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lystone
发表于 2006-6-26 09:19
原帖由 抱朴散人 于 2006-6-25 23:41 发表
真是对不住楼主,散人的一句批评竟使你如此失去理智!
罪过,罪过!万一气伤了身子均是散人之过也。
如此看来你还不是那种最可恶的人,只是因为无知!
现引一段江湖高人的一句话作结:
为以故的刘柄森先生一 ...
阁下戴的帽子真多,动不动就给别人冠上一顶。戴错了也不脸红,随手就换一顶。
谢谢你的那些帽子,我不需要。阁下还是自己留着戴吧!
chillystone
发表于 2006-6-26 09:22
原帖由 抱朴散人 于 2006-6-25 23:41 发表
真是对不住楼主,散人的一句批评竟使你如此失去理智!
罪过,罪过!万一气伤了身子均是散人之过也。
如此看来你还不是那种最可恶的人,只是因为无知!
现引一段江湖高人的一句话作结:
为以故的刘柄森先生一 ...
艺事因所持尺度不一、观点不同常有争鸣。就连尺度大致统一的科学而言,争鸣也是常见的。爱因斯坦是和牛顿并肩的科学史上两大巨星之一,他反对量子论,但这并不妨碍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一样成为上个世纪的物理学乃至科学的两个主要贡献。爱因斯坦在上世纪的物理学上都有如此大的错误,相对统一尺度下都如此,那艺术的争鸣就更应该开放和宽容了。不同观点当可以拿出来讨论,有疑惑处当允许提问,对人事若非对方大奸大恶昭然,更当如此。对偏执一端,一有不同意见或疑问就立马予以抨击乃至人身攻击的人,我是不屑与之为伍的,所以退出便成为最佳选择。
曹宝麟的言论,看了报朴散人在书法江湖中说大概是没有铁证的,如果是不实的言论又强加支持又意欲何为?就事论事,证据的“莫须有”又岂能堵住天下幽幽之口?昔日有哲人说过,大意是“正义,有多少人借你的名字进行罪恶”。或如是也!
我现在无意于曹刘谁是正义的一端了,因为大家吵到如此地步,相信刘的家人必定会站出来和曹对簿公堂,是是是非那个时候自然见个分晓,更何况此事本不用我们局外人去操什么心。报朴散人看他在书法江湖中对曹论刘的回贴,读罢都知道他已经丧失平常心和理智了,君几何见过,对牛弹琴有用么?所以我不想对此种人多说什么,更何况最近我也忙了,于是也就提早退出了。后会无期!
抱朴散人
发表于 2006-6-26 11:01
你这人心理过于脆弱,该好好静心反思反思,再去看看心理医生。
强调铁证只能是丑恶到了无处遁形时的最后一道护身符而已,
也就是对簿公堂时没办法时用用,是下下策,
在涉及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有头脑有智慧的人来说证据能说明什么,
有证据并不证明你就说对了,拿不出证据并不一定你就说得不对。
俗话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哪个路人能拿得出证据?需要证据吗?证据那么重要吗?
;P;P;P;P;P;P;P;P;P;P:$:$:$:$:$:$:$:$:$:$
[ 本帖最后由 抱朴散人 于 2006-6-26 11:03 编辑 ]
jinyang123
发表于 2006-6-26 17:47
静观!——愚砚
薛元明
发表于 2006-6-26 18:43
原帖由 针见血 于 2006-6-24 14:27 发表
老曹学问不错,人品也是糟糕,有兴趣的找老曹身边的人问问就知道了。整个一势利鬼、守财奴,待人接物刻薄冷漠,骨子里一个上海小市民。不被广东书协待见理所当然。
其实每个人都要亲身经历才行,不同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老兄是否与曹直接打过交道?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6-6-26 22:18
老宫刚才有从头细看了一遍,因为这件事的前因到现在老宫年也就是个一知半解,只是从楼上哥几个的一来一回的交锋中隐隐约约感觉现在还不是该我表态的时间,因为这个话题完全可以在深入下去,刘炳森,曹宝麟都是炙手可热的“家”,是不是同时还应了“文人相轻”的老话,得再想想,这不是小事
Anonymous
发表于 2006-6-27 14:02
一团糟啊!
张春海
发表于 2006-6-27 14:16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能在自己的位置找到一点肯定,也是不错了,做人难,做艺更难,当今社会,能称得上大家的又有几个呢?然而,这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指动石
发表于 2006-6-27 17:50
丑盖不住美,中国书法有悠久的历史,书家何止一个王羲之,人和人的阅历\学识不同,字由心生,何必把精力用在攻击上~~~
抱朴散人
发表于 2006-6-27 18:33
贴一段"中国书法网"里一位高手的评论,大家看看.
读后感:
一、刘字不好
二、卖得贵是因为有官位
三、刘的种种头衔本来就有争论
四、刘在位有一些政绩,但说他的不足应该允许
五、说刘字不好不一定自己要写的比刘好
六、说刘不好步一定要文章写得好,只要言之成理就行,这里不是作文比赛
七、曹不一定和刘有过节,但肯定肚子里有气
八、如果曹在刘身前说会更好
九、但人总是有私心,当时不说肯定是有所顾忌
十、此时说未必不可以,有些事情马后炮也有它的价值
十一、曹如果是鼠辈,就不会用真名这样堂堂正正写出来并且堂堂正正地发表
十二、人作古了,但事迹还在、影响还在,亡羊补牢。举一反三,也是好的
十三、中国民主太少,有点不同的声音。不论发生在哪里,都是有价值的
十四、中书网置顶,是好的,不然,书坛永远是死寂的书坛
十五、对于恶性攻击或者挂羊头卖狗肉借题发挥的人,大家不要和它纠缠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