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与抽象画
书道与抽象画何怀硕 2005-4-16
书道既不是完全自由的纯艺术,却也已远离了工具功能的实用性,摆脱了不自由的“前身”身份,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性。但它以文字为题材,便受到文字规范的制约。这个特殊的性格,使它与其他纯艺术的处境不同。在书道的学习,书道的创作与书道的评鉴三方面,特别与书道的历史传统有最密切的关联。
本来,任何艺术都与传统有密切的脐带关系。传统是根源与养分,但个人的创造便要求能“一空依傍”,充分彰显个人的独特创造。而书道不同。它不但要有赖于不自由的文字(文字不能自由创造),也要对历代各体各派有认识。最后,书道所书写的文字背后有文字的“涵义”,那是文学、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的内容。
所以,书道所彰显的修养之广之杂,非其他纯艺术所能相提并论。所以,我认为书道的创造不必如绘画一样强烈要求高度的突破与创新,而要求表现书家对传统独特的理解与吸取。我们看历史大书家,颜柳欧苏,清代“狂怪”的郑板桥、金冬心,哪一个没有传统的依傍?有人以狂涂乱刷或草字天书为“创造”,我认为那在“绘画”中是否有艺术价值?可留给绘画评论去评说;而那绝非“书道”艺术。
我们必须体认书道是一种“古艺”。我常用中国的戏曲与武术、日本的“能剧”与“歌舞伎”、西洋传统的古典歌剧来类比。以京剧为例,传统的剧本、演技、唱腔唱词虽也容许才人修润增饰,但不会不高度传统。那么,书道艺术家是否就不能有自己独特创造的余地呢?今人受到西方“进步主义”的影响,处处求个人的突破创新,结果常常只有“立异”,其艺术价值根本是一个大问号。书道在依傍(其实也即传承)与创造的辩证关系中求取统一,常常是更困难的志业。
书道与抽象画
美术界许多人常常说书道是中国的抽象画。若经一番思考,便可知两者外表有某些近似,本质却大不相同。
书道与绘画,在创作所用的题材上,两者完全不同。有关文字的题材在书写上有严格的规范;有具体形象的绘画,描绘的技法上可以自出机杼,总还有“形象”的限制;“抽象画”不具事物的形象,全无规范,与书道的差异当然更大。
为什么许多人觉得书道与西洋抽象画同类呢?因为同为“视觉艺术”,同样以不具客观事物形象的点、线、面(抽象画多了“色彩”一项)的组合,岂不基本上相同?其实不然。我曾论及艺术中的“自由”与“不自由”,是从艺术创作的目的是纯为个人感情的抒发,还是带有实用性即功利的目的来区分。不过,其差别不在“创作目的”的不同,而在创作所运用的“表现技法”的差异上。很明显,从这个观点来说,“抽象画”是自由的艺术,“书道”是不自由的艺术。
书道没有抽象画绝对的自由,除了上述它受到“文字规范”的约束之外,还有历史上书道各体各派非凡成就的继承、融会与发扬的“使命”。毫无传统修养,毫无基础训练,拿起笔来涂抹,能称为“书道作品”吗?何况只有传统修养,缺乏个人创意与风格,也不可能称为“家”。个人创造的“自由”要有前面的“不自由”来引导提升。抽象画的不能站得住脚,因为妄以为绝对的自由能产生更高的艺术,结果正是因为没有节制,没有规范,不必有高度精深的绘画技法,使抽象画退返物质的原型,缺乏“人”深刻的思想与具体细腻的感情,注定只能是低层次的装饰艺术。没有不自由的条件,只凭自由,高级的艺术创造无由产生。正如自由放纵的狂呼呐喊不能成艺术。书道与抽象画不是同类,殆无疑义。不过,一般人将“抽象画”与书道的“抽象性美感”混为一谈。其实就连写实的绘画也有“抽象性美感”,都与“抽象画”大不同。
书道与抽象画
书法是内涵的、温雅的、智慧的,即便是狂放,他也有一定的度。。。。。抽象画更多的表达的是个人的内心冲突,想象更为大胆、激烈。。。。。
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书道与抽象画
有不少书法与抽象画的杂交品种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