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收藏 发表于 2006-10-16 21:37

[佳美杯]常熟松江两地青年书法联展全程跟踪报道

图文/蔡坚植




[佳美杯]常熟松江两地青年书法联展



常熟历史文化简况:

   常熟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距今约5500年的崧泽文化时期的钱底巷遗址、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罗墩遗址和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吴文化遗址吴王点将台等。常熟文物古迹众多,现有文保单位101处、控保建筑33处,其中綵衣堂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省级文保单位有脉望馆(赵用贤宅)、兴福寺、言子专祠、翁同龢墓(附丙舍)、燕园等14处。全市共有各类馆藏文物近1.2万件。常熟人文荟萃,春秋时言偃北上求学成为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位列“孔门十哲”之一。自唐至清,常熟共有进士485名,其中状元8名。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20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文学艺术代有名人,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开“浅绛派”山水之先河;严澂(号天池)创虞山琴派;钱谦益开虞山诗派;王翚(号石谷)领虞山画派;林皋扬虞山印派等等,流派纷呈,不一而足。常熟人历来有藏书的传统,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有赵用贤与赵琦美父子的脉望馆、钱谦益的绛云楼、毛晋的汲古阁、瞿绍基及其后裔的铁琴铜剑楼等等,虞山派藏书家及藏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全市公共藏书总量已达137万册,人均超过1.3册,在全国县级中居于领先地位。常熟的新闻出版印刷业亦相当红火,民初至今络绎不绝。被誉为“吴歌奇葩”的白茆山歌,是极富地域气息的特色文化。近年来,常熟围绕“一镇一品”目标,着力推进特色文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常熟的传统习俗,包括过新年、接财神、闹元宵、三月初三进香、赛龙舟、重阳登高吃糕、送灶神、贴门神、赶庙会等,都是参与人数众多的民间活动。常熟还十分重视宗教文化,除有佛教之外,还有道教、天主教等其他教派。
       常熟素以人文荟萃著称。在数千年的文明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众多杰出人才,在诸多领域里,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常熟历史上最早的有商相、古天文学家巫咸。商末,有泰伯、仲雍奔吴,化吴夷之俗为一体。仲雍(又称虞仲)卒后葬于虞山,山由此得名。春秋时,言偃北上师事孔子,成为“孔门十哲”之一,是启迪东南文化的先驱。明末有抗清名臣瞿式耜。清代有著名政治家、两朝帝师翁同龢等。同时,还涌现了众多独树一帜、蜚声中外的艺术家、文学家。绘画方面,元代有以“浅绛派”山水闻名于世的黄公望,列元代四大家之首。明代有周之冕,于工笔和写意之间创“勾叶点花派”,名重吴中。清初六大画家中,常熟有王翚和吴历。王翚融合南北两宗,首创“虞山画派”,被后世奉为“画圣”。近代著名画家更是众多,如陆抑非、李泳森、钱延康、庞薰琹、江寒汀等。以文学而得名者,宋代有王伯广,明代有吴讷、张洪、徐复祚等,清代有钱谦益、柳如是、冯班、孙原湘等,近代有曾朴、张鸿、黄人、丁祖荫、徐枕亚等。善书者,自唐代“草圣”张旭来邑后,亦人才辈出,及至近代,杨沂孙、翁同龢、萧蜕等均为极有影响的书法名家。篆刻有“虞山印派”,近代代表人物为赵石。古琴演奏谱曲,常熟自明代严澂发轫以来,遂有“虞山琴派”之称,近代代表人物为吴景略。手工艺方面,明代王毅以核雕《东坡赤壁夜游图》而名闻海内,有《核舟记》散文详为记述。近代有 琢砚家陈端友、藏砚家沈石友,亦闻名遐迩。常熟人对历代典籍的整理收藏,其历史之长、藏家之多、收藏之丰,实为国内少有。明代张洪、瞿景淳先后任《永乐大典》副总裁官、总校。毛晋建汲古阁校刻多种经、史及曲,因缮写精良,世称“毛抄”。著名藏书家有“脉望馆”主赵用贤、赵琦美父子,“绛云楼”主钱谦益,“汲古阁”主毛晋,“也是园”主钱曾,“借月山房”与“爱日精庐”主张海鹏、张金吾,“稽瑞楼”主陈揆,“铁琴铜剑楼”主瞿绍基、瞿镛父子,“旧山楼”主赵宗建,“湘素楼”主丁祖荫等。

松江历史文化简况: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东与闵行区、奉贤县为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县接壤。区境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总面积605平方公里。
    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
    据考古发现,距今约6000年,先民们就在九峰一带劳动、生息,创造了崧泽型和良渚型等古文化。
    松江古称华亭,别称有云间、茸城、谷水等,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在上海开埠前,松江是上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东吴名将陆逊以功封华亭侯,华亭始见于史志。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华亭府,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嘉庆十年(1805年)演变为1府(松江)、7县(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1厅(川沙)。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华亭、娄县合并为华亭县。民国3年(1914年)改为松江县。解放后,苏南行政署设松江专区。1958年3月,松江专区撤消,改隶苏州专区。
    1958年11月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
    1998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

  松江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西晋时代的二陆(陆云、陆机)、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以及近代的程十发等许多文化名人都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解放后,群众文化方兴未艾,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形成了戏曲、摄影、丝网版画三大特色文化。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乡、全国文化先进县。松江是上海地面文物最为丰富的地区,有唐代的唐经幢、宋代的方塔、元代的清真寺、明代的照壁和清代的醉白池等众多文物,故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誉。

       今天,
      来自江南
      来自江南两座历史名城
      的青年书家
      齐聚虞城
         共话艺术
         切磋书艺
         相互学习
         相互鼓励
         ...
         一起探寻
         中国
         书法
         千年
         流传
         的真谛
          ...
         书法,
         拉近了
         松虞两地的距离
         历史在这里交汇
         友谊在这里凝聚
         ......

中国书法收藏 发表于 2006-10-16 21:39

[佳美杯]常熟松江两地青年书法联展

博览群姝 发表于 2006-10-17 11:05

祝贺!!!

lhj_2001 发表于 2006-10-17 18:27

不咋的

LBXJY 发表于 2006-10-18 01:10

祝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