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收藏 发表于 2006-8-13 20:07

“真实的刘炳森” 系列之一:我为什么尊重刘炳森

引文

最近,曹宝麟发文批驳已仙逝的刘炳森先生,并邀请了华人德 、石开、 胡圣虎等人来助阵。言辞之偏激很难让人相信是出自几位大学教授之口。曹文(第一篇)的结尾用词:“功败垂成,野心落空,真是老天有眼.”让我感到震惊!这种咬牙切齿的诅咒文辞,真的很难让我相信这是一篇只是作为评论功过是非的小文。此时华人德也发文斥责刘炳森先生为“阴鸷骄横者”。坦白的讲,我看完曹宝麟的第一篇文后,在我的脑海呈现的真如一部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场景:一个怀深仇大恨多年后得知仇敌已入黄土后奔突坟前,劈碑掘土的痛恨狂态。
曹宝麟、华人德 、石开这几位当今书坛的大腕与刘炳森先生年龄相差不大,在中国书协共事多年,他们为何在刘炳森生前假意奉迎,不敢说半个“不”字,如今眼见刘先生仙逝,人走茶凉,才纷纷跳出来咒骂指责,有很多人说这是“掘坟鞭尸”的行径。
难道刘炳森先生真如他们所指责的那样?因此有了“真实的刘炳森” 系列文章,我希望向广大网友重现一个“真实的刘炳森”,并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会有更多人站出来说话,还刘炳森先生一个清白!
http://www.59art.com/dispbbs.asp?boardID=47&ID=295&page=1




-------------------------------------
从“户口簿”到“友谊商店”
李铎(著名书法家):
2月15日晚,有人打电话来告诉我炳森去了。痛心之余,我更感惋惜:才67岁,一切都处在上升的过程之中,正是艺术成熟时期,他去得实在有些太早。初见炳森,他给我的感觉就是大高个、帅气、一表人才,之后再接触到他写的字、散文,就越发觉得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炳森为人耿直,是个直肠子,经常是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炳森写的字尤其是他的隶书,非常有力度,大气、规矩而不死板,深受大众喜爱,北京城由他书写牌匾的单位、饭店,举不胜举,恐怕80%的北京商匾都出自他手。在故宫工作时,炳森就经年累月地在故宫地砖上临摹,非常勤奋。但更可贵的是,除了学习前人的法度,他能够不落窠臼进行创新。炳森运笔独到,逆入平铺的特点突出,横竖转折皆有自我风格,业内将他的字形象地比喻为“蚕虫燕尾”。对于他的画,一般人并不了解。事实上,他画的山水、梅兰竹菊,非常清秀,并将书法运笔有机运用到绘画中来。例如画菊花叶,采用的就是书法的扁平用笔,一笔抹下去,再往上一提,拉出茎脉,寥寥几笔就非常生动。



彭利铭(北京书协副主席):
刘炳森是将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艺术家,毫不夸张地说,有黄种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刘炳森的字。上世纪70年代所书隶书字样六千七百余字输入电脑,已为国内外广泛使用。城乡贸易中心、吴裕泰等题字,老版“户口簿”三个字……都出自他手。刘炳森先生曾笑着告诉我:“有人说我除厕所没写过外,什么都写遍了。实际上,北京环保局还真请我写过‘男厕’、‘女厕’呢。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外国朋友如果看到连我们厕所的题字都那么美,小可见大,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
记者还了解到,咱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北京友谊商店、文轩宾馆、东单菜市场等地的匾额也是刘炳森题写的。


