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传媒和传媒的真实
真实的传媒和传媒的真实薛元明
当代书法中,报纸和杂志构成的发达传媒,对书法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目共睹,如今加上网络和电视,基本上构成了全方位的系统。书人对诸多活动的了解都是通过传媒来获得,而如今各种活动也在众人的注视中完成,对书法的认识无一不来源于传媒。毫无疑问,传媒是一把双刃剑,推动和制造了书法繁荣,但也粗制滥造了许多的泡沫产品,许多来自传媒的信息并不是真实的。真实的传媒,即是传媒的现状,而传媒的真实,即是在书法信息中的不实之词,对整个书坛导向的控制。在现代社会,传媒基本上演化成一种权力,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意识形态的产生通过传媒灌输到人的头脑中去,通过对内容、语言的操纵,最终达到一致化的过程,比如说,协会将人分为会员和非会员,而传媒在现实意识形态中的威力,不仅能控制人的思想,渗透到人的心理结构,而且改变人的价值观念,使人丧失内心的独立和自由,并愉悦地接受这种操纵。
在中国这个国度里,热爱书法的人绝对不会比热爱足球的人少,但对足球的投入却比书法大得多。将足球刊物和书法专业刊物相对比,就不难发现书法传媒处于一种尴尬的窘境。而《电脑报》的发行更是突破一千万份。一般的书法杂志发行数量只有一二千份,多一点的一万份,报纸相对多一点,但也仅有几万份,超过十万的很少,在以书法称雄的国度里,这是一种悲哀,这是当前传媒的真实情况。
从传媒的真实性来看,书法报刊杂志所刊载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新闻报道,即当今书坛展览出版等火暴的情况;书法专业理论,创作、欣赏和美学研究以及书法走向等;书家介绍和书法批评。新闻中所透露出的各种信息,旨在说明书坛的火暴,但是在展览铺天盖地的状况中,又有多少人能令人注目?书法专业理论按下不表,就书家介绍和书法批评而言,书法批评已有一部分理论家的努力构建,但大部分是通过假意批评使自身得到关注,实现价值置换,这是目前书坛存在的最大隐患,也是传媒的不真实所在。从大的方面来说,书法是文化,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关系的反映,因而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从小的方面来说,传媒的生存靠赢利,报纸杂志要按时出,不可能每期都是大家、大师。
网络和电视构成的传媒能在科技条件下,能在一瞬间将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成公众人物。传媒是公众交流的系统,使人的价值、信念和行为社会化。传媒的威力在于为大众庶民确立了话题,从而造****认识上的错位。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信息,传播交流,或是通过传媒来实现,如果假设的生态成为真实,颠倒黑白,将批评变成无聊,卑俗的创作说成高尚,后果将不堪设想。谬误多次重复将会变成事实,其中的不真实性却在很大程度上将书法的神圣阉割了,所以如今必须要直面这种不真实性的泛滥对书法造成的危害。
从表面上来看,传媒塑造的是一种繁荣,负面影响则是让人的心态变得虚浮,消费意识不断增强,书法变成商品,不再是积累问题,而是扩大市场,传媒就是广告,从而将自己推销出去。传媒自由度逐渐增强,有了更大的空间,但高度严肃也变成了流行时尚,折射出不断变化的潮流和流行趋势,突出时效性,从稍纵即逝的侧面体现出书人对传统的割裂,怀着一种无法确定的心态,塑造的是不断更新、快速跳跃的语境,打破惯有的传统和历史和谐,使书法变成流行形象,无限制地扩张,沦丧为单纯的游戏。这从而造成时尚趣味的游离不定,别出心裁的自我创造,无节制的花样翻新,形成难以遏制的趋势。走向世俗,这是书法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而网络相对报纸杂志来说则更是自由,而且都是一些皮毛,作品质量太差不能见报公开发表,但在网络上亮相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因而网络中滥竽充数者就更多,几乎没有深层的东西。
现代化的深入碾碎了无数道德碎片,书法的生存空间愈加狭隘,书法所面临的压力难以言表,需要传媒的正确引导。千百年来,无数的宫墙都已成为瓦砾碎片,书法却可以使人的精神不朽,因为历史有一种遗忘症。有鉴于此,笔者更愿意将真正的艺术家和所谓的名家公众人物区别开来,真正的艺术家依靠成就来赢得名声和地位,而当代名家公众人物大多都是传媒制造出来的,只是媒体建立起来的虚拟形象。
真实的传媒和传媒的真实
媒体要有的正确引导。真实的传媒和传媒的真实
媒体的煽动性也很强.真实的传媒和传媒的真实
给老兄拜早年了,帖子全部拜读,受益匪浅,再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