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记下啦。待以后汇总了记录在书里,到时你想赖也赖不掉啦。。。。。哈哈
我是北郭我怕谁;P先留着你;P以后再说了;P;P;P 原帖由 淳风堂 于 2006-7-31 22:12 发表
欢迎大家来参与
黎叔说:我本将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
恭喜你又徒劳了 本来以为大餐 可惜啊------:(:(:(:(:(:(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作者。以其才情与实力具足。其收藏西藏擦擦应是首富。这也给养他更多佛的境界。
http://www.shufa.org/liyuzhi/01.jpg
http://www.shufa.org/liyuzhi/03.jpg
http://www.shufa.org/liyuzhi/05.jpg
http://www.shufa.org/liyuzhi/06.jpg
http://www.shufa.org/liyuzhi/08.jpg
http://www.shufa.org/liyuzhi/09.jpg
http://www.shufa.org/liyuzhi/11.jpg
http://www.shufa.org/liyuzhi/14.jpg
http://www.shufa.org/liyuzhi/02.jpg
雪团打雪
洪磊
曾有人说,“诸家印谱,观之皆不与汉印合。”
所以,看现代人印,当然不能以汉人印作评品标准。
所以我又想,篆刻绚烂的时代早已在清人赵之谦等人手里彻底完善了。因为,篆刻是中国文人艺术的最后一个了结。这个了结,也就更加秀丽,纤弱,和尽善尽美了。
所以,看现代人印,有时我会觉得现代人是多余的。
但有时我看李逸之的印,却有别样的心情。逸之有一方自撰印,印文曰“雪团打雪”,这颇似一句禅语,纯净中充满了玄机。或者还可理解为,他之所以制印的实质所在。“雪团打雪”,从字面上看,似乎对世界没有改变什么,但是却充满了杀机,也就是“以毒功毒”。
他在边款又写道,“乙酉新年,江南夜雪纷纷。晨起,烹茗赏雪,仿佛年少当年。”这纯粹是混淆视听,虽然他自小生活在新疆,我们可以想象他和小朋友一起玩雪,那也不过是孩儿之间互扔雪团玩耍而已,但我没见过哪个傻孩子团了雪团打雪。
这方印,运刀迅疾,刀棱起伏波磔,且章法有致,朱白相济,看画面有表现主义木刻之风。这方印与他的朱文印不同,他的朱文印,更多的是线条流畅和滞涩相拧,追求汉隶那种 古朴意韵。而他的另两方白文印,则追求构图的险峻。还有他的佛像印,却又是对称的,端 庄沉静,这可能与他多年潜入藏区,研究密宗佛像有关。
李逸之的篆刻,是狡猾多变的。他唯一恒定不变的,是他娴熟老辣的刀法。这个人似乎看不出他成长的起因痕迹,我们也就更难知晓他的将来了。
“雪团打雪”,言说的到底是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淳风堂 于 2006-8-8 08:17 编辑 ] 原帖由 淳风堂 于 2006-8-8 08:09 发表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作者。以其才情与实力具足。其收藏西藏擦擦应是首富。这也给养他更多佛的境界。
http://www.shufa.org/liyuzhi/01.jpg
http://www.shufa.org/liyuzhi/03.jpg
http://www.shufa.org/liyuzhi/ ...
视觉效果不错 值得学习 值得期待!!! 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zhe这是最近才杀入网络的黑旋风,非是他长得的像李逵,其实也就是一瘦弱的书生而矣,脸上应当驾着一副眼镜。可是辽北大地的爷们也就应当整出这样的玩意来才算是性情中人。毕竟是北方汉子嘛。
http://www.zgzkw.com/bbs/attachments/month_0608/0rvBy7DZwcs=_U5uIOiwxehqh.jpg
http://www.zgzkw.com/bbs/attachments/month_0608/wfXYo7Okwyw2Q==_JHkNiNs65cIU.jpg
http://www.zgzkw.com/bbs/attachments/month_0608/tqHOxM61_Z7XxIhvQu8sG_3IezG6QAmHF5.jpg
老杜
生东是一个思想着的印人,涌动的***,凌厉而富有弹性的线条,新奇的构图形成了他印作的主体语言!不过艺术有时候就像恋爱,每每痛苦多于快乐,印人往往会处于熊鱼难兼的两难境地,比如传统与出新,精微与大气,细腻与粗犷---,不知道生东兄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淳风堂 于 2006-8-8 19:58 编辑 ] 原帖由 淳风堂 于 2006-8-8 19:49 发表
zhe这是最近才杀入网络的黑旋风,非是他长得的像李逵,其实也就是一瘦弱的书生而矣,脸上应当驾着一副眼镜。可是辽北大地的爷们也就应当整出这样的玩意来才算是性情中人。毕竟是北方汉子嘛。
http://www.zgzkw.c ...
