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6-1-25 17:20

杂说剑术、绘画及书法

杂说剑术、绘画及书法

陈华春

      剑术、绘画、书法,这三个概念并列,并不是说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而仅仅是杂说一种文化现象。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这是杜甫写公孙大娘舞剑器的精彩场面。这不仅仅感动了作者,而且也使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张旭悟出了书法之道。其在该诗的序中说:“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
       开元中,将军裴 居母丧,请道子画鬼神于天宫寺,资母冥福。道子使 屏去缞服,用军装缠结,弛马舞剑,激昂顿挫,雄杰奇伟,观者数千百人,无不骇栗。而道子解衣盘礴,因其气以壮画思,落笔风生,为天下奇观。
      这是《宣和画谱》中记载的吴道子观舞剑后“画思”飞扬,落笔生花的动人场面。而张旭此时也在场。《太平广记》:
      吴生与裴 、张旭相遇,各陈所能:裴剑舞一曲,张书一壁,吴画一壁。都邑人士,一日之中,得睹三绝。
      剑术、绘画、书法,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在特定的场合,三者在这物理时空中都失去了限制,达到了一片浑成的境界。“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神来之剑、笔,挥洒自如,如有神助。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功夫在剑外,在画外,也在书外。欲求长进,必求于异类。书法史上能留下姓名者,个个都是通才。那种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者,是决不能成大器的。前辈论书法,往往提到书外功夫,但当今的书家们有几人能静下心来读一读书呢?有几人能读一读原著?先秦诸子的著作已成了现代版,四大名著已成了****的童话,书法篆刻著作也成了一半文字一半图片,古诗也被翻译成了流行歌词。在一些人眼里,读原著者都是傻子。而当今的从艺者,个个都是人物,艺坛成了众神狂舞的平台。三十年河东,四十年还是河东。手拿一支破毛笔,能画几道线线,就妄想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论前辈书法,不必看其书法,单就看看其诗词文章、绘画水准、篆刻功底、道德等也就够了。
      假定公孙大娘、将军裴 在天有灵,给那些站在领奖台上的书法家们舞剑助兴,我想,许多人是想不到书法的,而是想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平方尺的书法能值多少人民币,还可能认为他们的剑术还不如自己的书法,自己的书法就如自己的孩子一样可爱。有时候,我在想,书法很无聊,书法有病。在国人眼里,欣赏书法,还不如听一听流行歌曲。书法的贬值,是圈内人士所为,与别人没有关系。书法是扎根在人性之中的。失去人性,就失去了力量。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6-1-27 17:09

杂说剑术、绘画及书法

是滴是滴,学习了

逸修堂 发表于 2006-1-27 21:03

杂说剑术、绘画及书法

我就纳闷了:
以前可以跟舞剑的学书法,还有什么屋漏痕,锥画沙之类的,都可以借鉴到书法之中.
为什么现代人一定要临古帖,而不能学舞剑之类的呢?
如果我看到一只狗在拉屎,突然产生了灵感,由此创造出一种书法招式,会不会被人说成神经病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杂说剑术、绘画及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