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风堂 发表于 2006-6-9 12:19

听天阁

听天阁
听天阁读印杂记 徐正濂(先生)著

  寒舍局促,长期苦于摊不平一张宣纸。终于下决心,又搭了一层阁楼,宽广不过三

步,将“枕漏书屋”搬了上去。所以名“听天”者,一言其高,屋顶下除了老鼠便没有活物压

迫,感觉甚好;二暗寓古诗“不听陈言只听天”之意。(恕我记不得这句诗的出处了。我读

书有时记得些感兴趣的意思和章句,至于作者姓甚名谁,哪方人氏,便常常忽略,真是改

不了的江湖习气。等到引用时,就暴露出左道旁门,终不符合“国际惯例”也。)请读者诸

君万勿望文生义,浮想联翩,以为听天阁像黄鹤楼一样高敞雄伟,而想来租一室一厅开办

公司。

只是上海这地方,听不到什么“天簌”,有的只是人声、车声、麻将声。近两年经济发

展,于是又有打桩声、卡拉OK声,不时还有收购药水、药片的吆喝声。耳中不绝浑浊之

声,笔下自无清馨之气,于是读印读不出妙悟,倒生了许多杂感。



注词句出自:“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拜读徐老师作此文大有:“押韵不必有用处,用事不必拘来历”。皇皇 大家风范。 (见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徐老师文章里还谈到:“当初撰此文时,并不知道潘天寿先生的斋名为听天阁。知道时,文已刊出一半,亵渎前贤,冷汗淋漓,悔之不及”。其实古之同名同姓者多矣,但是其中涵义可能差之千里也。
听天阁印话是我最喜欢的印学杂记之一,用浅显的语言,却轻松的比较完整道出篆刻真谛,文辞质朴,不尚浮华。志于篆刻印艺之道者,读之受益匪潜。
此印即成,观之与吾意相去甚远,本欲磨去,但尚不死心,且作死马医。乱刀修整,惟天趣尚存,暂留之。老徐闻之,还不把我打至十八层地狱啊

抱石斋文澍 发表于 2006-6-9 13:47

有巧思,得真功

抱朴居士 发表于 2006-6-9 14:19

古朴、别致!

淳风堂 发表于 2006-6-9 15:04

原帖由 抱石斋文澍 于 2006-6-9 13:47 发表
有巧思,得真功
谢谢

冰山一角 发表于 2006-6-9 16:25

乐在其中

淳风堂 发表于 2006-6-10 06:21

原帖由 冰山一角 于 2006-6-9 16:25 发表
乐在其中
呵呵

养莲斋主 发表于 2006-6-10 06:39

小小一印,容了天地啊!

zhengpin 发表于 2006-6-10 19:33

原帖由 抱朴居士 于 2006-6-9 14:19 发表
古朴、别致!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语石斋 发表于 2006-6-10 19:40

字形生动,设计难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天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