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书法与文学的关系(三篇)
======================================我找到了三篇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浅析“书法与文学的共性、异性特点” 文 / 信风地带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得向各位仁兄智士,说两句话。首先,我向大家表明,我不是专业的作家,也没有当过什么编辑,我只是比较爱好文学,曾当过一家杂志《读写指南》的特邀记者,主要从事新闻、文学写作投稿,在此期间,没有什么建树,偶尔发表过一小块生活小语,不足提及。前一段时间,我所写的《书法与生活的共性特点》、《字里人生》、《读书法“五心”之感》、《浅谈“书法与管理”的共性特点》等文章已发表在《硬笔书法天地网站》,今天,我要写的是书法与文学的共性、异性特点,我不知道我写的结果如何,但在我个人看法来看,我个人认为书法与文学存着共性和异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法与文学的共性特点:
(一)书法与文学同属于精神生活的产物。从管理学角度的行为科学理论代表者马斯洛提出的需要次理论来说,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而书法和文学同属于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要,也就说,它们同属于人们为满足需求而出现的两种不同的需要。书法的产生展现了汉字线条的美感,它使写字不仅限于写字中,作为一种艺术在人们需要之中得到进一步深华。文学艺术的产生,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这使人的思想更为活跃,精神生活更为丰富,它使人们从心里、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都得到更好的展现。书法和文学从文化生活方面来说,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其本质是追求精神享受,丰富文化生活。
(二)书法与文学同属于文化艺术。中国文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书法与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书法和文学的都产生于文字符号出现以后,书法靠它来展现它的美感、思想和情感;同样文学也靠它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进行的思想感情的交流等。书法和文学同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是因为它们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经过了历史的验证,得到了人民的肯定,古代的传世佳作可以为之一证,如文学中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王羲之的书法等,古代的人文景观可以列举来为证。文学家李白、白居易、杜甫等,书法家怀素、张旭、柳公权、王羲之、王献之等都可以说明书法和文学艺术同宗,即同属于传统艺术。
(三)书法与文学皆以文字为载体。书法和文学主要依靠汉字为载体,来展现其内在美。书法以汉字的笔画为要点,重在把汉字的笔画发挥得淋漓尽致,并结合汉字所表达的内容及其人的思想情感等,来表达书法中的韵美、线条美,它也根据汉字的发展采用不同的书法字体也使得书法的形式美得到发展;文学通过汉字的发展其表达的思想感情范围较广,并采用语言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使其文学性增强,意义增大。
(四)书法与文学主事者都是人。书法和文学同属于人创造的文化艺术,想当然,其主事者必然是人,人是他们的主宰者,只有人的存在才有书法与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只有人的存在才有他们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化。正是因为人才使得两者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变化,也正是因为不同的人造就的文化艺术内容,使得书法、文学艺术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
(五)书法与文学内容有相似之处。这是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愿望等都在书法和文学的内容中得到表现,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往往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表现,而文学作品也同样如此,他们在内容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也可以体会或者理解一个人的思想感情。
(六)书法与文学的审美基本原则及其发展方向相同。同为艺术的书法和文学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审美观点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其发展方向都是向艺术的完美追求方向发展。书法与文学都要符合美学的审美观念,这是因为,美学是艺术的基础,美学是人们要遵守的一个原则,即符合大众的审美的原则。
二、书法与文学的异性特点:
(一)书法与文学的传播方式的不同。书法和文学的发展靠的就是传播,而他们两者的传播方式往往不同。书法传播依靠的是纸,虽然现出现了摄像机、录像机、光盘、软盘等使书法传播不局限于纸张的传播,但总的来说,书法是无声的传播。文学的传播它依靠声音,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还依靠书法来传播,这就使文学作品更有感情化,接近真实性,使文学的传播更具有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
(二)书法与文学的创作的则重点不同。书法创作重点在以线条艺术表达艺术的精神和美感,因此书法创作必然把汉字作为书写的基本内容;而文学则以文字为表叙的载体,靠宣扬的一种思想、感情及其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事情的发生、变化、发展等。
(三)书法与文学的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局限性不同。书法反映人的思想、情感主要以线条为表现方式,并结合创新的字体的美感,来体现作者当时的心情、思绪。文学主要通过文字的表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其语言文字表达意思准确
