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墨人 发表于 2005-3-20 17:57

[转帖]中国书法名家正书访谈录[连载]

中国书法名家正书访谈录[连载]
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

中国书法名家正书访谈录(一)




[编者按]为更好地配合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厦门书法家协会作为承办方积极参与和投入此次的大展活动。在厦门市书协主席陈秀卿等人的倡导下,我们对中国一些书法名家做了关于正书的专题电话采访,并将于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期间举办“正书论坛”理论研讨会,旨在弘扬正书艺术,推动书法艺术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将《书法名家访谈录》陆续刊发于报端及各大书法网上,以飨书法同道。



聂成文(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此届的正书展览在厦门举办非常好,非常必要。正书是各种行草书的基础,这个基础打不好是写不好行草书的,没有正书的基本功写行草书有如空中楼阁。篆、隶、楷各是一种独立的书体,三种书体各自有独特的魅力。要写好其中一种书体都要付出很大努力。也就是说只要专精于一种书体就能够取得很高的成就。当前书坛的创作状态是行草书偏多,正书偏少,小楷还相对比较多,大字楷书尤其少。当前书坛提倡篆、隶、楷对书体的全面发展有相当好处。作为书家要想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成就,就必需加强各种书体全面训练,当然书家要擅长各种书体是不太可能,一般都会有所侧重。但是,正书的训练对书家创作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何应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祝贺厦门书协承办中国书协的全国第四届正书展。在新时期书法创作的空前繁荣之中,行草书的创作与欣赏者更为广泛,这与时代所使然的社会审美心理的变迁有着必然的联系。但篆、隶、楷几种正体书在历届全国书展中并不冷落,这是因为从文字与书法的历史发展看,草体与正体不仅在实用领域中历来相辅相成,而且在艺术审美领域中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互为对比又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经过二十世纪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已经基本走向本体的完全独立,因此,作为艺术创作的正体书,既应保持体裁上的独特身份,更必须根据当代立场对优秀传统进行新的观照、发掘与弘扬,以图新的艺术创造。我们绝不应该在当今的时代再去为已为艺术史的发展所否定的,植根于封建科举制的“馆阁体”招魂。早在一千多年前,孙过庭在《书谱》中就已深刻指出中国艺术精神的精髓——“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他在辨析王羲之真书时曾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又在概括与比较篆、隶、草、章各体的基本特点之后紧接着说“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很明显,孙过庭所理解的书法艺术,不论书体,概以主体情性美的艺术表现为旨归。而且,他还具体地进行了比较:“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以此观之,当今书坛尚存的那种伸纸挥毫,千篇一律,甚至千字一面布如算子的所谓作品,不仅与艺术无缘,而且可能是对艺术的反动。

    缘此,对于当代的正书创作,我想表达几点希望:一是深刻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精神,有必要区分“写字”与“艺术创作”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及其产物。二是从艺术立场出发,辨证地认识古代文字遗迹中正书与草体、实用与艺术、文人经典与民间书迹之间的关系。三是鉴于正体书在体裁上特定的限制,实现正体书的艺术新创比行草书难度更大,因此通过正书展的举办,来提倡发掘优秀传统,弘扬进步的时代精神,努力实现正体书艺术创作新的突破,就显得更为必要!



吕如雄(中国书协副秘书长)

    正书展是中国书协的单项展,单项展是有针对性的,它考虑到不同的书体在创作的人群中有不同的需求。本着这个原则,我们设立了单项展。除正书外还有行草书展和扇面展,这样就考虑到了静态的正书是我们书法创作的基础,同时,动态的行草书是书法创作抒情的表现。扇面展是传统形式的再现,中国书协的创作导向是继承传统,鼓励创新,风格多样。大多数的人认为,楷书的发展空间少了,这是偏颇的,楷书还有很大的创作空间,通过我们不断地举办正书大展,一定会有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大家出现。



蔡祥麟(中国书法家协会外联部主任)

    正书展、扇面展、行草展是根据书法发展创作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为什么要举办正书展呢?原因是全国第三、四届的书作,小行书、小情趣的作品占大多数,书法的基本功严重不足。而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则必须回归传统,从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需要来观察分析、总结现状,通过认真思考,确实有必要举办正书单项大展。最早只考虑举办楷书展,而后进一步思考就加入了篆、隶两种书体,正式定名为正书展。我们在1993年开始策划正书展,1994年12月24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第一届正书展。这样就使当代中国书法艺术沿着健康持久的发展方向而前进。

    正书展推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两年后又推出了行草书大展,书法艺术创作要有收有放,正书是相对静态的艺术,行草书是相对动态的艺术。客观的、准确的、科学的、全面的把握和引导全国性的书法创作发展方向,是中国书协应该做的工作。



钟明善(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要写好行草书,首先要写好正书。原因是正书规律性强,结构稳定、严谨,有正书的基础写行草,就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有许多人写字写不好,只注重视觉的冲击力,却对起笔、运笔、收笔不重视,就是楷书的基本功没有打好,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正书书风。

    2、行草书能表达书家的性情和特征,楷书一样能表达书家的个性和风神。同样写楷书,颜真卿和欧阳询就不同;同样学碑,赵之谦和康有为就不雷同;同样学颜体字,翁同和与何绍基面目各一。所以说,各种书体都是能抒情达意的。审美取向不同,个性的凸显就是创新的表现。

    3、相对来说,楷书的抒情难度比行草书更难,技术含量要求更高。所以楷书要有所突破,就显得更不容易。但是,历史上也有很好的借鉴经验,比如赵松雪的楷书就带有很强的行书笔意,可以笔断意连,可以笔笔相连,只要美就是对的。再如,《泰山金刚经》用篆书的用笔、隶书的结体、而总体看是楷书。这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经济时代的社会,人心浮躁,正书的书写对净化人的心灵是非常有好处的。现代的信息资料比古人发达,字帖比古人多,现代人的聪明才智也绝不逊色于古人,只要我们有一大批的人,潜心研究正书艺术,弘扬中国书法,就会出现无愧于我们时代的书法精品。



李刚田(河南省书协副主席)

    正书是一种基本书体,它是独立完善的艺术形式,其技术要求很高,较难抒情,要写出富有个性的正书书风更不容易。正书因为是静态的艺术,要完美地塑造它,需要通过很细腻的情感来表达。

    孙过庭说:“真书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点画是塑造楷书的空间结构,使转是体现楷书的风神个性。楷书从结构形质上来说是静态的,从用笔的使转来说却是动态的。楷书有两重性:空间性与时间性。楷书的结构是空间构成,而笔与笔之间的映带关系,字与字之间的相生相发关系,沿着笔势展开的是时序的进程,这种时间、空间的美比行草书的美更具隐蔽性,文化内涵要求更高更强。

    当代的正书在创作中加入行草的笔意,都具有草化的现象,是时代发展的必要,在艺术创作上,是观念的进步,是技术与形态的新变化。但是,一定要把握度的问题,不要割断传统,要审慎有度,不变就不能顺应时代,变大了就脱离了书法美。颜、柳、欧、赵为什么会在展厅上失宠,原因是它们都太注重空间美,时序美比较淡化。我们这个时代是注重时序美的时代,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空间美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正书向着边缘化发展,性情风神变得更重要,这个时代不但需要建筑般的空间美,更需要音乐般的时序美。



                  (李诗斌、洪顺章编辑整理)2005年3月19日




sd001 发表于 2005-3-20 23:32

[转帖]中国书法名家正书访谈录[连载]

好!书坛新动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中国书法名家正书访谈录[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