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
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刘峥
书法创作风格的出现和存在,与时代背景、人文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古代如此,当代更是如此。
当代,书法展览在成为书法创作的展示舞台的同时,也正在成为书法人学习、创作的目的,甚至是一种最终追求。
书法作品的优劣永远不会有二二得四之类的公式可以套用,也不可能像跑步、跳高那样用秒表、米尺来测算丈量。于是,展览对展出作品的认可就完全取决于展览制造者(评委)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对书法本质理解认知程度,评委的好恶直接决定了展出作品的风格。在铺天盖地应接不暇的展览面前,能够参与展览制造、介入作品评选的评委人数少得可怜,在这种以不变的评委应多边的展览的现实下,展览作品面目雷同、风格相近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一届、两届甚至连续几届展览下来,这种长久占据人们视线的风格,自然也就成了这一阶段流行的书风。因此,展览已经成为今天书法创作风格流派流行与否的源头———展览的级别越高,制造和形成这种流行风格的可能性越大。
展览(尤其是那些国字号的展览)对于今天的书法人充满着强烈的诱惑,这种诱惑的结果,使得很多人的创作是以展览为中心而进行的———为展览而写字,为展览而展览。为了得到各种展览的垂青,迎合展览、适应展览成为临习、创作之外的“字外功夫”。于是,大众的趋同心理使得那些适应符合展览“胃口”的书风在人们自觉不自觉中便流行起来。
如果说那些“伸胳膊伸腿”的创作是20世纪80年代展览制造出的一种流行的话,那么,循规蹈矩、复制古人之类的创作风格又何尝不是今天一种新的“流行”呢?
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
展览作为流行书风的发端源头从观点上来讲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但细究起来却是站不住脚的,第一:流行书风的出现绝不仅仅是由于书法作为艺术作品展现方式在当代的变化而形成的,这样看是将一种现象的简单化.经不的推敲自然也是成不了系统的.第二:对流行书风的无根据批判也是不公正的,尤其是对"流行书风就是非传统的"观点是所有关于流行书风辩论上的最大的盲点,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不符合实际的,从我们看到的很多所谓的流行书风在作品面的呈现上来看应该客观上的得到结论,他们来源于传统而有所发展,而实际上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流行书风"的始作俑者的王镛、石开等其在创办流行书风展览的一开始就给流行书风有了非常明确的定位,在其原则上的第一 句话就是"直根传统"可是所有的人又有几个人去注意!套用一句最流行的口头禅"悲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