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梧桐雨 发表于 2006-7-24 17:59

又到赏荷时

又到赏荷时(外一篇)

贵阳花溪看荷有两处,一是生态园,一是董家苑。看来看去,总觉得还是董家苑的荷好。曾听那里管种植的园丁说,这边荷的品种好,看来是这么回事儿。

去的时候,正是日当午。看了那些神态各异的荷,心中顿生欢喜之意。我对L君说,荷可能是群芳中最具灵性的了。你看,荷和叶简直就是恋人的关系:有依偎的、撒娇的、窃窃私语的、耳鬓厮摩的、骄傲得象公主的,零落的.......不胜刻画,甚是惹人怜爱。所以,国画大师中没有一个是不喜欢画荷的。读过吴冠中的谈印象派的一本小书,提到过塞尚画莲的构图与石涛的墨荷惊人的相似。中西审美旨趣大相径庭,为什么对待荷上会高度一致呢?

到下午时分,荷倦了,我亦然。
      


                                          品荷
   我爱荷胜过爱莲,总觉得莲恹恹的,平平的,全无一点精神。也不知宋朝周敦颐为何独爱莲?细读了他的《爱莲说》,才真正知道其爱莲的真实理由是: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上次到花溪董家苑赏荷,看见几个小姑娘人手一朵荷花,一问才知道是买的,三元钱一朵,拿回家插花瓶.忽然间又悟道周敦颐不爱荷的原因是:荷可以亵玩.由此又推想周可能是个很高洁的人.尤其对女人的要求会更高一些。五一出游,在湖南永州小住一日,听说该地是周的故乡.现在后悔真该去实地考察一番.了解一下周的生平事迹.
我爱荷的原由大致是:千姿百态,婷婷玉立,随风而舞,遇雨而羞,晨开而暮合,遇日而色变,有雨荷,风荷,露荷,雾荷,小荷,残荷。荷从豆蔻年华到风烛残年皆有诗情画意。李苦蝉《墨荷八哥》,齐白石的《蛙噪荷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简直是把荷的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荷的茎,子,根皆能入食,入药,荷叶香穤,西湖藕粉可谓是荷的贡献.荷真是一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之美人儿.
教我如何不爱荷?


                                                                        帘外梧桐雨摄于贵阳花溪董家苑

[ 本帖最后由 帘外梧桐雨 于 2006-7-24 18:03 编辑 ]

逸清风 发表于 2006-7-24 18:38

good!!!

聊可聊聊 发表于 2006-7-24 22:12

抱守残缺,我有的是生活的热情!----突然想起这句话来。

呵呵,非常喜欢这一组荷和这一串文字。

艺术的生活就在生命感动的某一处,这些细节,将会勾画出一种美境,沉醉其中!

我的期待并没有落空,一直相信你会有精彩出现!!

易晓亮 发表于 2006-7-24 22:23

图文俱佳。
图片构成好,学习!

熊华禹 发表于 2006-7-25 09:27

兄乃摄影高手也!

不如归去 发表于 2006-7-25 09:42

绝美
欣赏!

聊可聊聊 发表于 2006-7-26 11:47

早晨上班,因为今天事不多,就先去找茶友喝杯早茶;茶品完毕,轻轻松松的走在路上。不知道怎的,这几张照片又在我的脑子里闪现。我细思量,想敲点什么出来,但网络中来来往往的朋友,牵绊住了那些思绪,于是,我在网络与现实中织着我的锦布。

现在,一切都安静下来了!我的锦布也被卷在身后。

这组照片又跃出来,象武林高手般,引我入迷宫,不由自主的想到这里坐坐!清清凉凉着看着荷想着莲,想着茶味中重叠过的影子和影子之外的影子。

红楼梦里惯用的写法!(这一念又闪)

迷宫中,拉着一条思维的细线,有些泄气、有些激奋。

锦布、荷、莲、茶以及照片和上班,在下班的时候变成一幅和谐的画,随便敲点什么,只当是休息之时,和朋友聊聊。

帘外梧桐雨 发表于 2006-7-29 22:35

谢谢山鸟兄抬爱.谢谢各位的捧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到赏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