(四)书法与文学的兼容性不同。前面谈到了书法的传播方式不同,这所说的兼容性是包括传播方式的,谈到兼容性,我们就不得不谈到,他们所表达的内容、展示的方式、及其则重点、局限性等,这些都是来体现书法与文学的兼容性不同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就有所不同,当然也不排除少数的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社会发展的地位有所不同。
(五)书法与文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同。书法与文学在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在我国封建社会他们受君主的限制和发展,不同的帝王对他们的限制就有所不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文字狱”严重阻碍文学的发展,但书法艺术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李斯在前人的基础上自创了小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书写艺术,使中国的汉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唐宋时期,文学和书法艺术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学方面出现“唐宋八大家”在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书法艺术中出现怀素、张旭、褚遂良等一大批书法大家,唐朝皇帝李昱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也很高。在唐宋时期文学和书法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时期,他们的地位有所相似,但总的来说还是文学艺术占主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和书法都有较大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说文学仍占主要地位,虽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掀起过硬笔书法热潮,但近年来又有所下降,而文学艺术却在上升阶段。
总之,书法与文学同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它们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开创文化艺术新的未来。是的,我们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书法和文学成为文明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我们得在旧文明的基础上发展新文明。我写了几篇有关艺术的共性特点,目的在于让大家知道,艺术是相通的,既然相通那么他们就有其共同的特点,我们在学习他们时,意识到这些共异性特点后才能更好的学习、掌握他们。艺术是不难于学习的,难的就在于我们是否会领悟,能否懂得其中的奥妙,是否能长期坚持,是否能在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创新,如果我们把领悟、懂得、坚持、改进、创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我相信我们的艺术水平会上一个新的台阶或者说是更上一层楼。
[转帖]书法与文学的关系(三篇)
小议书法与文学创作时间:1993年5月 刘学民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种独特的传统艺术,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精神气质的艺术。它作为我国文字艺术的专门学科,以其独立的个性和强烈的艺术魅力吸引、征服着古今中外文人志士。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书法以审美为主的艺术特征则更趋明显。
书法与文学都是以文字为物质基础的艺术学科,文学则是依靠语言和文字,借助于想象力,而不是通过视觉来表现人们体验地过的思想和情感的艺术作品。而书法与之却有着明显不同,它属于视觉系统。是以文字本身的不同形式的组合、变化,形成不同书体。各种书体又会因为书家们的时代、性格、气质及学书经历的不同,呈现出风格迥异。
古往今来的书家们无一不对书法和文学的关系十分重视,把文学素养看作是书家必备的字外功。
书法乃虚无之象,虚无的境界是由无限的素养充实和升华而至。修养不足,充实不够,那么书法的创作则只会从字的点画和结体等具体粗浅的方面着手,要求得作品有神韵和书卷气则不能。
书法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学是书法创作所必需的水份和阳光,它能够促进、启迪书法艺术的发展。作为一个书家。如果具有很深的文学修养,真正做到心领神会,那么他的作品自有“神韵”和“书卷气”。同时这也是一条积历代书法家经验之大成的宝贵经验。也正由此,宋代书法家苏东坡先生才会有“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的感悟。
[转帖]书法与文学的关系(三篇)
书法与文学作者: (阿射书法 2005-4-4 发布)
一、书法与文学在创作途径上的关系:
被称为中国艺术瑰宝的"书法"和"文学"有相通之处。书法和文学艺术虽然分属两个范畴,但就创作途径而言,书法和文学都是通过"字"作为创作载体的艺术,"字"的结构和含义,是 书法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和文学用"字"作为载体,共同传递着不同 的理念和感受。书法是以一种视觉美来展示一种神韵、一种心境;而文学是用内容来反映一种思 想、一种观念。一个通过"字"的结构表现美,一个通过"字" 的含义表达美,但二者在创作主旨、风格、法度、结构、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具有相通之处,二者都通过笔墨表达作者所思所感, 因而在传递美的同时,也具有教化的实用性。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书法帮助文学作品充满厚 重或灵动的美感,文学帮助书法日益完善深刻。都是通过笔墨描摹物象,表达作者所思所感。在 古代,写字称为"书"。就是说字要像我们心中对于自然界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反映作者思想和 情感的起伏变化,进而将字的书写升华到艺术的境地而成为审美的对象。书法作品不是简单的对 自然界物象的描画,而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情景得以交融,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主张:人如愉快时,面呈笑容,如悲伤时则痛哭,这些内心的自然情感可以通过书法进行淋漓尽 致的体现。
