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个床头就能得到“孩子”吗?
调个床头就能得到“孩子”吗?-----也谈“艺术书法”
王德志
先让我们温习一则民间笑话:说古时有一对夫妇,婚后久未得子,那孕愣是怀不上,如何是好?有人为其出一妙方:调个炕头试试。这自然是个笑话,怀不上孕,按说夫妇双方应到医院找医生查查原因才是。原因找不准,任你在炕上转着圈睡、转着圈试,恐怕也是得不到孩子的。这人人都明了的道理,不知咋的,一转到艺术———唯独书法艺术上,就不见得人人知晓了。譬如眼下正时髦的所谓“艺术书法”的话题,即为一例。
持论者认为,“书法艺术”已不适应现今艺术的要求,于是,把长久以来约定俗成的“书法艺术”来了个首尾大变阵,名曰“艺术书法”,据说这样一变,书法的艺术性就突出了。事情会果真如此灵验吗?人们不得不去思考。且不说将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约定俗成的“书法艺术”,草草更改为“艺术书法”是否轻率,但就其合理性就很使人迷惑。再说,眼下并不存在不把“书法艺术”颠倒为“艺术书法”,书法艺术就难以发展了的困境。诚然,书法讲究艺术性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书法已成为纯艺术的今天,高扬艺术的旗帜怎么说也都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客观而言,我们的书法队伍也确实有人在此方面的意识不够强,把书法艺术之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写字对待之的人,仍然是存在的。但在书法已作为纯艺术化的今天,坦率地说来,当代书家的艺术观念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重视,因此说书家普遍缺乏艺术意识是不合乎事实的。因此,我们对问题的估价必须从大面上着眼,不能从少数上立论。关键要搞清怎样才算是有了艺术意识,即使有了强烈的书法艺术意识,就一定会创作出一流的书法作品吗?
在“艺术书法”者看来,大概缺乏艺术意识是眼下缺乏书法佳作的罪魁祸首。其实,书法艺术是有着自身的创作规律的,它蕴涵着书家极复杂的心理意识,它不是几个人振臂呼一下艺术性就可以立马搞上去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书法家都是在按照美的法则在进行着创作,但为什么其作品大都令人失望呢?这其中当然有艺术意识上的问题,但更有功力的原因、学养的原因、审美能力与审美取向的原因、人品胸襟的原因以及人的经历和天赋的原因等,这已为数千年的书法史所证明了的。话再说回来,这艺术意识在“书法艺术”里本已就存在了的,是应有之意,何必去把它搞那么复杂呢?鲁迅说:“大叫科学,斥人不懂科学,不就是科学。”其实大喊“艺术书法”的人,未必就比信奉“书法艺术”的人就更艺术。
持论者还认为,“艺术书法”是区别于文字的实用性书写,而突出艺术立场。难道“书法艺术”就等于实用性书写吗?艺术与实用性就真的那么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吗?换句话说,在实用性阶段所产生的书法艺术比今天的书法艺术难道还要打折吗?如果按“艺术书法”者的界定,后人或许以为王羲之、张旭、怀素、颜真卿、苏东坡、杨凝式、徐渭、金农、王铎等人,一定是出生在所谓的“艺术书法”时代,《开通褒斜道石刻》、《天发神谶碑》以及民间一些书法也许也是出自“艺术书法”时代者之手。呜呼哀哉!我们说任何艺术都要受时代审美的制约。古代的书法是一种书法的艺术形态,今天的书法也是一种书法的艺术形态,而这种种的形态共同构成了书法艺术的整体状态。“艺术书法”的提出,如果像持论者所称不是在玩“文字游戏”的话,那么也有点画蛇添足了。
持论者认为,将“书法艺术”更为“艺术书法”,还有这样一个理由,这就是“艺术”一词是大于“书法“一词的。这自然或许有些道理,若不是持论者的点拨,人们还真没去多想。但不知持论者是否清楚这两个词合而成之的“书法艺术”一词中的“书法”,正是来修饰和限制后面的“艺术”一词的。艺术是大而统之而多元的,有了这“书法”一词,人们才明白这艺术是书法的艺术,而不是什么其他的艺术。语词的构成,并没有规定哪个词性大、词性宽泛就应将其放在前面。若这样,黄种人中的“人”的概念要大于“黄种”,则黄种人一词应更改为“人黄种”了,依次类推,还有“人白种″、“人黑种”等。持论者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流行书风”的宗旨与“艺术书法”的含义最相吻合。若这么说来“艺术书法”就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的。众所周知,艺术的价值和出路是以反流行为基点的,这个问题已是老调不需弹的。虽然持论者欲“引领时风”,但在“艺术书法”上估计领不出个什么“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舞蹈”来的。我们转了一圈,才搞明白持论者“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留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鲁迅语)以受其奸,最终是为与其一贯鼓吹的“流行书风”来接轨,为“流行书风”清理战场。这样以来,书史上或许就会出现两大流派:即落后的“书法艺术”流派与先进的“艺术书法”流派———真是了不起的“建树”!但正如“流行书风”彰显不了书法的艺术价值,同样“艺术书法”也不是解救当下书法危机的灵丹妙药!有人说治思想史者大都有翻案癖,企图让历史上的思想或人物经他的妙笔放出一段光芒来。但不可否认,有的人也想在其中找个岔子,借以吸引他人之眼球以扬名。至于“艺术书法”当为何者,还是留与诸君来揣度吧。
中国人向来爱搞点“玄”事,本以为“艺术书法”论可任其生灭,不必费口舌的,不想“树欲静而风不止”。鲁迅最看得透国人的弱点:“假使有一个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准可以围满一堆人;又假使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腿便跑,同时准可以大家都逃散。”看来人要免俗也难,于是就有上述的表白。
调个床头就能得到“孩子”吗?
洗脑的一种方式调个床头就能得到“孩子”吗?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