中赵学王法更注重王形,与前三位比,功力,艺术感染力相去甚远……且几千年学王书法惟神肖者惟赵孟之一人,故大轩认为学王还是学其他书法名人不可学其形!(部分文字参阅王镛主编《中国书法简史》特此鸣谢!)














第五只眼睛 发表于 2018-11-8 13:50

大轩境界,不一样,就是不一样!http://www.shufa.org/bbs//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1.pnghttp://www.shufa.org/bbs//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1.pnghttp://www.shufa.org/bbs//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1.pnghttp://www.shufa.org/bbs//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1.png

大轩书法 发表于 2018-11-8 14:06

第五只眼睛 发表于 2018-11-8 13: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轩境界,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http://www.shufa.org/bbs//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53.pnghttp://www.shufa.org/bbs//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8.png不一样火焰是我目标http://www.shufa.org/bbs//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3.p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评集王字圣教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