炳森爱国 当为楷模
王春立(美术评论家):
我和刘炳森相识20多年了,一聚在一起就谈艺术、聊人生,很谈得来。他为人谦和、大度,见了熟人经常是90度鞠躬问候,即使出名后,仍然没有一点架子。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以礼待人、热心助人的美好品德。最让我感动的是,去年台湾画家欧豪年来京办展期间,当时刘炳森已经病了40多天,脸色非常不好,但还是坚持出席了开幕式。晚上的答谢宴会上,他又亲自开车前来,虽然当时因糖尿病等多种病症缠身,胃口非常不好,不能和大家一同举杯,但他还是非常明确地谈出了自己对于画展的看法及对于欧豪年先生的祝贺。
刘炳森强烈的爱国热忱当为人楷模,其一直身体力行促进两岸文化艺术的交流。2003年,应台湾中台禅寺主持惟觉大师之邀,由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带队的大陆美术家代表团一行10人赴台进行艺术交流。我和刘炳森皆在其列。在两岸文化交流会上,刘炳森慷慨激昂地进行了演讲,表达了两岸“同祖同宗”的观点,并且挥毫泼墨,以书法艺术为媒介,积极进行两岸文化交流。


炳森捐过300多万元
彭利铭:
15日早上7点,我还没起床,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就打电话过来,说刘炳森先生已于凌晨4时离开我们了。看到书案上2003年9月北京书协换届时我和刘炳森先生的合影,想起20多年来他对于我的提携,泪水不由夺眶而出。
有人说,刘炳森写字的润格太高,但在我的记忆中,这些年他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大约就不下300万元人民币。他一对一包供着22位贫困少儿全部的求学费用,一直要到他们完成全部学业,走向社会为止。1996年,他向家乡中小学等捐赠了20万元;1998年12月,又拿出50万元在家乡设立以自己已故恩师何二水先生名字命名的“何二水教育奖励基金”,奖励每年度的优秀师生。有一年,他回天津老家,看到村头的木桥年久失修,承诺捐助修建一座长19米、宽7米的石桥的全部20万元费用。2004年4月,向人大捐款100万元人民币,用于书法教育。
金运昌(故宫博物院书法部副主任):
大约三五年前,有一次刘先生写一幅非常大的字,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是用几张丈二披的纸拼到一起写的,家里写不开,就到故宫去写,写了一整天。金运昌给他抻纸、打下手,就问为什么要写这么大的一幅字,刘先生说,有人出钱要买这幅字,而家乡的学校要买体育器材,所以就写了卖给他。这幅字开价是27万,因为家乡的学校买体育器材需要27万元经费。


他从不浪费半碗粥
金运昌:
金运昌介绍,自己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拜刘炳森先生为师的,那时候刘先生的名气已经很大了,社会活动也很多,但他一直把名利看得非常淡。刘先生的润格很高,但实际上他大量的润笔费都用来赞助家乡穷困的百姓和教育事业,还做一些善事。刘先生非常重视教育,如果有哪里的学校需要写匾额、写校训,刘先生从来是来者不拒,全部应允。刘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在院里口碑非常好,故宫的工作人员向他求字,不论职务高低,他一概满足。
他对子女要求很严,自律也很严。我跟他出去,经常吃很普通的饭菜,而且吃得很干净,半碗粥也要喝掉,从不浪费。他对自己的老师非常尊敬,包括在农村时的那些启蒙老师,逢年过节都要去拜访。
彭利铭:
刘炳森先生写字的时候,从不浪费半张纸头。他的书床案头,总放着一沓用过的餐巾纸,是他在外就餐用过后留下来,叠好带回来二次利用,以此蘸墨的。有的客人跟他开玩笑说:“刘先生您太会过了吧?”他却不以为然,笑着回答:“这纸吸水好。”


