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的故乡——黄永玉
“屋外走蛙式”。多么古怪的一个名字。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中国字来代替它的音译。
这是一个小镇,离巴黎两三个钟头的汽车路程。因为凡·高在那里生活和逝世而得名。那些教堂、市政厅、故居,以及田野山丘还原封不动,引来许多包括我在内的好事之徒的访问。
凡·高与跟他相依为命的弟弟的墓葬都在山丘上的坟场内。两兄弟墓碑并排,让一些翠绿的蔓草连在一起。是凡·高为其画过肖像的医生——嘉塞先生(Dr.Gachet)替两兄弟办的后事,他是位真诚的有心人。
凡·高的弟弟好像是为了照顾可怜的哥哥才来到这个世上的:凡·高一死,弟弟第二年也跟着离开人间。
凡·高一生只卖过一幅画,是弟弟安慰哥哥而设计的善心的圈套。
凡·高在热闹的人间那么孤寂,逝世百年之后,人们残酷地拍卖他的画作,画价高如天文数字,足够买得下当年一万个活凡·高。
“屋外走蛙式”镇子不大,寥落散漫,也不好看。由市政厅小方场自转一周,即能找到凡·高画过的好几幅画。连摆木床和椅子的房子在内.
他没有什么地方好去,巴黎太远,他只好画四周的风景,画遍了每一个角落。现在,每一个角落都打着凡·高的旗号在做生意:凡·高书店、凡·高咖啡店、凡·高饭馆、凡·高旅店、凡·高百货店、凡·高画廊、凡·高汽车服务。
凡·高短短的十年美术生涯,一个没学习过基本功的人初出茅庐就打算靠画画吃饭,未免太自信了。他就是依靠这点自信活了下来。同时还接济着一位带着几个孩子的寡妇。及至他逝世之后,这区区自信给我们居住的小小寰球来了一次很大的艺术地震。人们瞠目结舌几年也难得复原。
一个人出了名,到处都有人跟他认同乡。凡·高是荷兰人,生前住在这里是因为房钱便宜。那时,有谁会理会这个长满红胡子的怪脾气的荷兰人呢?
肯定凡·高的画也算是一种画,而且是好画,既要有远见,还要有特别的勇气。
按:觉得说什么都多余。只想说搞艺术应该懂得人间百态,并亲身经历它。
林散之说:搞艺术是为了做学人,学做人。做人着重立品,无人品不可能有艺品。做学人,其目的在于运用和利人。
林散之又说:谈艺术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探索人生。
可怜我们的评论家和书法家们!太多的人在探索人世间的钱![/font]
[ 本帖最后由 新林荫下 于 2006-9-10 13:48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