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画廊 发表于 2021-2-5 14:25

结字平衡感

写春联时,“源”字(图1)我多用左边的短撇写法,这样,在将笔画写粗时容易安排,长撇多用于线条较细的字;而根据习惯或作品需要,“源”字的撇可延伸成主笔(图2)。
“龙”与“就”(图3)属左右结构,左边上部可向左伸也可内收(图4)。
由此可知,即使是楷书,其结字与点画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
一般情况下,专事某家的,在写各种钩时非常用心,由此形成一种较重视模写的写字习惯,实际上,每个人都在变,到了一定程度后,怎样就手就怎样写就行了,不必执于一家一帖。
写字,最终所遵循的是简捷和一气呵成。形式,就是为这服务的,若为了迁就形式而丢了这个,终非上策。
有时候,我们将形式进行泛化理解,容易将幅式与书写上的编排混淆,如对联大方向上是幅式,在这幅式内如何书写才是重点,所指才是形式。书法的形式就是指限定空间内的书写变化。
楷书结构应以字的重心为主,即给人以平衡之感。字的平衡是视觉上的,包括错觉。除书本所述及临帖经验外,也可以从跳舞、武术套路表演中去寻找它。
如果自觉某个单字结字欠稳妥,一方面的说法是结字有毛病,另一方面的说法是违背了视觉上的平衡。
结字有毛病可从书法字典中查找范字进行对比分析,若由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视觉上对此会特别敏感,这可不用通过书法字典,直接对字的结构进行分析改进。
我们使用回字格、米字格、九宫格之类来习楷书,并强调端正,就是强调平衡。
只要将字写端正了,意味着对写出来的字的平衡也就越发敏感了。
通过对一些汉隶作品如《曹全碑》《华山庙碑》《礼器碑》及一些小篆作品的观感中可体会到,左收右放是视觉上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扩展一下,整幅作品中的落款之所以强调要高于正文底线,也应跟这种视觉平衡有关。这种视觉平衡会不会跟人类多用右手有关呢?确是个有趣的问题。
2021年2月5日

台山画廊 发表于 2021-2-5 14:36

书法审美,多触及一些根本性的东西,如“有味”“耐看”这些,在理论上都是缺乏确定性,带有很大的模糊性,是不能作为审美依据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结字平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