观印堂读印札记
孙国柱 2003-5-3
发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古朴质拙是马士达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他的篆刻也正是朝着这一审美方向努力的------------------------------------------------------
古泥、张弓者、李强、张继、李晖、徐海、尹海龙、刘生东等青年印人的大写意作品,在雄强豪放、刻意求新的创作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沾有上述某些习气,有的刀法过于草率,有的章法倾向猎奇,有的字法夸张失态。“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当是篆刻艺术的本质所在,更应是当代篆刻艺术发展的主导思想。(本文有删节) 原帖由 空斋 于 2006-8-9 08:01 发表
观印堂读印札记
孙国柱 2003-5-3
发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古朴质拙是马士达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他的篆刻也正是朝着这一审美方向努力的------------------------------------------------------
古 ...
刘生东的篆刻艺术
简淡之韵 天籁之声
蒋瑾琦 2005-3-5
数年前我就拜读过生东兄的许多精彩印作,面对他的印作,一种文人篆刻的清新、倾心之感扑面而来,他的印风游离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于印作中脉脉可感他的真情与实意,印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挑战性的东西,新而不怪、奇而有道,着实让我感到生东兄的翩翩才情---------------------------------------------------
大多数印人的印缺少个性,略失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而生东的印结字及构图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短长方圆,斜正欹曲,善于制造矛盾又能随意化之,充分体现了生东兄驭驾全局的能力。他的印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和高妙的艺术品味,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简淡而超逸的艺术世界,他的艺术世界,是一片充满了无尽美妙和欢愉的桃花源,那里的一切,明朗而健康,没有肆意霸悍的习气,有的则是高古雅逸朴素空灵,在你细细捧读时,如饮一杯略有些许涩味的清茶,爽然滋润,回味绵长。
生东的印古朴,随意而不草率,朴素而机警,多阐述自己对于生命的感触和艺术见解,以印寄情,吐纳胸中之气。如白文印“顺其自然”、“天长水阔厌远涉”、“雪庐”等,朱文印“千牛府印”、“真了”、“九加九金牛遍地走”、“天下太平”、“印泥”等结字奇巧,线条粗犷,构思巧妙,他并不注重印面的规正与平整,随意性较强,笔画有时增删、穿插、挪让;字法的欹斜、收放均被他灵巧地运用,一点一画,构思精妙,运刀畅达精练,不温不火,在从容之际冲切出虚中存实、韵律感较强的线条来,颇有见解和突破。
作为一位青年篆刻家,生东兄深知,篆刻家只有在人生的境遇和情感的律动中,真正脱开尘俗的羁绊,才能进入灵魂的轻松漫游境界,只有在传统的领悟中不断深化,才能在艺术语言上寻求纯正的味道,并且在创作心态上也体现出更为贴近艺术本质的自然心灵------------------------------------------------------------
生东兄善于发现常人不能发现或者不愿注意的东西,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于一个篆刻艺术家来说尤为重要,生东的入印文字是自然而多变的,他的视野扩展到古匋文、楚帛、简牍等领域中,信手拈来又熔入自己的冶炉,锤炼成方圆兼施,奇而不怪、雅而不滞、古穆而不矜持的鲜活文字,极富生命力,他的这种提炼生活的能力并不是简单地再现生活,而是收其审美情趣与志向揉合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中,以酣畅淋漓的刻刀营造了一个温馨细致的情景。
生东的印已具备自我个性,他不断融入自我,顽强率真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可以说他是用刻刀与顽石当作生命的思维和表现材料,来抒写他的精神生命和艺术人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东不仅拓展了篆刻的现代审美形式和空间,更在实现着作为篆刻家自我生命的丰富和提升,虽取法万殊,却万变不离其宗地凝聚于篆刻的精神之(以上文章有删节)
注:以上文章皆来源于《美术报》 继续哈,每个版主都要整几段哈
贵州青年篆刻家:秦良静
:)选自《京华雅集-2005当代篆刻家北京邀请展》作品集[ 本帖最后由 人大代表 于 2006-8-11 19:2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