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6-7-22 16:30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国画市场

http://www.artron.net/renwu/pic/A2006062904064862827.jpg
(徐悲鸿 《愚公移山》 1940年 纸本设色 144厘米×421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中国画,作为书画类市场上的龙头老大,曾长期占据着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上独一无二的领袖地位,然时至今日,当中国油画市场以无可逆转之势狂飙猛进之时,国画领域非但没有传来继续振奋人心的消息,甚至还以微微下挫的趋势引起业内人士对于国画市场发展道路不无道理的担忧。

  在2005年中国艺术品投资与收藏持续火热的情况下,中国画在其中却显得不尽如人意。曾几何时,中国画专场拍卖动辄百分之八九十的成交率,甚至屡屡创下的百分之百的成交记录,都不得不令国人惊叹于这种古老艺术形式在当代中国依然深重的影响力。而就在油画市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迅猛升温时,国画市场却正显露出颓势。据雅昌艺术网国画400指数所显示,自2000年始,中国画市场即以相对于油画的持续上扬稍显不稳定的趋势缓慢抬升。2005年,国画市场遭遇到了近几年来最为动荡的一年,其中尤以下半年的下挫最为明显和严重,其成交率能上到80%即已算是很好的业绩。

  从2006年初进行的数场拍卖会来看,国画的成交情况依旧不能让人满意。3月10日北京保利2006新春拍卖会中国书画成交率仅为68%;而同时进行的北京翰海2006春季拍卖会两场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拍卖均以低于60%的成交率未能“及格”;在3月11日和12日进行的中国嘉德2006年第一期四季拍卖会上,分两天进行的四场国画专场中仅第三场创下了90%的成交成绩,而其余三场的成交率均低于80%;而另一家中国书画拍卖的龙头荣宝拍卖,其第53期精品拍卖会上,国画精品67.54%的成交率同样不能令人满意。是什么原因造成在这个艺术品投资势头正猛的时候国画拍卖领域“反其道而行之”的一再下挫?是拍品的吸引力不足以满足日益专业和挑剔的投资者的胃口?还是国画市场自身开始显现了某种阻碍其发展的因素?这些实在值得参与其中的诸多国画家、收藏者、投资机构、拍卖公司以及相关媒体来共同思考和应对。

  油画崛起,分割市场

  当中国拍卖市场刚刚起步之时,油画成交额曾经不及国画之一零头;自2003年艺术品市场爆发“井喷”现象以来,油画以低姿态的起步迅速发展,展开与国画之间越来越势均力敌的竞争;2005年,油画作为中国拍卖市场上新的亮点被人们一再提及甚至追捧,而国画却在日益放下它曾经高昂的挺进步伐,进入不稳定缓慢下挫状态。油画的兴起恰好与国画的下挫在时间上吻合,这是否意味着油画的大举介入正在一步步分割甚至吞噬着国画曾经雄霸的市场呢?

  一直以来,国画以其深远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激发着众多投资者的购买热情,形成了国画市场在过去的20年里以十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翻滚。而近几年来,这种大幅度抬升的架势却开始由传统绘画市场转向油画市场,有业内人士预测:三年内,中国国内油画市场将与国画平分秋色。从目前油画的发展态势来看,我们可以预料到这种推测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为何油画越来越受到国人的追捧,而相对应更适于国人胃口的传统中国画却日渐失宠呢?推其原因,大致有三: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6-7-22 16:30

 其一,由于海外投资圈对于中国油画市场的日益重视和国内新兴的中青年投资者的购买实力的提升,中国油画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由于国外油画市场早已过了成熟期,因而中国油画重新唤起的现实主义传统正逐渐引起一些海外及港台藏家和国内相当一部分油画艺术欣赏水平较高的中青年藏家的注意。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经典在欧美早已被更具个性色彩的现代绘画派别所取代,而由于中国的油画市场形成较晚,自“西学东渐”、中国最早的一批油画家去国外“取经”,至今不过百年历史,所以中国正处于现实主义油画的鼎盛时期,从其百年间的代表画家、作品也可见之端倪。这种绘画风格恰恰既符合多数购买者的普遍收藏心理和欣赏水平,又无疑成为这一时期全球范围内油画领域参与者的关注重点。由此观之,油画成为新兴的投资热点、分割国内书画市场,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二,西方建筑以及装修风格已在近几十年中逐渐成为中国家居装饰的主流,油画也正在慢慢为国人所接受,成为日常家居以及办公场合等的重要装饰品,而国画却因其传统风格的难于转变无法再适应和继续承担其装饰功能。一个仅限于单纯的收藏、增值,而另一个却兼具投资与实用的双重价值,相比较而言,将主要投资点转向更具多重功效的油画领域,买家何乐而不为呢?