二、书法和文学在创作主旨、内容、风格上的关系:
在创作主旨、内容、风格上,书法和文学作品的相通的部分最为直接。都是通过艺 术创作, 让人们了解大千世界,书法和文学都把握了人生真境实相,体现了茫茫宇宙、 渺渺人生的诸多感慨,饱含了无可言传的情结、无可表达的深思、无可解答的微妙,夹 杂着作者的人生体验、所思所感,因而具有浓烈的人文色彩。当然,不同创作主体所反 映的自然界物象,直抒胸臆的感叹, 必然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通常,杰出的书法和文 学作品能够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具备个人风格特色,能引起审美者的内心共鸣,从 而流芳百世。
三、书法和文学在作品整体立意和构思上的关系
对书法和文学而言,作品整体立意和构思都非常关键。晋卫夫人曾在《笔阵图》中 说,意在 笔后者败,意在笔前者胜。王羲之在《书论》中也进一步强调,凡书贵乎深静 ,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末作之始,结思成矣。这些都充分说明,书法下笔之前要经 过深入地思考,只有成竹胸,才能下笔有神,达到高妙的境蜀。文学作品也是同样,需 要经过精心审慎的构思,才能使描摹的物象清朗生动,使表达的思想深厚隽永,使作品 充满艺术的温情和智慧的光茫。认真的构思,对于书法和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有重要的 意义。比如,书法的用笔、结体、章法,诗歌的见景生情 、因物起兴,都有一个表现手 法的取舍问题。就创作的过程而言,好的书法和文学作品,都需经过艰苦而漫长的构思 、准备,绝不是一挥而就的。立意的过程是作者本人酝酿思考的过程,这一 过程对书法 和文学作品的成功非常关键。
四、书法和文学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的关系
此外,书法作为一个艺术类别,表现方法和技巧也非常重要。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 法度,要有基本的执笔、运笔、结构、章法。其次,书写的字的点线笔画必须构筑出字 的骨、筋、肉、血 ,充满生命的灵动感和生命的节奏感。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这两点 对于文学作品也同样重要。山水、草木、鸟兽、人文都是有生命力的物象,好的文章在 笔墨挥洒处固然倾注了作者的热情,但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写作方法,谋篇布局,遣词 造句,都是文学家心思所在。杜甫曾说"语不 惊人死不休",就说明了文学创作要讲究用 词的精妙。前人言,书道之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但书法要表现神采,必须按照一定 的方法和原则,这就像文学作品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原则来实现一样。一味追求神 采而不讲究法度对于书法和文学的艺术表现都将有大的影响。再有,就 艺术表现的手法 而言,好的书法和文学作品都做到了全与粹、虚与实的完美结合。荀子在《乐论》中说 ,不全不粹不谓之美。全,就是孟子所说的"充实之美",是"实"的。粹,就是"去粗取精 ",是"虚"的。同时,书法的写"字",不鲆?悸堑阶值谋驶??贡匦肟悸亲值谋驶??amp;nbsp; 隔留白,空白也是书法美的组成部分。这就像好的文学作品总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而读起来 才更耐人寻味。
五、古代的书法、文学巨匠: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名人骚客既是文学巨匠又是书法名家。如:
1、苏东坡
苏东坡是北宋大文豪,博学多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上的造诣是有目共 睹。而东坡居士在书法上的成就在书史上也是很高的:位于宋四家(苏、黄、米、蔡) 中的首位。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东坡绝大部分的书法是相当平实 、朴素的;外形左低右高、较为整齐,却有一股汪洋浩大的 气息,独成一体,就象他渊 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帖" 就已惊天动地了。代表作品:《黄州寒食帖》、《奉别帖》、《李白仙诗帖》、《啜茶帖》等。
2、黄庭坚
黄庭坚(1045 ~ 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 年( 1067 )进士。出自苏轼门下而与轼齐名,世称"苏黄"。与秦观、晁补之、张 耒并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诗,存诗约 1600 首,其中不少反映 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知名的有《流民叹》、《上大蒙笼》等。更多的是写景抒 怀、赠答题识之作,这类诗最能体 现黄庭坚的艺术特色,如《题竹石牧牛》、《登快阁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等,历来为人赞赏。黄庭坚诗讲究锻字炼句,力求翻新出 奇,形成瘦硬峭拔的风格。黄庭坚词今存180余首,多写恋情。黄庭坚书法以行书、草书 见长,风格有类其诗,以侧险取势,瘦硬奇倔。与苏轼、蔡 襄、米芾并称书法"宋四家" 。书迹今存《华严疏》、《松风阁诗》、草书《廉颇蔺相如传》等。 著作有《山谷集》 ,自选诗文集《山谷精华录》、词集《山谷琴趣外篇》。另有诗文集《豫章先生文集》3 0 卷,《四部丛刊》本;诗赋集《山谷全集》39卷。
3、李白
唐朝大诗人--李白,有"诗仙"之美誉,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历代为世 人称颂,文学上的造诣非同一般。而唐朝,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 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名人辈出、大多博学多 才。那时的李白不仅仅以诗出名,同时,他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大书法家,风格自成一 体,很有特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