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临玉印
太公在此临玉印很惭愧,学印至今至今尚没有临过什么印。这应该是一个瓶颈,许多的细节处理在创作中就显得有些迷糊。看来要加强这方面的基本功了。
再包括一个创作的 原帖由 太公在此1 于 2006-7-27 21:07 发表
太公在此临玉印
很惭愧,学印至今至今尚没有临过什么印。这应该是一个瓶颈,许多的细节处理在创作中就显得有些迷糊。看来要加强这方面的基本功了。
再包括一个创作的
下面那方“淮阳王玺”好比原作精神真下功夫了;P;P
[ 本帖最后由 空斋 于 2006-7-27 21:49 编辑 ] 不错的,第2方启字感觉稍挤,边可呼应的破一下。 原帖由 空斋 于 2006-7-27 21:23 发表
下面那方“淮阳王玺”好比原作精神真下功夫了;P;P
谢谢空斋点评啊,汗颜的很 原帖由 抱朴居士 于 2006-7-27 21:24 发表
不错的,第2方启字感觉稍挤,边可呼应的破一下。
是个日本朋友的,好像是个教授吧。但愿他能理解。 我也来凑凑趣 临印主要是要抓住细节,就是神采,有时候尽管不像某印,但抓住神采就可以达致更高境界了。 1
[ 本帖最后由 轻解罗裳 于 2006-7-29 23:34 编辑 ] 原帖由 空斋 于 2006-7-27 21:23 发表
下面那方“淮阳王玺”好比原作精神真下功夫了;P;P
[ 本帖最后由 轻解罗裳 于 2006-7-29 23:35 编辑 ] 原帖由 轻解罗裳 于 2006-7-27 23:16 发表
细节就是神采吗?形都不像,何谈神乎?汉印就是这样的吗?兄长之言,不敢苟同,
遗貌娶神是艺术的更高的境界。这点只有不断的锤炼方可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