师父人品比书法更高
大弟子:
昨天,刘炳森的弟子来到家中帮忙招呼客人、布置灵堂。谈起刚刚去世的师父,几位弟子唏嘘不已,眼圈泛红。大弟子刘裕生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就跟随刘炳森学书法。刘裕生说,自己原是李苦禅的学生,后来跟随刘炳森学楷书和隶书。刘先生的隶书博采古代各家隶书之长,又超越了古人,有自己独创的新意,尤其是字的结构好,堪称一代书法结构大师。
刘裕生说,师父一直教导我们,书法第二,人品第一。要想学书法,先重品德,如果一个人品德不行,书法的水平也上不去。师父对周围的人慷慨仁慈,真心相待,人品非常值得敬佩。我以前经常住在师父家,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还经常住他家,和他同榻而眠。想起当年学艺时,师父拿着我的作品,用红笔一笔一画给我改字,就像在昨天一样。
三弟子:
三弟子闫金富堪称刘炳森弟子中,与他相处时间最长的一个。闫金富说,上个世纪60年代,自己家住故宫西角楼,1962年刘先生到故宫工作,也住在西角楼,就认识了,那时候自己上小学二年级。上个世纪70年代,正式拜刘先生为师,师父一直教导我,要踏实学字,踏实做人,讲究学书法要先学好楷书,然后再求变化,一定要知道每个写法的出处,不能自己胡乱杜撰。当徒弟取得一定成就的时候,他真的激动得掉泪。1983年,自己参加一个全国比赛,得了一个二等奖,刘先生就非常激动,表扬了我。还有一次,自己给某商家题了一块匾,刘先生从门口经过,特地走上前去,仔细看了又看,摘下眼镜擦了又擦,戴上再看,然后表扬了自己。他表扬不是因为我字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

[ 本帖最后由 中国书法收藏 于 2006-8-15 20:07 编辑 ]

中国书法收藏 发表于 2006-8-13 20:08

刘炳森同志生平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日友好二十世纪委员会委员、北京文史馆副馆长、故宫博物院研究观馆员、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2月15日晨4时不幸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
  刘炳森病重期间和逝世后,***、吴邦国、***、贾庆林、曾庆红、***、王兆国、刘云山、吴仪、张立昌、***、***、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荣毅仁、何鲁丽、傅铁山、陈至立、王忠禹、**、张思卿、丁光训、罗豪才、李蒙和丁关根、倪志福等分别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刘炳森,字树盦,号海村,男,祖籍天津武清,1937年8月生于上海。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历任文物修复厂助理技术员,技术员,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馆员。1994年任研究馆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01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
  刘炳森同志早期从事古书画临摹复制,曾复制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宋人册页《巴船下峡图》、《山腰楼观图》等。同时曾创作山水画,如《双潭烟霭图》(与金仲鱼先生合作)、《建明秋色图》、《龙潭秋瀑图》等优秀作品,画风淳厚朴茂。后来他将精力转到书法创作和研究上,既有承古,更善创新,经过勤奋苦练,博采众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隶书新风格,结体严整,大气浩然,世称“刘体隶书”。他的楷书宗法颜鲁公,尤得益于《颜勤礼碑》,凝重稳健,写碑著称于世,
  刘炳森同志十分重视书法的基础教育,所撰写的《隶书初步》一书,融入了自己书艺心得和教学经验。编写的《现行汉字隶书字汇》是繁简字对照的工具书,有助于正确地用隶书写简化字,对于书法的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所学隶书字样6700余字输入电脑,为国内外广泛使用。出版有《隶书杜诗》、《隶书历代游记选》、《楷书滕王阁序》、《楷书包公神道碑》等多部字帖,深受书界看重和社会欢迎,发行量达300余万册。
  在艺术创作中,他坚持继承传统、鼓励创新的艺术观,提倡书法艺术要崇尚真善美,倡导正确书风,在培养和推出书法新秀方面功不可没。他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先后出访南北美洲、欧洲和东南亚等许多国家,举办展览和奖学,其中30余次出访日本,受到世界各国书界的尊敬。1990年荣获日本国创价学会富士学术奖,1991年担任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刘炳森工作室导师。2003年荣获日本创价学会的世界和平文化奖。他为书法艺术的提高与繁荣,为国内外书法与文化的交流合作策划奔走,尽心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炳森同志是知名的无党派人士,从1988年起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后连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2003年9月当选为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的领导,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以书画艺术广交海内外朋友,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完全统一,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02年9月刘炳森同志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作为一位爱国爱教的佛教徒,他积极参加佛教届各项活动,热心佛教慈善事业,以他擅长的书法,为庄严佛教道场尽心奉献。同时,积极开展同台湾佛教届的友好往来,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努力。
  刘炳森同志一生刻苦自励,豁达乐观,为人坦诚。他始终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无私捐助、赞助希望工程和灾区、贫困地区建设发展。始终关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向政协会议进言献策,捐巨资设立教育文化基金和书法教育奖学金。始终关心故宫博物院事业的发展,他为故宫人增添了光荣。

朱中原 发表于 2006-8-13 20:47

什么烂东西???

