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价值
书法作为一种中国或者说汉字独特的艺术形式自有其艺术价值。但是书法是个十分复杂的艺术形式,和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哲学密切相关。她用墨(黑),纸(白)是中国哲学中阴阳辨证关系的突出表现。同时,书法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实际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综合的艺术)。我们综观我们国家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都深深得打上名气的烙印。从二王,右军家族是晋朝大族。其叔父王导是国家宏股,社稷梁拄。另外到了大唐时期又受到统治者绝对的提倡,加上他开启了妍媚一派的书风,正式使行书作为一种书体得到发扬广大。其地位是不可逾越的。颜鲁公,本是高官,且满门中列,在楷书上确实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起地位得到公认。在比如赵子昂,其是二臣,历史上轻其字,可起是宋朝遗民,史书记载其“风姿绝代”,就是他是个十分漂亮的男人。得到元朝统治者的拉拢和吹捧,我看他和元朝的鲜于枢比较就不如后者的气势。另外就是清朝的王铎,其书法不论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是达到了中国书法的高峰。但是他是明朝降清的二臣,况且他的书法得到日本的极大推崇,当然就受到当代中国统治者的诟病了。而包世臣,拒绝投降,是有骨气的象征。当然得到后人的高看。书法,不是纯粹的艺术形式。她包含很多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的技术,技巧,创造,学识,社会地位等等。而后两者和书法艺术关系不大。当然书法艺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公认的事实。可是象古代,古典汉语的十三经是每一个读书人的必修课。大家都差不多,别的书绝大多数都是对十三经的在解释。记得陈蘅格的叔叔对他说,很羡慕他懂外语,可以读更多的书,中国的书就那几本。就拿书法练习吧,我们总是说,书法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没有周末,也没有假期,没有严寒,也没有酷暑。比如毛泽东,他28岁参加***,一直从事繁重的政治,军事,经济建设,外交等活动,虽然也有可能练习,可大家都很清楚,他的时间投入上远远不如现在大多数书法练习者。但是他被称为现代书法的开创者。前段时间还看到他的一个卫士写的一本书,说什么毛泽东,行书超越大王,草书超越张旭。大家都知道毛泽东的一个卫士,大不了就是初中,高中毕业,不能从各个方面讲,他都不具备书法艺术的含量,这样的评价公允吗?
记得前段时间书界有民间书法的讨论。其实民间的书法水平绝对不比现在有些所谓的名家差,但是差的是名气,是地位,是影响力。比如启公先生,他采用黄金分割的方式,把以前历史上的九宫改为十三宫,中四外九,重心为四点。他的字怎么样,我不好评价。但是他的社会地位大家是清楚的,他诗,书,画,包括文物鉴定都是国家的权威。
现在书法各种各样的比赛很多,绝大多数参加者不是为了切磋交流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名气,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所以很多时候,要是你喜欢书法,把她作为你自己的爱好,就一方面绝对下苦工夫好好学习传统的东西,一方面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化底蕴的积累。比赛,不参加也罢。想把书法艺术作为吃饭的工具者除外。
艺术的价值
自己的东西不光要自己喜欢,也需要别人的肯定啊!这是学习书法必须的一个过程.毕竟,美的东西是要人来欣赏的,而不是把它带到坟墓里去陪葬的.孤芳自赏是一种自恋,会影响自己今后的提高.我们不是要所有人都肯定自己的所谓成绩,那既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所谓民间不民间,求名不求名,只是一种心态,这种差别往往是微妙的.所谓求名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也不全是坏事.只要你写字的时候心无旁骛就行了.其他的时候杂念是难免的,你也控制不了.你要相信: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一切所谓的名家都不是天生的,都来自民间,都要禁得起一定时间和人民群众的火眼金睛的考验才可以叫做真正的名家.一心想早日成名的人都忧心忡忡,精力多少会有所分散,提高也就慢了些.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也!所以,为兴趣而练字是最快乐的事情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啊!艺术的价值
言不及义,不知所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