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 发表于 2005-7-2 21:38

真想流行五十年——我对流行书风的祝愿

                         真想流行五十年——我对流行书风的祝愿
                                        天生书呆子
在今日美术观现代的展厅里,望着第三界流行书风印风展开幕式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望着铺天盖地夸张变形作品包围着的几个大腕和大腕周围几百双崇拜的虔诚的眼睛,我忽然想起了康熙爷的那句无奈而悲壮的歌词:
我真想再活五百年
王镛何应辉石开这些领袖们的字还是挂在展厅的首要位置,但他们天才、独造已经属于遥远的记忆,与十几年前没有任何变化的面貌已经很难引起我们的新奇和冲动,领袖们的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还能作为流行书风继续流行的原动力吗
沃兴华对民间书法的推倒重来大胆探索仍然没有任何的进展和新意,如果说王镛的开拓还能给我们以灵感和启示的话,沃的创造除了给我们惋惜和教训之外,恐怕什么都没有,沃在流行书风的意义恐怕只有他写的那几本书了,一个在当代都不能流行的领袖,还能指望他能给流行书风的发展带来什么?
还有一个异数刘彦湖,表面寡言木讷内心非常孤傲精明的他在内心始终把自己对书法的探索置身于王镛们的羽翼之外,他避免了别人的浅薄浮躁,他走的比别人都远,甚至一只脚趾已经卖进了大师的圣殿,但在这个泯灭大师的时代,在他已经开始名利双收的时候,会不会重蹈王镛的覆辙呢?
还有一个屡获大奖的于明泉,字写得固然十分精彩但已经是非常传统的大草了,不管饱受争议的流行书风的概念是什么,反正他现在的作品与过去迥然不同,如果把他过去的作品算做流行书风,现在肯定不是,如果说硬说他现在的大草书也是流行书风的变种,那么天下的书法似乎都可以划到流行书风的范畴,这是不是他对流行书风的背叛而对传统的回归呢,我不知道。
更有意思的是陈忠康,他这种典型的二王一脉书法也登上了流行书风的殿堂,不知是流行书风概念外延的扩大还是展览策划观念的转变,反正再有几个陈忠康出现,流行书风展就要改成流行书家展了。
于是我又想起,以前的一些流行书风枭雄们比如郭子绪、鲍贤伦、赵雁君不知什么原因又不在展览之列,真应了这句话,不是流行书风的有的进来了,是流行书风的有的还没进来,那么提名的标准是什么恐怕就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了。
开幕式上别出心裁凭邀请函抽奖节目尽管在这高雅的文化展览里显得不伦不类,但这种建立在利益和投机基础上的商业运做方式却是流行书风展本质的最好注脚,沿着这个思路以上的种种疑惑就会迎刃而解:短暂的是流行,永恒的是利益。这样所谓流行书风展,我们不妨做如下的解读,它是一个展览,一个官方展览之外著名的展览,一个主题逐渐模糊的展览,一个也许自觉非自觉的利益主导下的展览,一个在策划上一流水平上滑坡的展览,一个前景不明朗的展览。
五百年太久,我要祝愿流行书风再流行五十年,因为只要这个品牌坚持50年,现在这些王镛石开的三四十岁的追随者们就能把流行书风的饭碗端五十年,完全可以安度晚年了,五十年以后会不会有人丢掉饭碗跳楼呢,管那么多干什么?

zzxs 发表于 2005-7-2 23:30

真想流行五十年——我对流行书风的祝愿

不错的祝愿......

林缘堂堂主 发表于 2005-7-5 22:09

真想流行五十年——我对流行书风的祝愿

书呆子这篇东西还有点道理。

丁剑 发表于 2006-9-8 07:10

!

林荫道 发表于 2006-9-8 09:25

五十年太久,只争朝夕
流行的按规律一般不会太久
耐心等待吧

新林荫下 发表于 2006-9-8 14:29

书呆子的文章,总是充满的争议。我喜欢他的一些文章,不是很喜欢这篇文章。

我等了很久,希望天生书呆子发表在《书法报》七月十九日和八月十六日的两篇文章。两篇文章说的是一个事件,同样的道德主题。为什么没有人上传到这里来呢?

我想也许是主题比较传统,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吧?

越崎 发表于 2006-9-8 16:58

走进死胡同了

张春海 发表于 2006-9-8 20:33

能够流行也不错!!

jinyang123 发表于 2006-9-9 07:06

原帖由 一得 于 2005-7-2 21:38 发表
                         真想流行五十年——我对流行书风的祝愿
                                        天生书呆子
在今日美术观现代的展厅里,望着第三界流行书风印风展开幕式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望着铺天盖 ...
一篇揭示书坛悲哀的好文章,值得揣摩!———愚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想流行五十年——我对流行书风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