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杰///嘈嘈切切错杂谈
嘈嘈切切错杂谈——音乐和书法的节奏
杨桂杰
记得与一位搞书法的朋友相会,多年不见,相对欣然,于是到街头公园里散步。公园里有一位老者在拉琴,那位朋友说,他听不出来琴声的节奏。
这位朋友是有点老实的人,平生不会说讨好人的话。我知道,他并不是听懂了装着没有听懂,从而显得我这个学音乐的多么高明。他说没有听懂,就是真的没有听懂。于是,我为他打出拍子。他说,哦,听了你打的拍子,倒真是那么回事。会跳舞的人才会应节而舞,而有的人天生就在舞蹈方面迟钝。他听到的琴声,只是一种声音,是一段连续的、不可分割的过程,而并不表现为断续的、明显的节奏。也许,听不出节奏,并不影响他对音乐的欣赏,他仍旧会为音乐而感动,甚至共鸣,仍可以成为琴声的知音。但是,音乐毕竟是节奏的化身。节奏就在不绝如缕的声响之中,一波一波,涌动、咆哮,打动着每一个理解它的人。
节奏是暗藏在声音之中的。
其实,书法也是一样。作为一个学书者,他当然不可能是按照什么拍子来书写的,但是,他的书写过程,正是他生命节律的记录。白居易《琵琶行》中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似私语。大弦小弦错杂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嘈嘈切切,正是节奏,而心中无限怀想,却是节奏的灵魂。怀素《自叙帖》说:“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是何等的痛快淋漓。然而即使在急风骤雨之中,其点画交代、使转纵横又何尝不是应规入矩,绵绵密密。史传赵子昂日书万字,碑不隔夜,我们当然可以想像他不急不缓,自在从容,娟秀灵动的楷书,源源出于笔下。而就在这不急不缓之中,如江河东去,时有浪花飞沫,一笔一起止,一字一结束,自然也少不了抑扬顿挫、笔歌墨舞之致。
节奏是暗藏在笔墨之中的。
说到此处,那位朋友幡然而悟。比如王铎尺八大屏,猛浪若奔,气吞山河。见者无不惊骇,摄于其豪气干云,而只有内行人才知道他理性的光辉,笔笔清晰,断无苟切,融铸晋唐,功力扎实,从而可以想见其挥运之时,***一也,功力一也,天分一也,交臻而成大美。而无以计数的魏碑唐碑,看上去过于严谨,似乎少了些生人的气息,也只有内行人才可以知道,一字之中,暗藏机锋,一画之内,顿挫再三,细细演绎,自是滋味无尽。
外行可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内行则需要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页:
[1]