  其三,油画市场由于起步较晚且一直以来未受到应有重视,因此无论是相对于国际油画市场来看还是基于对作品本身的评价,其价格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升值快成为它吸引买家的重要原因。很多优秀的油画作品,其价格在一年中以几倍的速度迅速上场,这让年初的买家在年尾即可从中获取高额利润。随着油画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日后的升值空间无疑是更为巨大的。而国画领域由于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迅猛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发展时期,便不具备这种快速升值的优势了。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在这个时候重点关注油画领域,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赝品频出,质量难保

  近几年来,随着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火爆,中国书画市场上迅速催生了一批制造、贩卖假画的艺术骗子,有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大批量制假以及制假、贩假“一条龙”的地下交易“黑”体系,而且其造假手段、技术也今非昔比,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其中尤以近现代和当代国画领域这种现象最为严重,成为投机者的首选。

  由于国画本身的技巧并不难学,难以掌握的是其中透露出来的神韵、气质,故国画一直是一项进门容易、画好难的艺术门类。而在时下中国的投资、收藏者中间,真正懂得国画精髓的人则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只能看个大概,而无法深入到作品的深层内部。如此一来即正中造假者的下怀,于是一张又一张、一批又一批“形聚神散”的赝品便不断出现在各类国画交易市场甚至很多大型拍卖会上。2001年“发现”大批“石鲁遗作”的荒唐案例即是当前此种严峻形势最显著的证明与体现。

  国画作品真伪的难于鉴定一直是困扰中国鉴定界的一桩大事,近年来权威鉴定专家在判定作品真伪上的连连出错让中国的鉴定界丢尽了面子。发生在吴冠中、史国良等人身上的拍卖公司拒不认假的事件更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世界范围内闻所未闻的闹剧。画家本人尚且不能对自己的作品真伪作最终确认,那么一幅画作的真伪究竟该如何保障,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在书画收藏界就存在着“交学费”的说法,买家对此也均予以默认且极少追究,并借此不断历练自己的眼力与鉴赏能力。但当代社会毕竟不同从前,社会各界的收藏者更不可能将全部金钱与精力用于这种纯艺术方面的“吃亏式”学习。中国收藏与拍卖领域在法制层面的不健全也正在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此种痼疾毕竟一时难以根除,藏家自己没有能力辨别真伪,又无处求助于确定无疑的权威人士,那就只有“避之而犹恐不及”了。由于国画市场自身存在的这种暂时还无法弥补的缺陷,那么也就不能怪众多藏家因“惧假”而对国画市场“敬而远之”了。

  忽视历史,空谈创新

  中国绘画历史久远,向上追溯可以搜罗出无数的大家、精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同时代表了中国人传统概念中的天人观、美学观、哲学观等,画家留下的存世作品是当代中国在物质遗产上的珍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时至今日,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忽视甚至忘记这条绘画上的传统脉络,而空谈所谓的创新,使得中国传统绘画模式开始进入一个可能被割断的文化危机当中。

  中国画在传统上不重视写实,而注重作品呈现出的气息、精神,以山水画为例:画者手下之山水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真实的山水景观,而是画者心中的山水意境;画者所追求的并非“像”与“不像”,而是画面所呈现出的气韵是否生动、意境是否深远,甚至更高明者是否可以让人从中得到心灵上的慰藉;所重视的不在描摹技巧,而在笔墨功夫和画者自身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和修养。这恰恰与西方油画注重素描、看重写实功底的绘画原理相异,更与现在新兴的抽象水墨艺术不同。

  自上世纪初“西学东渐”以来,中国画与西方油画呈现出了相互学习和借鉴、越来越统一的发展方向。诚然,学习彼此的长处、借鉴对方的优点,对任何一种艺术样式或一门学科种类都是有益的,但重要的是不能忘记自身赖以传世与立世的根本。徐悲鸿可谓是将中西绘画风格、技法相融合的第一人,其结果是将西画对实体的精细把握、刻划与国画中所追求的神韵、气息相结合,创造了一种雅俗共赏、兼具东西方绘画特点与优点的新国画样式。观其笔下之马,明显的素描功底虽不同于中国传统国画的形式,但其气势、其精神,却又分明是中国千年传统的继承与体现。

  而当下的很多学国画者,要么完全以西方的模式训练绘画技巧,要么则投身于属当代艺术领域的水墨艺术之中,总之是完全以工具代替了精神,以表象代替了本质。这种所谓的创新是想再造中国画的辉煌,还是想将中国画引领上一条不归路呢?