冯长彬 发表于 2006-8-13 21:24

原帖由 朱中原 于 2006-8-13 20:47 发表
什么烂东西???

什么猪在此嚎叫!:lol

林荫下 发表于 2006-8-13 22:44

文明点吧,讲点道理吧!

已经这样了!

中国书法收藏 发表于 2006-8-14 10:27

冯远在刘炳森书法艺术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 冯 远

    今天,中国艺术报社和中国书协中直分会在这里举行刘炳森书法艺术座谈会。在刘炳森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追思他的感人事迹,研讨他的艺术成就,学习他的艺德人格,很有意义。这是对刘炳森先生最好的纪念。

    我们纪念刘炳森先生,就要牢记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他深入继承传统,博采众家之长,达到了书法艺术的高境界。他的书法艺术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为世界各国书法界人士所熟悉和称道,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以楷隶著称于世,兼长行草。他的隶书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在信息时代通过电脑字库被人们广泛使用。他的各种字帖和书法作品集出版总发行量达200余万册,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受书界的看重和社会各界的欢迎。他注重书法艺术的国际交流,先后出访了南北美洲、欧洲和东南亚各国,举办展览和讲学,其中30余次东渡扶桑,受到各国书界的尊敬。

    我们纪念刘炳森先生,就要学习他所始终坚持倡导的书法艺术的正确导向。他担任中国书协副主席主持的评审工作中,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提倡百花齐放,弘扬主旋律。他认为书法艺术风格的主旋律,就是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书风。他坚持继承传统,同时又鼓励创新,努力创造书法艺术的民族性格和时代性格。他倡导正确书风,提倡书法艺术要崇尚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尊重民族欣赏习惯,使书法艺术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我们纪念刘炳森先生,就要深入学习他对书法艺术的孜孜追求。无论物质条件的好坏,他始终将书法艺术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对待,投入极大的热情、付出艰辛的努力、克服重重的苦难,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他的艺术实践生动地证明,要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就必须真诚地对待艺术,并为之奋斗一生。

    我们纪念刘炳森先生,就要学习他大力弘扬重德尚艺、德艺双馨的精神风范。他在追求书法艺术至高境界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立德修身,用自己的艺术回报社会,回报人民。他慷慨捐资100万元,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以他的老师命名的“何二水奖学金”,资助、奖励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级研修班中的经济困难者、学习成绩优异者,体现了他尊师重教的高尚情怀。他多次向自己的家乡捐款捐字,救助困难孩子上学,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展现了一个著名艺术家的高风亮节。

    刘炳森先生的艺术和人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希望广大书法家学习继承刘炳森先生留下的丰厚遗产,为推动书法艺术事业的更大发展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更大繁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jinyang123 发表于 2006-8-14 21:41

刘炳森先生艺德值得人怀念!——愚砚

[ 本帖最后由 jinyang123 于 2006-8-14 21:42 编辑 ]

jinyang123 发表于 2006-8-14 21:42

原帖由 jinyang123 于 2006-8-14 21:41 发表
刘炳森先生艺德值得人怀念!——愚砚

缘自大 发表于 2006-8-15 10:17

虫甬 发表于 2006-8-15 10:47

原帖由 林荫下 于 2006-8-13 22:44 发表
文明点吧,讲点道理吧!

已经这样了!

赞同!!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真实的刘炳森” 系列之一:我为什么尊重刘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