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画廊 发表于 2021-2-18 20:17

由奏折所想到的

本帖最后由 台山画廊 于 2021-2-18 20:25 编辑

奏折这种东西,寻常百姓人家能有机会见到吗?当年社会重视写字,即使名家真迹难见,还有个善书的老师。今天几乎人人可以通过古人的真迹图片,清晰体会到其行笔过程。
因用毛笔写字在过去是生活中常见的行为,即使是奏折这种很严肃的东西,今天也容易感受到其写得轻松一面。
除了在庙堂这类严肃场合使用外,无论风格如何,轻松是书法审美主流,若感受不到书写过程中那种举重若轻的意味,也就很难称得上是好作品了。即使以抑愤著称的《祭侄稿》,单就技法而言,亦熟练无比,用笔流畅自然,这是个书法审美的大前题。
《祭侄稿》与二王行书所区别的是,行笔的变化更为坦率,不加遮掩,故有人称颜用笔外拓,与性格呼应可称作外向,二王则反之。实际上这种譬喻的局限性很大,主要作用是引导观赏者的欣赏方向或思维方向而已。
所有形容词都是抽象式的,轻松亦然,它没有具体式样,而是实践的总结。掌握了轻松,就不易被样式风格之类的烟幕遮住自己的双眼,有直指人性之妙了。一个人如能做到直面作品,就不容易被作者的各种衔头阻碍自己的审美方向了。
作品好不好,要讲出令人可以轻易理解并认可的理由,明辨是非与直言不讳两者结合方得仁,缺一不可。
理解书法,离不开对心理学的体会,结字、点画、章法等都是技术,要将它们整合起来,心是统帅。
抽象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不单指书法是抽象的艺术。当一个人具有发达的抽象思维时,他所见的很多东西都能以抽象的思维方式进行总结,并不限于书法。
将抽象与书法摆在一起而忽略两者的区别,是思维上的局限。
2021.2.18

台山画廊 发表于 2021-2-18 21:07

皇帝的特权虽然很大,但要当一个负责任的皇帝不知每天要看多个奏折——敬业不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由奏折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