  中国人看中国画,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方向是无法改变的,在当代国画失去了其应有的精神时,也就预示着国画艺术在精神上的死亡,国画市场的日趋冷清将成为必然。

  综上所述,中国画市场在近两年开始显现出来的疲软态势,既是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挑战,也是国画自身在当代社会所遭遇的特殊窘境使然。如何振兴国画艺术、保障国画市场稳定不再下滑,是所有关注国画、关注国画市场的人士应共同考虑的。

  拯救国画市场当前的颓势,首先要从国画自身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入手,国画家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多出国画精品,是吸引收藏者眼球的最关键因素。所谓的国画精品,是要既不失中国画所应有的特殊艺术风貌,又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有当今社会特定的时代气息,如此才能称得上是好的国画作品。若失去了历史传统,则国画将不能称其为国画;若一味沉迷于古人书斋、忽视了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则国画将成为“死传统”,失去其宝贵的艺术生命力。

  其次要规范国画市场,使其走上一条艺术品发展的正规道路,以保其艺术魅力的常在常新。

  相对于“舶来品”的油画来说,当前的中国画市场仍旧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官本位思想严重、缺少严格意义上有价值的专业学术研究和批评,代理机制不成熟,交易方式多非正规渠道,易于被利用于行贿与洗黑钱,赝品满天飞……凡此等等,使得国画市场在国内与国外投资者的眼中都成了一块不宜插手的“是非之地”,这大大影响了中国画在艺术品市场和投资领域上的形象与地位,因而阻碍了国画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要建立正规、有序的市场,其一要从立法入手,设立能够有效规范国画市场的法律条文是这一时期相关人士所应考虑的重点;其二要从艺术从业者与参与者自身抓起,共同避免和抵制非正当的市场交易,以求在相当程度上对于市场的“净化”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再次则在于国画艺术的普及和相关媒体的宣传。国画作为一项传承千载的古老艺术品种,虽然在国人精神世界中早已有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但随着全球化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开始在同等水平线上同时接受来自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的社会、教育者正确引导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加强对于本国艺术、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国画艺术在受众当中的普及是其能否继续为社会所关注和热衷的关键。

  在国画的普及与宣传上,媒体无疑起着可以左右其效果的巨大力量。当代社会资讯空前发达,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变得与媒体的参与息息相关,宣传也就变得尤为重要。在国画的发展上,媒体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画家、中介机构等相配合,共同打造中国画市场的未来前景,使这一古老的艺术样式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模式与成长速度。相信它在未来必将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并依然在世界范围的中国艺术品投资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虽然国画市场在近两年的下挫稍显其颓势,但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发展路途都是曲折而充满动荡的,其在市场交易上的波动也是一种难以避免的表现。中国画艺术之所以传承千载、经久不衰,即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所蕴藏的精神内涵:中国画以水墨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开创了一种以“意境”为绘画目的、以“气韵”为主要艺术衡量标准的特殊“感知”艺术样式,使其无论是在迎面而来的视觉效果上,还是在深层体味中所显现的情感震撼方面,都具有着其他艺术品无法比拟和与之抗衡的特殊魅力,这也就成就了其由古至今在中国艺术领域上不可撼动的地位。时至今日,这种魅力依然未减,并将在更广的范围内凭借其古老的艺术气息在文化怀旧的背景下发射出更大的精神引力。

  同时,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海外市场必然将视线焦点放在中国独有、最能代表中国人思想文化内涵的艺术样式上,国画无疑将成为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宠儿。我们的国画家要做的就是做好这种应对海外市场的准备,使中国文化在世界领域内放射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纵观当前的中国画市场,一批既有极强的艺术功底,又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并具备时代触角的中青年国画家已经开始进入投资者的视线并正逐渐成为当代国画市场上的中坚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些画家在艺术上的进一步成熟和其在社会上影响力的进一步加强,必将推动海内外国画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光明的前景并不遥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国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